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5-12-16 14:11
关键词:学院政治思想

李 虹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不断扩大的新的高等教育资源而形成的一种全新办学模式。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在校生的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教育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开拓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时代命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笔者以本院大学生为主体,结合福建省内部分独立院校大学生的调研情况,综合把握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态度——积极健康与模糊迷茫并存

调查表明,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广大学生高度信任并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98.3%的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93.6%的大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9.7%的大学生入党意愿强烈。此外,他们还普遍关心国家大事,政治热情较高,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意愿强烈。96.2%的大学生表示关注“新疆暴恐事件”;98.9%的大学生对“中国坚决维护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主权”表示赞同。但是,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政治心态还不成熟,对一些深层次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存在困惑和肤浅的认识,在日趋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还缺乏足够的政治辨别力,政治信仰模糊。有6.8%的大学生“崇尚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他们既对父辈和学校倡导的传统信仰产生怀疑,也不想贸然接受西方的主张。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价值取向——理性务实与功利庸俗相容

市场化的竞争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理性、务实,注重物质利益和短期的回报,而对社会理想和精神价值的追求显得软弱,功利色彩凸显。在调查中,对于“您的人生追求是什么”,81.5%的大学生选择了“事业成功,生活满意”,10.7%的大学生认为是“人格的完善”,仅7.8%的大学生回答“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有53.8%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的最大动力是“找份好工作”,反映在入党动机上,47.3%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增加就业的筹码,以追求功名和个人利益,在具体行为上表现出“入党前一身汗,入党后挑着干”的特点;在学习上,急功近利,行为短视,多数大学生(68.2%)最喜欢“实用课程”,理由是“对未来就业最有价值”,有52.7%的大学生对选修课“只求好过”,不求提升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此外,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程度是典型的“入世”心态,在“职业选择考虑因素”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经济收入(76.3%)、社会地位(33.4%)、工作环境(22.5%);在“对个人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的选择上,41.9%的大学生认可“个人打拼能力”,40.8%的大学生看重“社会关系”,重实际、讲实惠,这种价值取向固然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但带有消极的庸俗化色彩,不利于社会价值的充分发挥。

(三)道德品行——价值认同与行为失范交错

在调查中,大多数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涉及道德观方面的问题有着正确的判断。有96.2%的大学生赞同“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和体谅”;95.7%的大学生认可“诚信是做人之本”;88.6%的大学生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集体的利益”;关于“人要心怀感恩,回报社会”的说法,94.5%的大学生高度认同;在对“雷锋精神”时代价值的认识上,74.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大力宣传”,这充分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上是非分明,崇尚真、善、美的伦理精神,能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上升到实践层面时,部分大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价值认同和道德行为断裂与脱节的现象,表现出“行动虚无主义”的态度,知一套,行一套,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77.3%的大学生对校园中违反公德的行为“深恶痛绝,但却不会上前制止”;35.8%的大学生“在宿舍打电话聊天或上网时,不会顾及舍友的感受”;67.5%的大学生认为目前考试作弊的现象“较为严重”;当问到“您是否会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时,只有12.9%的大学生会“主动参加”,56.7%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这类活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纯粹是为了“增加综合素质分”。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他们并没有将道德的价值认同内化为自我的一种自觉意识,只是一味地空谈,这会使道德的践行陷入一种窘境,失范行为也就不可避免。

(四)心理发展——成才愿望强烈与自我认同缺乏交织

独立学院大学生成才愿望强烈,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心中充满着理想和抱负,希望在大学阶段全面培养自身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调查显示,75.7%的大学生刚入大学就“积极向辅导员毛遂自荐做班干部”;60.4%的大学生对各类考级考证“积极应对”;57.6%的大学生“在校外接受课外辅导和培训”;在毕业打算这个问题上,26.7%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3.5%的大学生“准备考研或出国留学”。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大学生素质以及社会的认同度等原因,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自我认同感缺乏,不能客观地评价和悦纳自己,由此产生自卑与怯懦心理,甚至为此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在调查中,43.7%的大学生承认“高考的失利使自己有挫败感”,产生了“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60.4%的大学生表示“遇到挫折后,会不自觉地怀疑自己的能力”;69.7%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持有怀疑”,因而“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63.7%的大学生“对独立学院的称呼非常敏感”,对外总想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总之,独立学院大学生中呈现出许多不良的心态,需加以关注与及时引导,否则会造成更大的心理隐患,从而制约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成因分析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渗透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的思想文化渗透加速,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空前活跃、鱼龙混杂,都在积极争夺受众,寻求传播和发展的机会,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社会思潮因其涉及内容的现实性、理论观点的新奇性、发展趋势的前瞻性,能够满足独立学院大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给予其丰富的理论滋养和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受社会阅历和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独立学院大学生对夹杂其中的不良社会思潮及其本质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往往容易被其华丽的外表和富有蛊惑性的词藻所迷惑,出现思想混乱,干扰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如“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观”、“去意识形态化”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流行泛滥,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起消解作用,使得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理想信念弱化,产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因深受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以自我为本位,误将个人主义理解为张扬个性,把利己主义看成是自尊,由此引发价值观的扭曲,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塑造。

(二)市场经济的两重效应

市场经济好比一把“双刃剑”,它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一开始就具有正负效应的两重性,这是社会转型期的客观必然现象。一方面,市场经济肯定个人利益的合法性,这使得独立学院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开始追求理性务实,个人与社会利益协调并重,讲效益、重实惠的价值取向被普遍认同。再者,市场经济本身所体现的竞争规律,有助于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开放性,成为他们开拓进取、努力成才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具有趋利性,人们似乎陷入了对市场经济的崇拜和迷信怪圈,市场化模式被广泛移植到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其结果是,“某些有价值的人类关系将被贬值”。[1]金钱在这个时代大行其道,成为了一个无处不在、无往不胜的尺度,导致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知行脱节和是非观念的模糊,奉行市场化取向的人生哲学,顺着“社会行情”而进行“自我塑造”,把社会关系商品化,淡化社会责任和人格追求,从而使人生价值坐标发生倾斜。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是私人出资,自给自足,这使得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更具市场性,讲求利润的短期回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管理者往往会把大部分的精力和资金投到最易出效益的专业学科建设上,把它当作是关系独立学院生存的头等大事来抓。相比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周期性长且实际效果也不易显现,所以,不少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有限,使其地位和价值弱化甚至边缘化。在内容上,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沿袭母体高校的传统模式,既没有认真研究自身的特点,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也未能触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与思想脉搏,缺乏针对性,由此沦为一个缺乏个体情感支撑和社会现实依托的教育空壳,使教育最终流于形式。此外,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模式固定化,载体单一,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创新,难以调动独立学院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教育效果。

(四)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2]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延续和强化,它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不少家庭普遍缺乏全面育人、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上“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能否考高分,而对引导他们如何做人,怎样富有爱心与责任心则重视不够;在教育方法上“重养育轻教育”,更多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给他们创造优裕的生活条件,而将教育权拱手让给了学校,忽略对他们的价值关怀与心理需求的关照;与此同时,部分家长自身受社会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在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给孩子的思想行为作了反面引导,严重制约了他们良好的人格素质的养成。此外,部分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总是要求他们在各方面表现尽善尽美,这会导致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重压,当某些目标无法实现时,难免会产生挫折心理,形成错误的自我评价。

三、加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加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既面临着外部环境的考验,又具有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要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探索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优化环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马克思指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3]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到外部环境对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尺度、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导向、强化和感染作用。因此,要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就必须优化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宏观层面上要完善社会建设,大力提倡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社会的道德基石,深化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追求的社会基础。微观层面上,一方面学校要形成浓厚健康的文化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有效利用母体高校优秀的文化底蕴,铸造大学精神,培育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引领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家庭环境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同时又是影响深远的教育力量,所以家长要注重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密切关注孩子身心成长的各种需求,不仅仅是学业方面,更要关注其人格塑造与心理健全,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此外,要优化媒介环境,切实改进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介宣传过程中的一般化、低俗化倾向,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来整合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正面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二)创新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首先,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全体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具体的工作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层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高尚的师德潜移默化地熏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格,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其次,改进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必须有针对性地构筑体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需求,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内容体系,并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愉快体验,进而提升自我改造世界的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最后,积极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所处的是一个网络和手机引领的新媒体时代,要广泛运用微博、微信等新载体信息交流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多向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上的创新,搭建起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桥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有效破解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难题。

(三)彰显主体,强化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来看,既依赖于教育者不懈的培育,同时又取决于受教育者内部的思想矛盾运动,这个过程是独立学院大学生通过主体认知、思考、实践后内化实现的。因此,要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彰显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通过学术活动、心理活动、文娱活动等多种实践载体全方位地将自我教育渗透、贯穿到主体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教育意识,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之能自觉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统一起来,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逐步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风尚和形成良好的群体规范。

(四)完善队伍,夯实立德树人的组织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学院党政领导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这支队伍的主力军。因此,首先要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综合考察选配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把好入口关;其次,要建立系统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这支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针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具有流动性大、发展前景不确定、缺乏持续动力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如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物质待遇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不断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而可靠的组织保障。

[1](美)艾伦·布坎南.伦理学、效率与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32.

[2](苏)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7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7.

猜你喜欢
学院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