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同英
(明一国际营养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350213)
叶黄素也称植物黄体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玉米、蔬菜、花卉、水果和某些藻类等植物中天然类胡萝卜素,尤其是在万寿菊的干花瓣中含有高浓度的叶黄素[1-4]。叶黄素是眼睛视网膜黄斑部位最重要的色素,抗氧化性好,安全无毒害,营养价值丰富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滤除阳光中导致视网膜损伤的蓝光,具有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对预防人体衰老、抗癌、延缓动脉硬化、修饰紫外线照射对皮肤造成损伤等功能,尤其是在预防老年性黄斑区病变[5-14]。人体内自身不能合成叶黄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或额外补充。本研究为了提高中老年奶粉的保健功能,选用万寿菊来源的叶黄素(粉剂)直接添加到中老年奶粉中,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黄斑变性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叶黄素在中老年奶粉(保健食品)市场开发上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5]。
质量分数0.5%的叶黄素(CWS——冷水扩散性干粉),中老年奶粉,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5),异构化乳糖粉。
干混机(GEA品牌,400 kg/罐),电子秤,电子分析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695),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T6新锐),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电子分析天平等。
1.2.1 工艺流程
原辅料验收→备料→进料→称量→预混(15 min,叶黄素0.5%、异构化乳糖粉、益生菌、中老年奶粉之间比按8∶2∶1∶10的比例预混合)→投料→混合→过筛→称量→包装→成品。
1.2.2 关键控制点
(1)原辅料验收。原辅料验收主要是挑选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严格的原辅料验收制度、保管制度及出入库制度,并对供应商进行登记评价。主要控制指标有微生物、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在投料前,所有的原辅料必须经过严格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投料生产。
(2)配料(受限辅料称量、预混)。配料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用量必须符合GB 14880、GB 2760的相关规定。
(3)混合。在500 L容积的混料机中按将中老年奶粉与预混料按比例加入,充分混合90 s。
(4)包装。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55%以下,包装环境符合清洁作业区要求。
(1)感官综合评价。对叶黄素中老年奶粉的感官综合评价采用评分方法,得分为色泽、滋味和气味、组织状态、冲调性4个指标的总和,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由20位有经验的乳粉工作者进行感官品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
表1 叶黄素中老年奶粉的感官综合评分标准
(2)蛋白质的测定采用文献[16]中的方法进行。
(3)脂肪的测定采用文献[17]中的方法进行。
(4)水分的测定采用文献[18]中的方法进行。
(5)膳食纤维的测定采用文献[19]中方法进行。
(6)菌落总数的测定采用文献[20]中的方法进行。
(7)大肠菌群的测定采用文献[21]中的方法进行。
(8)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采用文献[22]中的方法进行。
(9)沙门氏菌的测定采用文献[23]中的方法进行。
(10)奶粉中叶黄素的测定采用文献[24]中的方法进行。
(11)乳酸菌数的测定采用文献[25]中的方法进行。
(12)叶黄素混合均匀性的测定。根据需要将适量的质量分数为0.5%叶黄素CWS(冷水扩散性干粉)与中老年奶粉进行干混合,混合后按五点三层采样,不同的采样点分别检测叶黄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理论核算值进行比对分析,从而验证混合均一性。
(13)叶黄素的稳定性的测定。将原料质量分数为5%,1%,0.5%叶黄素(CWS——冷水扩散性干粉)分别放置于45℃(相对湿度75%)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中进行稳定性的验证,每隔一定的时间检测其中的叶黄素质量分数,计算损失率或保留率。
表2 原料叶黄素稳定性的验证方案
(14)中老年奶粉中添加叶黄素的稳定性的测定。将已混合均匀的中老年奶粉,放置于40℃(相对湿度75%)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中进行稳定性的验证,每隔一定的时间检测产品中的叶黄素质量分数,观察中老年奶粉中各营养成分对叶黄素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
表3 中老年奶粉中添加叶黄素稳定性的验证方案
2.1.1 叶黄素的质量分数对产品感官指标的影响
原料叶黄素质量分数对中老年奶粉色泽有一定的影响,人体每日的推荐摄入量为12 mg,按每天早晚各喝一次中老年奶,每次30 g奶粉计算,这样叶黄素在产品中的占比为0.02%。表4为产品中添加具有最佳色泽的叶黄素质量分数。
表4 叶黄素质量分数对产品感官指标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叶黄素质量分数对产品的滋气味、组织状态、冲调性无太大影响,添加叶黄素质量分数为0.5%的产品感官色泽最佳。
2.1.2 叶黄素容积密度对产品均匀性的影响
叶黄素的容积密度对中老年奶粉的均匀性影响较大,若其容积密度与奶粉的相差较大,干混或运输过程等容易造成混合不均匀或分层的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结果,选用质量分数为0.5%的叶黄素(粉剂)作为实验样品,进行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叶黄素质量浓度对产品均匀性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叶黄素质量浓度为50 g/100 mL时,奶粉中叶黄素质量浓度检测的变异系数最小,因此叶黄素的最佳质量浓度为50 g/100 mL。
2.1.3 叶黄素的稳定性对产品的影响
原料叶黄素(粉剂)稳定性对产品品质影响较大,若稳定性不好,所得的产品风味、溶解性、含量都不理想。根据以上实验结果,选用质量分数为0.5%的叶黄素(粉剂)作为实验样品,在温度45℃(相对湿度75%)环境下进行加速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叶黄素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各因素选取3个水平,采用L9(34)表作正交实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产品的最佳工艺参数和配方。围绕单因素试验选择较适水平,选取正交试验的各因素水平如表7所示。按L9(34)安排9组实验,实验采用20位评分员对9组试验的中老年奶粉粉的综合感官进行打分(评分标准见表1)。色泽、组织状态、冲调性、滋气味权重分别占10分、20分、30分和40分,以感官综合评分法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
根据表8可以得出叶黄素中老年奶粉调配的最优组合为A3B2C3D2,叶黄素粉质量分数为0.5%。同时,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的主→次的顺序为:A→B→C→D。即粉:原料叶黄素的质量分数→叶黄素的容积密度→异构化乳糖的添加量→中老年奶粉的容积密度。
表7 正交因素水平
表8 正交实验结果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优工艺组合为A3B2C3D2,即:选用叶黄素粉质量分数为0.5%叶黄素质量浓度为0.50 g/mL,异构化乳糖添加量为1%,中老年奶粉质量浓度为0.46~0.54 g/mL。并且该产品在常温充氮包装贮存24个月时,理化营养指标、微生物卫生指标均稳定地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感官评定平均分数仍能达到70.6,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5)活菌数保持在6.6×106g-1,叶黄素仍能保持在22.1 mg/100 g。
[1]KRINSKY N I,RUSSETT M D,HANDELMAN G J,et al.Structural and geometrical isomers of carotenoids in human plasma[J].J.Nutr.,1990,120:1654-1662.
[2]KHACHIK F,STECK A,PFANDER H.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13Z,13,Z,3R,3,R,6,R)-lutein from Marigold flowers,kale,and human plasma[J].J Agric Food Chem,1999,47:455-481.
[3]梅益.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Ⅱ[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1098-1099.
[4]SOMMERBURG O,KEUNEN J E,BIRD A C,et al.Fruits and vegetable that are sources for lutein and zeaxanthin:the macular pigment in humen eyes[J].Br J.Ophthalmol.,1998,82:907-910.
[5]郑建仙.功能性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6]孟祥河,毛忠贵,潘秋月.叶黄素的保健功能[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2,31(4):5-9.
[7]凌关庭.万寿菊色素及其生理功能[J].粮食与油脂,2002(12):44-46.
[8]马钟锦.含叶黄素的食物对视力有益[J].中国食品,2000(19):15-25.
[9]JACQUES P F,CHYLACK L T.Epidemoiologie evidence of a role for the an tioxidant vitamins and earotenoids in cataract prevention[J].Am J.Cl Nutr,1991(53):352-355.
[10]SEDDON J M,AJANI U A.Dietary earoteniods,vitamin A,C,and E,and advance d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Jam MedAssoc,1994(272):1413-1420.
[11]TOBIAS M D,GLASER.Combined HPLC-MS and HPLV-NMR online coupling for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lutein and zeaxanthin stereoisomer in spinach and in retina[J].Anal Chem,2001(73):667-674.
[12]ROCK C C,NEAHAVSER M L.Diet and Lifestyle Correlates of Lutein in the Blood and Diet[J].J.Nutr.,2002,132:525-530.
[13]BERENDSCHOT T T,GOLDBOHM RA,KLOPPING W A.Influence of Lutein Supplementation on Macular Pigment,assessed with Two Objective Technique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0,41:3322-3326.
[14]牛桂玲,朱海滨.万寿菊叶黄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4):15-18.
[15]许秀兰,赵国华,等.叶黄素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4,10:3-7.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9.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S].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413.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S].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S].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09.88-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S].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S].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3209-2008,奶粉中叶黄素的测定》[S].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789.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