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院校人文教育探讨

2015-12-18 01:17卜菲菲胡建鹏杨硕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医学医学生中医药

卜菲菲,王 键,胡建鹏,杨硕鹏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8;3.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中国传统文化是决定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气质特征的根本基因,是中华民族强大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1]。国医大师裘沛然曾说:“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任何医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均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中医学的认识,要从文化起步,从文化立论,这是中医学传承、创新、发展、振兴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2]。

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等中医院校的宣传,重视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学习,对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和完善高尚的医德医风有着重要作用。

1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总的来说是“道”与“艺”、“源”与“流”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的具体产物。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活力和代表性的符号之一,与古代哲学、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文学艺术等多种文化形态相互交融渗透,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和大动荡,两晋至隋唐时期的民族文化大融合,还是宋元明清时期学术思想上的争鸣,都对中医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形成优势突出且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基调,是儒道佛对于天人关系的共同认知。中医学在此思想指导下,立足于考察生命的基础,形成了对于生命本源和基本规律的认识。《灵枢·本神》云:“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岁露》亦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中医学的渗透,不仅为中医理论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更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树立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2 中医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1 有利于把握中医思维模式 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对于中医理论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明代李梃在《习医规格》一文提到习医者的修养和要求:“每早对先天图静坐,玩读《孝经》《论语》《小学》;大有资力者,次及全部四书古易白文,及《书经》《洪範》《无逸》《尧典》。理会大意,不必强记。”其中列举的《论语》《小学》等人文经典已然是医学生的必读书目。

中医思维模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如作为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充满辩证思维的《周易》,其对中医学的影响深远;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为“致中和”,“以和为贵”“大同世界”等都体现了尚“和”思想。《国语·郑语》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礼记·中庸》亦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其中蕴含的中和思维同样渗透在中医药文化理念中。

当下,医学模式正逐渐由传统生物的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更加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心理需要。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体本身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潜移默化中培养高等中医院校的医学生树立中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思维意识,提高学习和思辨能力,拓宽思维领域,将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贯穿于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指导临床诊疗的全过程,更深刻地理解中医学的内涵。

2.2 有利于提高自身人文修养 近年来,医患纠纷日益频发,患者反映的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淡薄,语言生硬,沟通能力差;病历书写语句不通,字迹潦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医生人文精神的相对匮乏。

由此,如何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操守的医学人才,对当代的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行业的信用危机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主要表现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收费和医疗诊治中[3]。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观中提供了一种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相统一的价值观体系,这对于目前我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补充,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体系与人文知识体系的统一性,在本体论的层面上解决了职业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之间的裂隙问题[4]。

《庄子·天地》曰:“爱人利物之谓仁。”《礼记·中庸》云:“仁者,人也。”“医乃仁术”是对人文精神的高度总结。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与薛寿鱼书》盛赞医家薛生白先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可以培养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重义轻利的人文素质。

3 高等中医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途径

关于人文的解释,最早见于《易经》。《易·贲卦·象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医者,艺也”,文化应该渗透医学,医学也应体现文化。学习医学职业技能、重视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作为唯一内容,“满眼都是医药,缺乏音乐和色彩”会压制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杨叔子院士曾说:“人文教育熏陶高洁的人性,练就非凡的灵性;科学教育练就严密的灵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才能培养出人的高素质,造就出完整人格的人才。”

3.1 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 中医学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维护健康、认识生命、防病治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不仅具有自然学科属性,而且带有浓厚的文化烙印和人文特质。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以道家及道教理论为基础的养生学,以易学为旗帜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的医学伦理学,以及各种传统学术相互融会而构成的其他理论,构成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基础[5]。

刚入校的医学生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活,还是对于医学专业知识,认识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校园文化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最重要的承载工具之一,中医院校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可以设置中医药知识宣传栏,普及中医药科普常识、特色疗法,介绍古代名医大家的事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彰显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息。

此外,医学院校中从事学生教育的教师队伍是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执行者,可以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人文讲座、知识竞赛、中医经典朗诵、中医文化节等,以此来加强医学生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熏陶,培植中医传统文化土壤,使其自踏入大学校门的最初阶段,就有着充分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这对于刚入门的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敬畏和珍惜生命,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树立为中医药事业而奉献终生的伟大理想具有深远影响。

3.2 课堂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医院校开展的相关文化课程,应紧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一主线,大力提倡将《论语》《易经》《道德经》等人文经典列为医学生的必读书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和中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文化自豪感,树立崇高的文化信仰和坚定的中医信念。同时,这也要求授课教师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多地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将艺术与医术、医道与艺道有机地融合汇通在课堂教学当中。

安徽中医药大学秉承“南新安、北华佗”的医学传统,新安医学是其主要办学特色和品牌,新安医家多是医而好儒,儒而兼医,以“儒医”著称。如近代江南四大名医之一,新安王氏家族世医第四代传人的王仲奇,黄宾虹曾称其处方笺笔墨精良、书法好,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一代儒医王乐匋,治医为学之余,书画、诗词无不精通。其认为写字作画,吟诗填词,其本意是借以调剂意趣,恢复脑力,活跃思维,避免滞碍,偕以神行,使治学通达。先生有一方闲章,刻曰“八小时以外”可以印证[6]。

3.3 课外传统文化的传播 清·黄元吉《医理发明》:“夫医者,大道也。冠诸百艺焉。上诊君相,下愈其民。登高堂入内室,非他术可比。”意在强调医学生需要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但只有医学知识远远不够,同样需要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能力。

理论学习和传承如果只是止于书本上的一些枯燥的说教,不与实际结合起来,其效果通常并不理想。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决定其通过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传播,“寓教于乐”,通过实际应用可以增强文化认同感,扩大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触类旁通,彰显大学精神。

因此,组织开展有中医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传播先进文化,又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哺育,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医传统医德教育,增强医学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中医院校品牌形象,培养积极的团队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4 传统文化的临床实践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精辟地论述了医者之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中医院作为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重要医疗载体,是中医药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必须把握中医药文化“精诚仁和”的核心价值。《素问·宝命全形论》有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至善方能至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于以人为本,以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就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关爱和尊重患者的向善精神。”[7]

《类经图翼·自序》有云:“医之为道,性命判于呼吸,祸福决自指端,诚不可猜摸尝试,以误生灵。”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也就要求所有医务者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医学生的医德诚信教育,把握沟通技巧,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这也是积极构建“和谐诚信医患”关系的基本保障。

同时,医疗工作中团队的合作精神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医学教育中,引导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职业观,对充分发挥中医学在人类卫生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高等中医院校的人文教育是一件关乎长远的大事,日益受到教育界及社会各方的重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最佳途径。加强中医院校的人文教育,对于广大医学生道德取向和精诚济世行为准则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郑晓红,王旭东.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医杂志,2012,53(4):271-273.

[2]温长路.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学的中和观[J].环球中医 药,2010,3(1):58-61.

[3]熊小芳.医学生诚信道德培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8.

[4]凤启龙.传统医学文化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1(9):96-99.

[5]王旭东.中医文化价值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目标[J].医学与哲学,2013,34(4 A):8-10.

[6]张镜源.中华中医昆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129.

[7]李本富.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失落、回归和发扬[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3):14-15.

猜你喜欢
中医学医学生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