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随访

2015-12-15 15:21濮孟久李昱芃天津市黄河医院神经内科天津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0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李 京 濮孟久 李昱芃(天津市黄河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随访

李京濮孟久李昱芃1(天津市黄河医院神经内科,天津300110)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预后

1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

第一作者:李京(1956-),女,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是指临床无脑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和尸检发现的梗死灶〔1〕。SBI包括两种情况:①无脑卒中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②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灶)。1990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脑卒中研究所(NINCDS)的脑血管病分类中增设了这一项。1995年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病分类中〔2〕。SBI常隐匿演变为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VD)等。本文对SBI患者预后随访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2005年4月至2008年5月随机连续选择我院门诊体检或因普通内科病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SBI患者209例,连续随访5年。2013年5月随访结束时有完整资料的173例。诊断标准: SBI依据首次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有脑梗死灶,既往无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且无对应的脑神经功能缺损定位体征;有症状性脑卒中则依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 2观察指标接诊医师填写随访登记表,询问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及靶器官损害等),烟酒嗜好,化验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颈动脉多普勒和全面查体。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脑CT或MRI及上述有关检查。出现临床症状随时复查。同时对入选患者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 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 1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累计发生症状性脑梗死45例(26. 01%),1~5年随访中症状性脑梗死的年发生率依次为: 1. 16%、2. 31%、5. 20%、7. 51%、9. 83%,平均每年5. 20%。5年随访中因各种原因终止或不规范二级预防者47例(27. 16%),死亡3例(脑卒中死亡2例、急性心梗死亡1例)。

2.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73例按是否发生症状性脑卒中分为两组,定义是否发生症状性脑梗死(X0)为因变量,将已观察的可能危险因素:高血压(X1)、糖尿病(X2)、高脂血症(X3)、心脏病(X4)、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X5)、斑块性质(X6)、高血尿酸血症(X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X8)、靶器官损害(X9)、吸烟(X10)、酗酒(X11)、慢支(X12)、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存(≥3种)(X13)、脑卒中二级预防(X14)均定义为自变量。其中: X5(狭窄程度≥50%定义为1、<50%为2、无狭窄为3)和X6(不稳定斑块为1、稳定斑块为2、无明显斑块为3)为多分类变量,余均为二项分类变量,分别定义为1和2。显示: SBI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显著影响因素(P<0. 05)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易损斑块形成、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存、无规范脑卒中二级预防,见表1、表2。X13和X14是SBI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症状性脑梗死较强危险因素;而X5(1)、X6(1)虽P<0. 05,但OR>1,表明不是强危险因素。再对模型作改善情况检验,每一次迭代均有显著改善(P<0. 05),整个模型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0)。以上4种有显著影响的危险因素对SBI向症状性脑梗死演变的风险判别,以预测概率0. 5为判别分界点,其风险预测判对率最终为87. 9%,见表3。

表1  173例SBI发生症状性脑梗死各因素分布〔n(%)〕

组间单因素分析显示P=0.000的有X2、X5(1)、X6(1)、X13、X14

表2  SBI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显著影响因素

表3 危险因素对SBI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风险的判对率

3 讨论

Weber等〔3〕对207例SBI患者随访2. 5年发现有19例(9. 2%)再发脑卒中。提示SBI与有症状脑梗死一样不容忽视。一旦检出SBI应尽早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Ong等〔4〕研究表明,有SCI的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频率较无SBI人群高,且死亡率高,脑卒中发作到再次入院间期短。SBI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5~10倍〔5〕。SBI是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6〕。

本研究随访结果表明,对SBI患者要针对其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二级预防。如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易损斑块、戒烟,限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因SBI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不引起患者和家属重视,二级预防的依从性普遍较差。尤其对有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存又不接受二级预防或以各种原因间断、终止二级预防的SBI患者要加强健康宣教。

SBI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SBI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并非SBI发展而来,而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未被有效控制,由于脑功能区出现了新的梗死灶。亦有学者指出,微栓子造成的无症状微损伤的累加作用可演变为有症状的脑梗死或发展至VD。多数学者认为SBI与有症状脑梗死有相同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5〕。新近研究〔7〕认为SBI是症状脑梗死的前期,预防应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相关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尚需大规模的对比研究。

4参考文献

1王耀山.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 16(1): 1-2.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 379-80.

3 Weber R,Weimar C,Wanke I,et al.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ilent brain infarction in the 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Second Strokes(PRoFESS)imaging substudy〔J〕.Stroke,2012; 43(2): 350-5.

4 Ong CT,Sung KC,Sung SF,et al.Impact of silent infarction on the outcome of stroke patients〔J〕.J Formos Med Assoc,2009; 108(3): 224-30.

5 Ritter MA,Dittrich R,Ringelstein EB. Silent brain infarcts〔J〕.Nervenarzt,2011; 82(8): 1043-52.

6 Gioia LC,Tollard E,Dubuc V,et al.Silent ischemic lesions in young adults with first stroke are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stroke〔J〕.Neurology,2012; 79(12): 1208-14.

7 Kovács KR,Czuriga D,Bereczki D,et al.Silent brain infarction -a review of recent observations〔J〕.Int J Stroke,2013; 8(5): 334-47.

〔2014-04-25修回〕

(编辑杜娟)

通讯作者:李昱芃(1985-),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0-5930-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12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743. 2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