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作利
摘 要:课堂学习是互动生成的过程,为了让课堂实现更充分的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一定的原则构建5人左右的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在承担组员任务过程中体验知识生成,然后再通过组内、外交流完整内化迁移。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巧设合作学习提升高中数学效率进行例谈。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数学;构建小组;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它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能很好地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自身优势,在大家共同的努力学习中实现友好活动和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机械般地将学生进行前后桌的组合,我们教师需要做到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在承认客观差异的情况下进行统筹搭配,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还需要做到的是: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切实可行地给予赞美,让学生亲自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体验收获的过程,真正地懂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难能可贵的知识生成全过程,有效地提升学生搜集和整合信息能力、讨论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些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怎样巧用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效率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构建合作小组
要想通过设置高效课堂效率,我们就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前后左右配对,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兴趣、特长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再进行合情合理的统筹安排。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说,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需要学生之间互动的,可以让学生自由的组合;如果是认知跨度上相对比较大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阶搭配;如果为了相互帮扶,实现共同提升则需要异阶搭配……
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和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长和提高,我们比较常运用到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而构建出由5个人左右组成的小组。这样的组合形式一方面充分保障了组内的优差互补,共同提升,另一方面又可以全面地保障组与组之间的同质,公平竞争。具体操作中,组内需设一名组长统筹安排学习任务,一名记录员收录讨论成果,同时各组员皆按特长分配学习和探索任务。这样构建合作小组,让优等生帮扶交流较少的后进生,引导他们一步步融合进来,实现高质量的合作。
二、小學合作学习实践例谈
1.统筹分配任务
构建合作小组之后,组长的职责在于能够合理地分配探索任务,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具体分配时,可以先让学生做相对擅长的任务,比如善于分析的做主要探索,善于制图的做图表或设计,善于总结的做成果记录等。此时作为教师也要适时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帮组内解决实际问题。
这里拿“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为例,这个探索任务包括分析、制图等要求比较全面,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如下设置:(1)为了强化认识先让基础差的学生描述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然后让中等生来总结判断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方法;(3)优等生根据函数做出图表,然后大家分析函数的奇偶性,诸如:偶函数y=x4+x2,y=x-2+2,y=x2n(n∈Z)奇函数y=2x,y=x-1+x等函数的图象,画图过程要全组成员观摩和指点。
如此分配任务,兼顾各层学生,让学生体验分工后再互换角色,这样能让每位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体验整个学习流程,实现全面认知共同进步。
2.引导合作探索
合作探究是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经过充分互动,实现优差互补,共同进步。通常合作学习是针对比较开放性的题目,单个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面认知,需要大家写作共同体验、分析和提升。
下面以一个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开放问题为例:卓嘎老师想在八宿县(北纬30°)买一套房,要求选能全年采光的最低楼层,他看的那栋楼前楼的高度是100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是60米,那么卓嘎老师买多少层比较合适?这样的问题注重考查实践运用能力,是当前高考的趋势,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需要学生合作探索,掌握解决技能。
面对该问题,组员根据组长分配情况,逐一完成任务:(1)善于分析的学生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2)地理好的学生算出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H=90°-(23°26′+30°)=36°34′;(3)指导理解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画出示意图,按题意标出对应尺度;(4)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分析出要求求图中的哪段长度,启发基础薄弱的学生分析题目要求的是哪里;(3)反应快的学生启发大家认识到要买楼层的高度是前楼影子映射到地面后剩下的长度;(4)我们只要求出60米楼间距能承担前楼多高投射来的影子就可以了;(5)这样就很轻松地算出60米的楼间距能承受前楼是tan36°34′×60米。
这样经过大家合作层层分析就能在有限时间内将复合型问题拆分出来,然后再经过总结和换角色认知,都能体验该问题的解决全过程。这样设置在大家的帮扶下给后进生留出成长的机会,也给优等生带来新的挑战,是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3.成果展示评价
展示和评价是合作学习的画龙点睛之笔。因为我们采取的是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的话小组之间的合作成果可以相互对比,从而相互学习各组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具体到成果评价时,我们不能以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来下结论,要全面了解组内的探索过程,一一指出其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除了教师评价以外,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各组员积极参与到自评和互评中来,然后将问题总结出来,最后在课堂上各组展示问题和成果,我们再针对大家发现的问题进行指点和评价。
上文是笔者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怎样巧设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分析与总结。概括地说,合作学习是训练学生解决开放的复合型问题的能力,操作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分工,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体验知识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和内化。
参考文献:
相林.反思合作学习得失,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益[J].数学大世界,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