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丹
【摘 要】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而基础会计又是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教好基础会计非常重要。
【关键词】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01
在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设置了基础会计这门课。如何开好这门课,既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扎实的基础,又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一门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就中等职业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1.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1.1教材设置呆板,不能根据市场经济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更新快,而会计也是随着市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变化,些基本的理论也在不同程度调整,但是教材不能及时的反应。就如去年的金融危机,政府为了救市,就考虑了固定资产购进时增值税抵扣的问题,从而鼓励企业的投资。但是现有课本就没有能很好的体现。
1.2教材的理论性太强,超越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范围
当前职业学校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弱、理性和感性知识少、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是相对较弱的,对于经济方面的常识知之甚少而教材又太偏中理论,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学无所获从而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对整个会计专业的学习。
1.3学生实践机会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因为缺乏实践,学生学习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近两年,学生在最后年的生产实习工作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现在学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方面均有待提高。
2.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由于基础会计的理论性、实践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这会给初学者造成定的障碍,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那么,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会计入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以后学习各种会计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1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基础会计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根据基础会计实务型课的特点,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既有基础理论教学,又有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如:日记账的登记是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纳员的工作,也是会计中最基础的工作。在教学中,笔者让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两本账,一本是库存现金日记账,一本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以现金日记账为例,先将前面填制的,经审核无误的有关“库存现金”科目的收付款凭证拿来,任选其中一张凭证在现金日记账中填写,教师边讲解边利用投影仪做示范,学生边听边看,边动手学登账。这样不仅完成了理论学习,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知识才会真正掌握。
2.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2.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
引入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如介绍各种会计岗位,会计工作流程等。展示各种会计工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各种报表,认识各种原始凭证支票、汇票、发票、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等;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如何填制正确的凭证,账簿,报表并及时纠正错误。从实践结果来看,在掌握了定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用不着“题海战术”而是通过师生不断地交流,解决实训中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但避免了“满堂灌”,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缩短了用人单位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两者之间的距离。
2.2.2案例教学法
会计本身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进行会计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会计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也让学生感到学习会计知识并不单单是为了工作,而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有用的,从而引起种学习的需要。应从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案例分析人手并进行模拟实习,从中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增长理论知识。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好会计基础模拟实验活动,即可采用简单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3重视实训教学,提供学习保障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可能不如普通中学的学生,但动手能力定要多加锻炼,才使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顶岗”。《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的内容相配套,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的效果。该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同步的单项实训和全部课程结束时的综合实训。
2.3.1平时的单项实训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即在基础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可以先进行分项练习按岗位训练如出纳岗位,材料岗位等,并且经济业务应尽量浅显易懂,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和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及编制报表等整套账务处理方法。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3.2在学完该课程全部内容后,学生对会计学有个初步认识,教师应集中安排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计门会计实务处理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审核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些简单的会计核算业务,初步了解和掌握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这实习过程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可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分组完成。
2.4创新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面,目前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现行的会计教材和习题集中,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考试往往采用标准化的试卷,用百分制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而实际上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现行的考核评价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面,应彻底抛弃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考试方法,而代之以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体系。例如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课堂发言、会计模拟训练得分、财会角色模拟等,都可以作为测试学生能力的考评方法。通过改革考核评价办法,使学生把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要求,让那些真正学到知识、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
3.结束语
基础会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方式,走特色教学之路。教师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抓住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郑晋红.中职会计技能教学中的一些思考.现代阅读[J].2012,(7)
[2]徐志娟.中职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与实施.新课程研究[J].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