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背后的冷思考

2015-12-15 12:32陆坊庆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环节笔者语言

陆坊庆

作为一名由初中改教小学的英语教师,深知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中小学的英语课堂会有很多的差异,小学课堂应该会比初中课堂更显得热闹,小学生的知识习得应该是在活动中自然习得,因此笔者力求创设一种“热闹”的课堂氛围。于是在教授5A 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为了避免学生感觉枯燥,课堂上笔者采用了Song,Games等活动形式,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表现积极,但在单元将要结束时,对照教参要求笔者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被抽到的学生犹如一根根木桩站成了一片,笔者的心情也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千辛万苦地设计了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每节课学生都显得跃跃欲试,但为何效果竟然会这样?这一单元的学习给了笔者无尽的思考,事后笔者仔细研究资料,然后对课堂中的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一梳理解剖,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片段一】 为了巩固方位介词beside,between, in front of,under,on, in,笔者开展了“掷骰子”游戏。

T: Lets make a cube,then write one word on each side.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纸,按照方法开始折叠正方体。(用时大约3分钟)

T: Throw it and read out the word.

学生四人一组开始掷骰子,并读出掷地朝上那面的单词。(其实此时很多学生都在专心地玩,并没有用英语读出单词,更有学生就直接趴在地上找骰子……)

【反思】众所周知,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反思此游戏环节,五分钟的游戏做骰子就花了三分钟,而真正操练语言的时间只有两分钟,加之教师对课堂活动缺乏有效的预设,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就是一味地玩,而并没有真正地去巩固单词,出现了“表面一片热闹,其实毫无实效”的课堂假象。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笔者要简化游戏操作流程,提高活动实效,突出语言训练实质,不能为了所谓的“热闹”,而让新游戏的“形”夺了语言操练的“质”,让学生在既感兴趣的同时又能得到更多语言操练的机会。

【片段二】为了巩固操练There be 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笔者开展了“Look and judge”活动。

T: Hello,children. Look at our new classroom, and answer my questions. Is there a TV in the classroom?

Ss: Yes.

T: Is there a blackboard in the classroom?

Ss: Yes.

T: Is there an iPad in the classroom?

Ss: No. (传来学生的阵阵笑声。)

T: Are there any desks in the classroom?

Ss: Yes.

T: Are there any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Ss: Yes.

T: Are there any bears/ dogs/ beds/ doors/ windows/ books in the classroom?

Ss:...(学生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反思】课堂上教师一口气连问了十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声音洪亮,整齐划一,教师心情自然舒畅,感觉课堂效果优异。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其实是在巩固“there be”句型,旨在让学生能熟练会说这一句型,而实际教学时却是教师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说了很多、很流利,而学生只是给出了Yes/No的回答,极其简单,根本没有得到语言操练的机会,从而出现了“一片热闹”的假象。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目的摆好自己的角色位置,该学生说的要让给学生说,该学生做的要交给学生做,为学生搭建更多的操练平台,真正凸显“学生才是课堂主人”这一教学宗旨。

【片段三】为了巩固语篇学习,在Post-reading环节笔者开展了“Act the story”活动。

T: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P8,and use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nd try to act out the story. Group in four. One acts Goldilocks,the others act bears.

学生四人一组开始分工尝试扮演课文角色。

T: Which group is ready?

学生纷纷举手想要上台表演……

T: Group 1

……

(没有抽到上台的小组发出了一片叹息声,然后下面的学生就开始自顾自随便讲话……)

【反思】“Retell the text”“Act the text”是现在很多Post-reading环节的收官之作,但真正能上台展示的学生毕竟是少数,那么一大部分没有得到展示的学生该怎么办呢?他们该干什么呢?反思这一环节,台上展示的学生尽管得到了机会,但没有“观众”,演得没有激情;而台下没有得到演示机会的学生在叹息的同时也显得失望,从而出现了教室里一片热闹,人声鼎沸,各唱各的调,而真正收获的无几。其实只要教师稍作安排,增加一个竞赛活动“Which group is the best?”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1. Can describe.(一颗星)2. Can describe correctly and fluently.(两颗星) 3. Can describe correctly, fluently and creatively. (三颗星)。让全班学生参与评价,一个看似小小的变化却能带来很大作用,既让台上的学生尽情表演,又让台下的学生认真聆听,极力发现表演中的不足。“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时一堂精彩的课就像是一件精湛的艺术品,要考虑细微。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笔者要充分预演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预测可能发生的状况,将细节考虑周全,用教师的精心,赢得课堂的精彩。

反观当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很多教师为了追求“热闹”的观赏效果,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被“声、光、电”所武装,注意力被“声色”所牵,目光被“光电”所累,玩、演、视、听等形式层出不穷,课堂教学活动就像跑龙套似的。其实这些都是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途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一定要考虑它对目标的达成有多大的帮助,而不能仅仅考虑“好玩有趣”。教学的本质应是促进学生发展,“热闹”不应成为教学的本质追求。学生获得了什么知识,形成了什么技能,应成为判断一节课成败的标准。教师应追求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度”,而不应是简单参与的“频度”,应追求学生课堂参与的“广度”,而不应是几个人展示的“亮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努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语言学习的实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225800)

猜你喜欢
环节笔者语言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我有我语言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