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美学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15-12-15 20:50王福云
雪莲 2015年9期
关键词:关学中国伦理

王福云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传统伦理关学中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的三个重要特征,并结合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了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关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J5

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儒释道文化中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十分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及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和谐、圆融、稳定的生活秩序。中国传统的伦理学和审美观就是在这种宇宙观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伦理美学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天人合一的“整体”美学、善美统一的“和谐”美学和崇尚“超然”的意境美学。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美学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关系的最根本的命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髓。“天”是指大自然,“人”是指人类,“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人合一”承认人与自然的区别,但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认为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天人合一”主张天、地、人是统一整体的伦理思想,包含着高品位的环境人文意识和生态伦理道德意识,利于人们养成亲近自然的习俗和质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天人合一”是中国伦理美学的最高境界。

(二)善美统一的“中和”美学

“善”是伦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美”是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儒家思想强调“里仁为美”,注重善与美的统一,是中国传统伦理美学的主干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礼”和“仁”,孟子的“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董仲舒的“德莫大于和”。以“中和”为美,是中国伦理美学基本特色。“和”是宇宙万物自然本真和最具生命力的状态,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统一,体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执中协调,体现出个人生命形态的和谐。儒家伦理美学认为“中和”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最高原则。“尽善尽美”、“中庸”等是中和的典型形态。

(三)崇尚超然的“意境”美学

佛家禅宗的审美观以“清净、超脱”为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共生一体基础上的人生彻悟,是破除我执、摆脱妄念,回归自然自在的心性修持。禅宗主张“无我”和“无物”,舍弃了现实的我和物,追求一切皆空,忘却情欲,超越自我的超然意境。六祖的“本来无一物”,足以让人体会出禅宗美学思想的“空”、“悟”、“净”,这让人们以清静无为的本心去体悟人生、体悟自然、体悟世界。禅宗的美学思想直接引导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意境”。这个玄妙的境界以极其精致、细腻、丰富、空灵的精神体验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中国传统的伦理美学思想对日本的园林,尤其是茶庭景观设计,以及西方极简主义风格的景观设计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伦理美学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意境在先

在“天人合一”、和谐美学的伦理美学影响下,中国古典传统园林尤其是以私家园林为代表,创造了如诗如画的自然山水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这些作品多是根据园主的意愿甚至在园主直接参与下而完成的,以某种意境人手,融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这些作品与园主的行为、心理需求紧密结合,在园主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和谐自然,注重整体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建筑通常是非常自然的融入环境之中,与山水、花木彼此协调,互为补充,在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一种“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但是在我们的现代城市景观中,建筑的表现更多的是标新立异,突出风格,尤其是在建设单栋建筑时,很少为整体环境而做统一考虑。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应该在充分考虑地域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以整体设计的观念把握景观设计艺术中具体的设计要素,如空间、建筑、公共设施、自然要素、雕塑、燈光、色彩、材质等,注重设计施工完成后给人的整体效果,注重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加强、相互补充的综合效应,并注重加强整体的概念和各个部分的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结语

中国传统伦理美学思想是支撑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神支柱,虽然中国传统的伦理美学以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受到种种局限,但它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思想内涵,以及对人、自然和地域性景观的认识,有助于现代设计师加强对传统文化、景观资源以及本土文化的深刻认识,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关学中国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国内首家关学研究机构在西北大学成立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