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倜++张彩利++杜闯
摘要:交通运输专业与运输生产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应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连接学生职业生涯与理论学习生涯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目前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内容繁杂,缺乏针对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手段落后;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实践效果的考核;缺少长期稳定协作的教学实践基地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实践教学;教学改革;需求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142-02
高等教育的职能定位从中世纪的科学研究,到后来的教学与科研并重。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普遍接受了大学的多功能论,即大学应该是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多种功能的集成体。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大学生接受基本人文素质培养、道德品质培养等之外,工程素质的培养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是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在工程素质的培养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从理论到生产一线,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实践教学如何满足学生与社会的双重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河北工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从专业发展来看,交通运输专业最初的课程设置,考虑到当时的师资、教学条件等因素,设置的课程偏向交通土建方向。因为学校位于天津市,从目前交通运输的就业情况看,天津港对交通运输专业有广泛的需求。运输、物流领域的很多工作和海运有关。从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已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实践环节没有相应跟上。如何立足于京津冀的发展需要,考虑学生主要的就业去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改革,成为专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交通运输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与运输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具有显著的工程特点,实践性很强。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上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具备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验方法与原理。因此,社会需求的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扎实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教育部要求,交通运输专业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培养目标,各个有交通运输专业的高校对交通运输实践教学也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其中,西南交通大学的马驷等人指出,交通运输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实践环节、专业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和创新实践环节构成,并且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与课程体系有机结合;采取构建高水平实验平台、专业课程精品化、改革专业实习模式、强化科研训练、加强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石晶、魏丹等人从校企合作、教学内容的组织、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这几个方面对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马永财、毛欣等人指出,以理论课教育为基础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构成。余静、刘华等人从交通运输实习基地建设角度分析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从上述已有文献的研究内容看,多家高校在交通运输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很多专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目前的分析有两大方向,一个是依托大专业,实践教学涵盖交通运输多个研究方向,研究面比较广;另一个是过于强调“专”,例如仅仅研究汽车运用方向的实践教学,缺乏面向社会需求和实践需要的实践教学的系统设计,没有对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统一规划。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在考虑交通运输的总体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毕业生的去向,建立有特色的交通运输实践教学体系。
二、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内容繁杂,缺乏针对性。目前,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内容有两大部分,一个是公共模块,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软件技术基础设计、驾驶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另一个是专业模块,内容涉及运输设备、信息、组织、场站等内容。从实践内容设计上,有些内容有重复,例如,集装箱运输实习和水路运输和港口商务实习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很难真正形成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
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手段落后,时间安排有待于改进。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种,时间安排在学期初或者学期末。这种集中学习模式有利于教学安排,但对于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不容易及时通过实践环节加以解惑,从而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松散,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毕业设计环节,虽然学校有了毕业设计系统,可以使得学生及时完成相应工作,学生能够通过毕业设计锻炼基本的科研思维,但因为毕业设计多为校内教师指导,没有和运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应用性不足,通过毕业设计使得学生的实际职业技能得到提升的目的并未达到。
3.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实践效果的考核。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内容,没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很多学生仍然是把实践活动当成一门课程,在乎的是实践报告的成绩而不是实践过程的收获。造成在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不是带着问题实践,没有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实践环节一般是以报告的形式提交成果,指导教师根据报告给出相应成绩,这种考核方法没有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到督促良性指引的作用。
4.指导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与欧美发达国家工科专业教师多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情况不同,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本身就缺乏工程素质。很多高学历的研究生没有实践经验,直接进入高校,由没有工程实践的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endprint
5.缺少长期稳定协作的教学实践基地。工学并举一直是河工大的培养目标与指导思想。交通运输专业目前已经有校内的实验室进行仿真模拟,运输调度、集装箱装配的教学软件也已经投入应用。目前,仅仅在课程设计环节有所应用。学生的实习基地,没有长期的协作单位。每年的实习都是老师通过私人关系进行联系,受接收单位的制约因素较多。
三、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1.完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实践教学时间集中不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可以把实践活动和理论授课的时间穿插进行,例如场站设计的课程设计,虽然有一周的集中的时间安排,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各类场站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加强理论研究,更有利于对理论知识加强理解。实践教学时间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内容上要求充实,避免流于形式。
2.实践教学规范化。各项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应该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容,遵循的标准,考核的方法。每年的内容安排应该根据运输活动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将实践中的已经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对比理论知识进行了解消化和掌握。
3.加强校企联合。校内的实验室是无论如何无法复制生产实践的真实环境。要想真正让学生提升工程素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的能力,只有在真正的生产实践中才能实现。校企联合对于培养工科学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基于企业的生产秩序、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所以,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联合需要学校和企业的良好沟通。制定完善的学生在外实习的规章制度,制度完善,企业也可以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发现人才,进行人才储备,如果运作良好的话,可以实现企业和学生、学校多方面的良性发展。
4.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有很多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搭建了参与的平台。例如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交通科技大赛、物流规划大赛等。参加这类活动,可以使得学生的创新动机与意识落实到实践中去,有利于学生利用参与项目的契机,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态势和相关学科知识与实践的横向关系。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此类活动,可以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评优过程中优先等方法,对学生加以鼓励引导。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对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训,从制度上建立青年教师在一定的教学周期内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工程实践时间的规定,从而保证学生工程实践培养的师资力量。
大学有别于职业教育,但又和学生的职业生涯关系密切,完成从人文素养到职业生涯的转化,大学里的实践教学环节起到了桥梁作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素养。
参考文献:
[1]马驷,彭其渊,王琳,朱志国.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石晶,魏丹,陈学文.交通运输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左付山,姜新国,解梅.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4]马永财,毛欣,万霖.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
[5]柳伍生.交通运输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