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效昌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历史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方便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好历史故事,发挥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最大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历史作为文科的一门重要学科,每位历史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历史。讲述历史故事作为一种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历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通过历史故事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
一、历史故事的内涵
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一切,历史故事主要是讲解过去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故事是历史文学的载体,具有生动的情节和完整的过程,适合于口头讲述,篇幅较短,通过搜集和讲述历史故事,分析和评价历史故事,展现历史中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更加深刻地去感知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优势,把历史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生动的讲述呈现出来,那么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固定的课本内容之外,还能够通过鲜活的历史故事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历史课堂枯燥无聊,从而会增加学习兴趣,学会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1.坚持科学性原则
历史教材涉及的知识,都是通过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是尽可能还原历史客观事实的知识,一般情况下,历史教材中的概念都是很准确的,所以,在讲述历史故事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保证讲述的历史故事真实可靠,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例如,在搜集历史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教育学生通过查找史书或者信服度较高的著作,通过查找中国史的《史记》《二十四史》或者《资治通鉴》等,选取可靠的历史故事作为历史教材的拓展内容进行研读,本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搜集令人信服的历史故事。
2.坚持代表性原则
由于初中历史课堂的节数有限,因此在选取历史故事时,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讲述的历史故事服务于课堂知识的学习,而不只是为了取悦学生,讲述的历史故事要有助于解释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讲述和知识点相关的历史故事,能够解答学生质疑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故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简单便于理解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世界史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课本上谈到17世纪的英国要发展壮大通过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牧场和农场,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圈地运动”这个历史故事向学生进行解释和说明。
3.坚持批判性原则
坚持讲述的历史故事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这样可以深层次地解读历史发展的本质,引发学生的思考。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会把应该记住的历史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并要求他们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记住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培养历史观念,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明朝加强君权时设立特务机构的意义时,可以通过给学生讲宋濂请客的故事,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宋濂请客后的第二天,朱元璋就知道他请了多少人以及座次是如何安排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同学提问,朱元璋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大家就会联想到朱元璋肯定是设立了特务机构,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特务机构设立的意义,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作为辅助历史教学的一个情境教学方法,可以由老师讲述,也可以由学生讲述。教师讲述一般都可以很好地控制讲述的进度和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学生讲述首先要有充足的准备,不仅对故事内容有清楚的记忆,对声量和胆量也要有准备,对于那些敢于上台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提前做好辅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按照计划完成,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保持一种友好合作,互相学习的关系,对于隐藏在历史故事背后的内涵要共同探讨,共同促进。
历史课堂上授课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上课的态度,在授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而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在具有一定历史情境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所在,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献:
郑爱云.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时代教育,2014(0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