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健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15)
大数据视角下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黄 健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15)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融合传统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双元制”和顶岗实习是现代学徒制的两种具体形式,分别代表了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而“双元制”被誉为世界职业教育的成功样板,其经验值得借鉴。从大数据视角出发,通过对德国“双元制”和中国顶岗实习的对比分析,探索借鉴双元制经验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途径。
现代学徒制;双元制;顶岗实习;大数据;职业教育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相继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把“再工业化”作为振兴经济的抓手。2013年4月,德国发布《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对工业4.0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全球工业的未来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核心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构建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型生产模式与产业结构[1-2]。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3]。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飞跃,不仅需要有能够引领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不断创新的高科技人才,更需要有大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制造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3]。
1.1 现代学徒制
学徒制历史悠久,是职业教育的早期形态,工业革命以后,传统学徒制迅速瓦解,逐步被学校职业教育所取代[4]。学校职业教育采用大规模班级授课,培养了大批初中级技术人员,但是其知识与技能分离、课程“学问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受到广泛质疑。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二战以后,其实质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生在特定时期内进入企业做学徒,在企业实际情景中边工作边学习,将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相结合,是融合传统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现代学徒制为职业教育和企业搭建了一座桥梁,是实现学生就业的最佳途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的典型代表。“双元制”学生以学徒身份进入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是学徒,每周接受3.5天的技能培训,培训由企业依据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在学校是学生,每周学习1.5天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元制”确立了“以企业培训为主体,以校本培训为调节”[5]的办学模式,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6]。
“顶岗实习”是国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特指毕业前预就业顶岗实习,是推进职业教育“职业化”、实现学校实习场所与工作环境零距离对接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本质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有效形式,帮助学生通过真实工作实践,把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转化为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为最终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不仅可以促进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可以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全面发展,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
1.2 大数据
大数据是近年来信息领域的热点之一,由于发展迅速,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定义、特征等方面不断创新,尚未形成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大数据一般是指数据量巨大,难以用常规方法和传统软件分析处理的数据。对于其特征的认识从最初的“3V”发展到“4V”[8],再到最新的“5V”,即数据量(volume)巨大、数据类型(variety)众多、处理速度(velocity)快、价值(value)密度低、真实性(veracity)强[9]。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泛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数据,尤其是学习者——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性,一般应有大量学习者(>2000人)参与——特定时间内学习的相关数据,除了具有大数据的共性以外,还具有情境性、层次性和时效性,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类网络学习或泛在学习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10]。
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数据量巨大,也意味着利用数据的视角发生变化:趋向使用全部数据而避免使用局部、抽样数据,重视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注重效率而可以牺牲一定精确性,强调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数据驱动决策。
从大数据视角,以某高职学院为例讨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模式。该院认真落实顶岗实习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信息优势,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在传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基础上,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机制,2012年3月自主研发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促进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交流,实现网络化管理,落实管理责任。自上线以来,三年来共有6033名学生使用该系统完成顶岗实习,积累了大量真实数据,符合教育大数据基本特征。
2.1 学生参与程度
该院2012-2014三届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002、2026、2005人,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分别为1702、1809、1734人,平均参加顶岗实习比例为86.96%,如图1所示。依据市教委的有关规定,每年可以有15%以内的毕业生参加高职升本科考试,不参加顶岗实习。参加顶岗实习比例86.96%表明除高职升本科学生以外,其他学生基本全部参加顶岗实习,参与度良好。
图1 顶岗实习参与度统计
据德国联邦政府在《2014年度职业教育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53.07万人进入各类职业教育,其中参加双元制培训的人数为50.9万人,95.91%的职业教育学生参加了双元制培训,参与度良好。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德两国职业教育都高度重视工学结合。虽然两者参与度均较高,但是在时间和规模上仍然有很大差距。首先,职业教育在德国受到普遍认可,学生规模超过高等教育。据资料显示,多数德国民众倾向于认为自己属于劳动阶层[6],内心认可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长期以来新生人数一直远远超过高等教育的新生人数,直到2011两者才首次达到旗鼓相当的水平,据此推算,德国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参与到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而国内情况恰恰与此相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职业教育规模远远小于高等教育,全国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比例低于德国。其次,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一般3~4年,在此期间,学生每周都要花费60%~70%左右的时间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30%~40%左右的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而顶岗实习带有明显的预就业性质,学生只有最后一年才进入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前两年仍要在校进行理论学习。
2.2 技能培训教学主体
该院2012-2014届顶岗实习企业数量分别为734、793、774家,平均每家企业接收2.28名学生;每届接收10(含)名以上学生的企业数量基本在30家左右,占实习企业总数的3.87%;仅接收1名学生的企业平均占总数的74.64%。如表1所示。表1的数据显示,顶岗实习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预就业顶岗实习分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中小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顶岗实习将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愿望结合在一起,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表1 顶岗实习企业统计表
(1)顶岗实习企业分散,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主要作用。
顶岗实习企业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很难为学生定制整套的培养方案,因此职业院校必然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主要作用,承担类似“双元制”的学校和培训中心的双重职能,根据企业的普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合作育人,提升学生直接上岗能力,发挥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缺乏衔接,不利于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国内职业教育中学校占据主导地位,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学校各不相同,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一般企业不会单独制定技能培养方案,即便少数企业有专门的技能培养方案,也不可能适用所有学校,最终造成技能培训和理论教学脱节,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工学结合的优势。双元制职业教育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管理,既分工明确又统一协调,如图2所示,其中技能培训遵循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训大纲)》,理论教学遵循州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理论教学大纲》,各个学校、企业相同专业或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一致,便于技能培训和理论教学的衔接,有利于企业发挥教学主体作用,既可促进企业面向不同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培训,也可促进职业院校面向不同企业开展理论教学。
图2 双元制职责分工[11]
(3)顶岗实习技能培训质量缺乏保障。
在德国,参与双元制的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和配备专门的职业培训师,职业培训师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学生参加由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考试通过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整个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院的IHK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项目就是引进德国工商业联合会的“技术制图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工商业联合会派出代表,并由其认可的IHK职业资格考官进行考试和评议。
德国很多企业属于小微企业,没有独立举办职业培训的能力,政府允许多个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设立培训中心,以便提高中小型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我国任何企业都可以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明确的考核,行业协会基本没有发挥作用,顶岗实习带有明显的用工(预就业)色彩,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堪忧。
3.1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双元制在德国实行多年,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有效地拉动了德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就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国际组织称赞为引领世界职教人才培养趋势的高性能样板[7]。中国国情与德国不同,实行现代学徒制的途径也会不同,这种不同,不仅在中德两国之间存在,在世界范围内也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对职业能力和资格的认识不同:以德国为代表的德语系国家重视过程管理,认为只有在企业经过长期而严格的培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以英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则重视结果,认为只要达到某种职业资格所规定的标准,就是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12]。因此,我国在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的双元制,但可以借鉴双元制完善顶岗实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国家主导,联合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学校无缝衔接,共同培养是双元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越来越多具有实力和远见的大型企业,为了自身长远发展,愿意与职业院校以订单形式合作,共同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订单培养企业不仅可以早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符合企业管理和技术发展要求;还可以选派优秀的工程师授课,使教学贴近企业;并接纳学生进入企业,在真实岗位实习,培养学生直接上岗能力。订单培养模式有效保证技能培训和理论教学相互衔接,利于校企深度合作,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形式。
3.2 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推进现代学徒制
中小微企业是富有活力的经济体,技术更新快,人员更替频繁,用工数量小 ,不能独立设置订单培养,通常也不能制定系统的、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只能依靠职业院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而职业院校面对众多中小微企业小批量、多样化的需求也难以承受。因此,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发挥推进校企合作的职能,联合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深厚行业背景的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深入剖析典型工作岗位,提出典型岗位人才培养框架建议,明确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引导企业和学校围绕典型岗位培养框架展开深度育人合作。同时,建立典型岗位能力考核机制,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接轨,完善学分互认机制,保证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
3.3 制定有约束力的优惠政策,激发企业积极性
企业天生是追求利益的。在德国,对于参与双元制的企业,政府给与补贴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不但对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还有效地激发企业严格执行职业资格标准的自觉性。而在国内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接纳顶岗实习学生无法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自然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技能培训,部分企业甚至将实习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简单用工。在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需要配套制定有约束力的优惠政策,既给予企业恰当利益,有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保证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3.4 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吸引企业进入校园
目前,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需要更新办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经营与运作,安排教师、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参与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利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分享。引企入校首先可以满足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需要,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安排学生实习;其次可以提供多种实习岗位,解决传统顶岗实习岗位单一、技术含量低的困境;再者还可以安排教师带职培训,锻炼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人才;最后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引企入校可以实现职业院校、企业“双赢”,保证现代学徒制长期、健康发展。
[1]贺正楚, 潘红玉.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0(3): 103-110.
[2][德]乌尔里希·森德勒. 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 邓敏, 李现民, 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国制造2025[EB/OL]. [2015-05-1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htm.
[4]关晶. 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8(1): 81-90.
[5]Stefan Hummelsheim·Michaela Baur. The German Dual System of Init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Its Potential for Transfer to Asia[J]. Prospects, 2014:279-296.
[6]姜大源.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33):5-14.
[7]赵学瑶, 卢双盈.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再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 2015(10):18-23.
[8]祝智庭, 沈德梅. 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0): 5-13.
[9]程学旗, 靳小龙, 王元卓, 等. 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J]. 软件学报. 2014, 25(9): 1889-1908.
[10]徐鹏, 王以宁, 刘艳华, 等. 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6): 11-17.
[11]张帆, 黄玮, 佟云峰. 德国“双元制”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探析[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7(2): 50-53.
[12]张启富.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 (3): 45-51.
Study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HUANG Jian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5, China)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s to deepe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Study Combine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Dual system" and internship are two kinds of specific form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which represen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of Germany and China respectively, "dual system" is regarded as a successful model of world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s worth for reference. From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by comparing German dual system and Chinese internship, and explore ways of promot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dual system;internship;big data;vocational education
F272.92
C
1009-3842(2015)05-0058-04
2015-08-13
黄健(1972-),男,北京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软件理论及软件工程研究。E-mail: hjbj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