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俞殷
现代学校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是学校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班集体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成功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可是,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是一种教师控制学生行为的管理过程。教师的角色是通过控制策略的使用来建立及保持教学秩序,这样的管理方法存在不少缺点,缺乏民主,班内大小事务皆由班主任包办管理;学生仅仅作为被管理者,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自尊心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管理机制成人化、僵化,很少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和需要;班级管理的目的单一,主要是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严重忽视学生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与别人进行竞争和比较的意识。因此,作为班主任,如果还是固守自己原有的“管、压”手段来管理班级,那班级的民主氛围缺少,轻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挫伤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重者削弱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激励性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以供各位同人商榷。
一、共创班级愿景——主人翁意识的激发
建立班级共同愿景,创设动态微调式的班级发展方向,是创建激励性班级管理模式的首要举措。一个好的班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个别人的头脑里,还必须将它转化为班级全体成员的共识,那就是共同愿景的建立。班级共同愿景是班级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遍布到班级全面的活动中,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每一个成员将会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班级将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为迅速建立班级共同愿景,笔者进行了如下实践:开学初,结合个人学期计划的制订,鼓励每个学生确定自己的个人愿景。在此基础上,组织班委召开了一次“我是班级小主人”主题班会。学生通过写纸条、做游戏等方式说出了他们对班级最关心、最向往、最想实现的事,有的学生还给班级取了很有个性的名字。大家一起参与组织设计了自己及班级的未来,共同探讨未来努力的目标。
生1:改正缺点,提高成绩,助人为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生2:四(3)家庭人人爱,快乐相处友谊海,老师同学如亲人,互帮互助共进步。
生3:今天的四(3),明天的栋梁。
生4:豆豆家族秀一秀,赛场考场显威风。
班级荣誉首当头,齐心协力争名次。
个性脾气一边站,冠军亚军全包揽。
生5:教室如我们家,卫生、纪律心中挂;学习不放下,你追我赶人人夸。
……
学生们将自己融入班级,紧紧围绕班级现状群策群力。在整合学生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大家讨论推出班级共同愿景:教室如我家,卫生、纪律心中挂;学习不放下,你追我赶人人夸;班级荣誉首当头,齐心协力有讲究;个性脾气不能要,成绩取得乐呵呵。在这个班级愿景的支撑下,班级工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二、推行待岗·轮换制度——责任心的培养
一个班集体中,全班学生能否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还取决于班干部责任心的培养。班干部的培养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一个班级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成效大小。因此,培养班干部,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在集体中担当满意的角色便成了首要的目标。笔者在班级中提出要求:班级工作人人做,集体的事情大家管,形成干部工作网。以往班干部是通过自愿演说,无记名投票产生的,以得票数最高的人当选。这意味着班干部只能是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做法虽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但同时也滋长了不正之风——拉票,更严重者则是“玩忽职守”,认为一旦当选便万事大吉了。
实施待岗·轮换制的方法,前期工作与以往的班干部竞选没什么两样,即全班所有学生上台发表演说。可接下来的操作就完全不同了。一般情况下,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结合岗位的需要,根据得票数的多少,淘汰出局一批,最后产生新一轮班干部。但激励性班级管理模式在注重学生能力锻炼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精神需求。因此,所有上台参与竞选的学生都被承认已是班干部身份。其次,统计各岗位竞选人数,分岗位进行无记名投票,按照票数的高低来决定担任的先后。再次,根据一学期的具体上课时间,结合各岗位竞选人数的多少来分配新一轮班干部任职的时间。如:本学期上课时间为86天,卫生委员有4人上来竞选,那么每人有21天左右的担任时间。按照此方法依次类推。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笔者又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按照学习时间和票数的高低确定好班干部以后,没有轮到的学生均进入班级干部人才储备库,等学期结束,由全体学生进行投票,哪个岗位、哪些同学表现最佳,这些学生便可以留在班级人才储备库中作为下学期班干部备用人选。尝试了这样的做法后,笔者发现,学生大肆挥霍“权力”,只做“名义班干部”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责任心也得到了培养。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想干却轮不到”的矛盾,也避免了“班干部学期制”的现象。
随着这种班干部待岗·轮换制的推行,班级中只要有上进心的学生,他就会时刻做到自律,努力表现好自己,期待下一个班干部就是自己。
三、创设能量加油站——效能感的体现
由于环境、智力、情感等因素,每个人的发展差异性很大。班集体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搭建能量加油站,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效能,展示个人的魅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一)为自己充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本身虽没有好坏之分,但各种性格类型对一个人的成长各有利弊。如有的学生积极热情,但不够踏实;有的学生观察力敏锐,办事认真,但又有些刻板、不灵活;有的学生精力充沛,反应快,但遇事易急躁。这些个性特点的不利一面在不同程度上给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阻力。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不利的因素,笔者在集体中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安排不同个性的学生做不同的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克服自身的弱点,得到能力的锻炼和补偿。比如开运动会,有的学生反应灵活,动作敏捷,就请他们当接力赛的队员;有的学生服务热情、周到,就让他们当后勤服务员;有的学生观察敏锐,就让他们负责观察各班的战果,及时统计分数,以鼓士气。这样,全班齐心协力,互相弥补,人人为班级出力,为集体奉献智慧,班级也为每个人的成长创设舞台。又如在班级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表达能力的讲演会、朗诵会;展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文体活动;培养动手能力的编班级刊物、编小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每个人的能力在集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为他人补“能”
在班集体中,可以通过学生之间彼此的相互影响和帮助,促使一些学生逐渐克服缺点和弱点,在学习等各方面不断进步。如开学初,笔者挑选出几位纪律涣散、学习吃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设立了“能量加油站”。在这个“加油站”里,有几位需要“能量加油”的学生,也有对应的几位“贡献能量”的学生(即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同学)。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科学搭配成几对。搭配完成后,利用中午谈话课的时间,举行了简单的拜师仪式,他们就结成了“加油站”对子。这个项目的创设有一系列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如结成对子的双方可以利用中午或课间活动进行帮助活动,凡非正式上课的时间,他们都可以临时调整自己的座位坐在一起,方便沟通、交流和督促。假如一对同学双方表现都很主动,一个负责,一个配合,那么在同学认可的前提下,这对同学均可得到加分的奖励。
四、尝试信誉充值卡——诚信的实现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体现。引导学生从小做到诚实、守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但是笔者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班级里许多学生都缺乏诚信意识,如经常有学生忘记做作业,而他们总是会以忘在家里为由搪塞教师。还有极个别学生的诚信问题更为严重,也许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诚信的概念。通常,当发现学生不守诚信时,教师往往会和学生讲许多道理,或者讲一些诚信故事。想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这样的方式是起到了教育的作用,但用多了也会渐渐失去功效,学生总是“虚心接受”,但“屡教不改”。这说明说教这样的方式并没有能够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诚信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诚信动机,没有使学生自觉地做到诚实守信。
通过在实践中摸索,笔者发现“信誉充值卡”的尝试似乎是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捷径。所谓“信誉充值卡”,顾名思义,就是对个人的信誉进行充值。只要是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行为就可以得到充值卡为自己的信誉充值,反之,则要扣去充值卡。“信誉充值卡”的推行让学生感到新鲜,有的立志从今开始要做一个信誉高的“小公民”。一段时间尝试下来,大部分学生感觉不错,做任何事都会以是否做到了诚信来要求自己。但是,笔者也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屡次被扣分,渐渐地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这使笔者意识到在诚信的教育上也要注重差异教育。“信誉充值卡”应既是面向全体的诚信教育,同时也是针对班级中极个别不讲信用、说话不算话的学生的诚信教育。于是笔者重新调整方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在征得班级其他同学的同意后,我们优先发给那几位特殊生每人10张信誉充值卡(即10分)作为资本,其实就是比其他同学多了10次机会。随便什么事,包括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只要说到做到,那我们就可以在10分的基础上再给他奖励。反之则照扣不误。这样果然有效果,以前不是很守信、老是说了做不到、经常忘事的那些学生有了信誉的资本,似乎就与其他同学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对自己也有了信心,慢慢地也学会了什么是负责任、讲信用。
五、探索星级会员制——竞争意识的强化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竞争,一定能让班集体焕发勃勃生机。以往班主任常通过末位淘汰等方法来管理班干部,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都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可是,竞争因人而异,有人会因为它斗志昂扬,越战越勇;有人也会因为它锐气大减,从此一蹶不振。所以,这样的方法使用不当容易打击部分学生的热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所以在努力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班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实施的对象,考虑该如何以一个动态的评价机制来客观地看待这些发展中的学生。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他们中大部分都喜欢争强好胜,好表现、不服输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因此,班级管理中既要满足他们的这种精神需求,又要营造和谐健康的竞争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对未来充满期盼的循环往复的追求中,实现个人和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
星级会员制的实践首先是将一个班集体看作是一个俱乐部,班里的全体同学均为这个特殊俱乐部的会员。这个俱乐部的全体会员均采用星级管理的办法来管理。学期初,所有学生都是一星级会员,即50分。随着学校以及班级开展活动的增多,根据待岗·轮换制的推行、能量加油站的创设、信誉充值卡的尝试、星级会员制的探索等方面制定的班级卫生、纪律、学习内容的加扣分细则,学生个人的分数也开始逐渐拉开距离。这时,根据事先规定的制度,每月评选一次,达到对应要求的就逐次加星。如:分数在50~60分者为二星级会员;分数在61~80分者为三星级会员;分数在80分以上者为四星级(高级)会员。学期末,被评上高级会员的学生可以获得免考等一系列的奖励。
杜威曾说:“给儿童以自由,使他们在力所能及和别人所允许的范围内,去发现什么事他能做,什么事他不能做,这样他就不至于枉费时间去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而把精力集中于能做的事情了。儿童的体力和好奇心能够被引导到积极的道路上去,教师将发现,学生的自发性、活泼性有助于教学,而不像在强迫制度下那样成为要被抑制的东西。”教师能够努力做到的也就仅此而已。
(浙江省临安市石镜小学 3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