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 王春燕 巴玺立 王天明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2.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与常规天然气田相比,煤层气田具有单井产量低、井口压力低、采出气组分简单、井数多、采气管道多等特点。目前,煤层气田集输系统防火间距遵循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常规天然气田的相关规定,防火间距偏大,存在集气场站选址困难、占地面积大及浪费土地资源等问题。因此,开展煤层气田集输系统放空影响范围研究,通过计算煤层气田集输系统不同放空条件下的影响后果,进而得出煤层气放空后果的最大可能影响范围,以期为煤层气田集输系统防火间距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重点研究地面钻井开采的煤层气,不包括井下抽放的瓦斯气和废弃矿井开采的煤层气。
地面钻井开采的煤层气绝大多数甲烷含量均高于95%,并含有少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基本不含重烃和硫化氢。其火灾危险性为甲B类,危险性主要为易燃性、易爆性、窒息性、易扩散性等。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为5.0%~15.0%(体积),爆炸下限较低,泄漏到大气中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因此,煤层气田集输系统放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一是,可燃气体云团遇火源燃烧,热辐射对周边人员和设施造成损害;二是,可爆气体云团遇火源发生爆炸,爆炸超压对周边人员和设施造成损害。
煤层气田集输系统放空后果影响范围的关键因素包括放空速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放空温度、大气温度、大气压力及空气相对湿度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挪威船级社(DNV)开发的安全评估软件PHAST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采用该软件进行煤层气放空后果计算,分别建立不同放空速率、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放空模型、喷射火热辐射模型和爆炸模型。
2.2.1 放空速率
煤层气田集输系统放空分为井场和站场2类。根据煤层气田地面常规井场和站场的水容积估算,井场放空速率范围为83~4 167m3/h,站场放空速率范围为4 167~20 000m3/h。由于放空速率越大,对其后果的影响越大,因此,为使研究成果覆盖更广的实际工况,放空速率取5×104m3/h计算。
2.2.2 其他工艺参数
放空气体组分:煤层气的组分以甲烷为主,对比了纯甲烷与管道气放空后热辐射和爆炸影响范围,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因此,本研究按照纯甲烷进行计算。
初始放空压力:根据煤层气田集输系统生产现状,井场初始放空压力取0.4MPa,站场初始放空压力取1.6MPa。
放空立管高度:15m。
放空温度:取常温20℃。
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放空后果影响范围的影响程度,重点分析大气稳定度和风速2项因素的影响。
2.3.1 大气稳定度
我国现有法规中推荐的“修订帕斯奎尔分类法”,将大气稳定度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分别表示为A、B、C、D、E、F,具体等级划分见表1。
表1 大气稳定度等级*
2.3.1.1 可燃气体扩散范围
在煤层气泄放后果研究中,通常选择空气中甲烷浓度2.5%(爆炸下限的一半)为扩散云团边界。当放空速率为 5×104m3/h、风速为 2.0m/s时,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煤层气中甲烷浓度2.5%的扩散范围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以放空管口为中心线,扩散云团大部分位于放空管口的下风向,上风向仅存在体积较小的云团。大气稳定度从A到F的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扩散云团体积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大气条件越稳定,越不利于煤层气扩散,影响范围越大,但是,云团体积的增幅较小。取不同风速条件计算,大气稳定度对可燃气体扩散范围的影响均符合上述规律。
图1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可燃气体扩散云团侧视范围
2.3.1.2 闪火范围
可燃气体扩散范围计算中,甲烷浓度 2.5%~5.0%为其闪火范围,不会发生爆炸。当放空速率为5×104m3/h、风速为 2.0m/s时,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闪火范围计算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闪火范围
图2中,同一大气稳定度下,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其闪火范围。可以看出,闪火范围的变化与可燃气体扩散范围的变化一致,即,随着大气稳定度从A变化到F,闪火范围逐渐增加,但是,增幅较小。不同风速条件下,闪火范围随大气稳定度的变化均呈现上述规律。
2.3.1.3 喷射火热辐射范围
煤层气点火放空时,会引起喷射火热辐射影响,当热辐射强度为 4.0kW/m2时,人员死亡率为0;当热辐射强度为12.5kW/m2时,死亡率为6.53%;当热辐射强度为37.5kW/m2时,死亡率为98.74%。不同热辐射强度下产生的后果见表2。根据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火炬设计允许热辐射强度见表3。
当放空速率为5×104m3/h、风速为 2.0m/s时,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喷射火热辐射范围见图3。
表2 不同热辐射强度产生的后果
表3 火炬设计允许热辐射强度(未计太阳热辐射)
图3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喷射火热辐射范围
由图 3可以看出,大气稳定度取A~F的不同工况下,喷射火热辐射曲线吻合。因此,大气稳定度对喷射火热辐射基本没有影响。
2.3.1.4 云团爆炸边界
爆炸超压是指爆炸产生冲击波的压力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爆炸超压对人的伤害程度见表4。
表4 爆炸超压对人的伤害程度
利用软件对煤层气放空形成的扩散云团发生爆炸的条件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软点火(给定点火源)的条件下,大气稳定度对云团爆炸边界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大气稳定度可引起爆炸的放空速率见表5。
表5 大气稳定度对可燃气体云团爆炸边界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大气越稳定,可燃气体扩散云团发生爆炸的放空速率越低,即,引起爆炸的可能性越大。计算条件下,可引起云团爆炸的放空速率边界值为22×104~42×104m3/h。
2.3.2 风速
研究当放空速率为 5×104m3/h、大气稳定度为D、风速为 1.5~20.0m/s时放空后果影响范围的变化情况。
2.3.2.1 可燃气体扩散范围
不同风速条件下,可燃气体扩散范围计算结果见图4,图中云团边界甲烷浓度为2.5%。
图4 不同风速下可燃气体扩散云团侧视范围
图4中,随着风速从1.5m/s增加到20.0m/s,可燃气体扩散云团的形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云团整体沿下风向拉长、厚度减少,但是,云团体积变化不大。
2.3.2.2 闪火范围
风速15.0m/s相当于7~8级大风,风速2.0m/s相当于2级微风,分别为陆上较为常见的风力较强和较弱的情况。因此,选取风速 15.0m/s和 2.0m/s作为闪火范围的研究条件。2种风速条件下的闪火范围计算结果见图5。
图 5中,2条线段之间的区域表示不同风速下的闪火范围。可以看出,风速对闪火范围有较大影响,随着风速的增大,闪火范围最远波及距离增大,由2.0m/s时的4.6m增加至15.0m/s时的7.7m,同时,闪火覆盖区域面积增加。
图5 不同风速下闪火范围
2.3.2.3 喷射火热辐射范围
不同风速条件下,煤层气点火放空时的喷射火热辐射范围变化情况见图6。
图6 不同风速下喷射火热辐射范围
由图 6可以看出,随着风速从 1.5m/s增大到20.0m/s,沿着下风向,喷射火热辐射强度最大值和辐射影响距离均逐渐增加,且增幅逐渐增大。因此,风速对喷射火热辐射的影响较为显著。
2.4.1 扩散影响范围
典型的煤层气放空形成的可燃气体扩散云团侧视范围见图7、图8。图7中,黄色区域为甲烷浓度>15.0%的范围;粉色区域为 5.0%<甲烷浓度<15.0%的范围,在此范围内,遇到点火源云团会发生爆炸;青色区域为2.5%<甲烷浓度<5.0%的范围,在此范围内,遇到点火源云团会发生闪火,但是,不会发生爆炸。图8中,红色区域甲烷浓度为5.0%,蓝色区域甲烷浓度为100×10-6,橙色区域甲烷浓度为50×10-6,紫色区域甲烷浓度为49×10-6。
图7 可燃气体扩散云团侧视范围-A
图8 可燃气体扩散云团侧视范围-B
由图 7、图 8可以看出,煤层气放空时,可燃气体出放空管口先向上冲,然后,沿着下风向逐渐扩散,形成羽毛状区域。直至距离放空管口水平距离约2 990m处,放空气体仍未出现向下,即,向地面飘散的情况。
选取陆上常见的大气稳定度等级 D及风速15m/s的气象条件,对不同放空速率下煤层气集输系统放空扩散影响范围进行研究。煤层气井场的计算结果见图9,煤层气站场的计算结果见图10。
图9 不同放空速率下煤层气扩散影响范围(井场)
图10 不同放空速率下煤层气扩散影响范围(站场)
由图9、图10可以看出,煤层气放空的可燃气体扩散范围与放空速率有关,随着放空速率的增加,煤层气扩散范围逐渐增大。对于井场来说,放空速率从83m3/h增加至4 167m3/h,甲烷浓度5.0%的扩散范围从0.11m增加至0.76m,甲烷浓度2.5%的扩散范围从 0.28m增加至 1.84m;对于站场来说,放空速率从 4 167m3/h增加至 20 833m3/h,甲烷浓度5.0%的扩散范围从 0.76m增加至 1.62m,甲烷浓度2.5%的扩散范围从1.84m增加至4.04m。
因此,不点火放空时,地面水平方向上,煤层气井场甲烷浓度 5.0%的扩散距离约 1m,甲烷浓度2.5%的扩散距离约 2m;煤层气站场甲烷浓度 5.0%的扩散距离约2m,甲烷浓度2.5%的扩散距离约4m。
2.4.2 喷射火热辐射影响范围
典型的煤层气放空喷射火热辐射影响范围见图11。由图11可以看出,在放空立管下风向,随着距离的增加,地面热辐射强度曲线呈拱形,具有先增加再减少的抛物线特性。
图11 放空速率4 167m3·h-1时喷射火热辐射影响范围
不同放空速率下,煤层气井场点火放空的喷射火热辐射影响范围见图12,煤层气站场点火放空的喷射火热辐射影响范围见图13。
图12 不同放空速率下热辐射影响范围(井场)
图13 不同放空速率下热辐射影响范围(站场)
由图 12、图 13可以看出,喷射火热辐射范围与放空速率有关,放空速率越大,喷射火热辐射影响范围越大。对于井场来说,放空速率≤4 167m3/h,热辐射强度最高值为1.46kW/m2;对于站场来说,4 510m3/h≤放空速率≤16 900m3/h时,1.58kW/m2≤最大热辐射强度≤4.00kW/m2,1.58kW/m2热辐射强度影响范围从约 7m增加至约 31m;当放空速率>16 900m3/h时,最大热辐射强度超过4.00kW/m2,当放空速率为20 833m3/h时,最大热辐射强度达到了4.54kW/m2,1.58kW/m2热辐射强度影响范围增加至约 36m。但是,随着放空速率的增大,喷射火最大热辐射强度影响范围变化不大,约为6~11m。因此,点火放空时,煤层气井场的热辐射强度均不超过1.58kW/m2,煤层气站场的热辐射强度均小于4.73kW/m2。
一是,放空速率是影响煤层气放空后果的关键因素。环境因素中,风速对煤层气放空后果的影响大于大气稳定度。
二是,大气稳定度对可燃气体扩散范围、闪火范围和喷射火热辐射范围的影响不大,对煤层气超压爆炸边界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是,在我国目前煤层气集输系统工况条件下,煤层气集输系统放空基本上不会引起超压爆炸。
三是,风速对闪火范围和喷射火热辐射范围的影响较显著,风速越大,闪火范围和热辐射范围越大,且强度增加。风速对可燃气体扩散范围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云团形状的不规则变化,但是,整个云团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四是,同等放空条件下,煤层气点火放空的影响范围远大于不点火放空。不点火放空对集输系统选址、布局和安全间距的影响和优化需进一步研究。
[1] 张建文,雷达.输气管道泄漏喷射火热辐射危害分析[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广西: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 200-204.
[2] 张建文,雷达.天然气输气管道泄漏事故热辐射危害风险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11(1):233-236.
[3] 朱黎明,芮小平,李尧,等.模拟煤层气泄露扩散的高斯改进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35(5):1754-1759.
[4] 石天雄.PHAST软件预测火炬的气体扩散和热辐射[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10(7): 35-38.
[5] 王大庆,高惠临.天然气管线泄漏扩散及危害区域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6,26(7): 120-122.
[6] 梁瑞,张春燕,姜峰,等.天然气管道泄漏爆炸后果评价模型对比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8): 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