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皎琳,楼 江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土地城镇化驱动因素研究
——以江苏省各地级市为例
许皎琳,楼 江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系统分析土地城镇化的驱动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江苏省各地级市2004~2012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地级市总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农地保护相关政策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之比对土地城镇化则有显著的负向驱动作用。研究结论认为:江苏省各地级市土地城镇化速度较快,人口和农地保护政策分别是需求和供给方面影响最大的驱动因素。
土地城镇化;驱动因素;面板数据模型;增量扩张;存量转化
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土地也经历着快速城镇化的变化。结合相关研究,可以将土地城镇化定义为“土地利用属性由农业用地或集体建设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土地产权属性质由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强度、景观、效益变化的过程”[1,2]。
现有关于土地城镇化的研究中较少涉及到驱动因素分析,但对两个相关概念——土地非农化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的研究比较丰富。在土地非农化驱动因素的研究中,出现了重视土地市场机制[3]、侧重政府和制度作用[4]以及侧重宏观经济影响[5]等不同的研究角度,但人口、经济、政策三大类因素的驱动作用都得到了认可[3~11]。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方面,使用最广泛的定量方法是面板数据回归分析[12~14],此外,还有一些学者采用了logistic模型、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度模型等其他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机制进行量化分析[15~18],最终的结果基本都能够证明经济、人口、产业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影响的显著性。土地非农化驱动因素研究的分类思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指标选择,可以为土地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土地城镇化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文的讨论中着重关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城镇化的驱动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当下我国土地城镇化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速度过快且无序扩张以及和人口城镇化的不匹配[19],根本原因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因此,从土地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来研究土地城镇化驱动因素问题,为土地城镇化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其和人口城镇化匹配关系的后续分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1.1 需求层面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需求层面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要素投入。
人口增长可以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对城市建设用地形成了未来的潜在需求,而短期来看,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相比于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用地需求更为直接和迅速,也会对土地城镇化有更加显著的影响。人口城镇化作为人口机械增长的一种重要形式,带来的用地需求不可忽视。
经济发展能够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有利于其改善居住条件、出行条件,并增加娱乐活动,也吸引大量农业人口到城市寻求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从而刺激对居住、交通以及娱乐设施等建设用地的需求,促进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进程。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以及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使得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幅上升,当现有的城市建设用地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就需要对其他利用类型的土地,往往是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转化,也即是土地城镇化。
1.2 供给层面分析
文献表明,供给层面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农地保护政策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
根据本文对土地城镇化的定义,土地城镇化包括农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的增量扩张,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调整的存量转化。这两种不同的供给途径也有着不同的驱动因素。
伴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用地的需求量减少,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上升,且农用地利用与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益差距逐渐加大,这将驱使土地、人口、资本等要素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随着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在用途和收益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增量扩张的动力也就越来越强。
除了市场因素,制度政策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农地特别是耕地保护是我国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农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化受到了较大限制。在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大但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对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和转化就成为保障土地经济供给的重要途径。因此,土地城镇化的存量转化方式是对农地管制加强的应对行为。
尽管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利用类型上同属于建设用地,但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在权属、用途、价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集体建设用地只有转变为国有土地才能获得完整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能[20]。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台了规范和促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也对土地城镇化的存量转化途径有一定驱动作用。
1.3 小结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将土地城镇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总结,如图1所示:
图1 土地城镇化驱动因素Fig.1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rbanization
2.1 江苏省各地级市土地城镇化的时间演变
2004~2012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土地城镇化处于快速推进的状态。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1459km2扩张至2012年的2778km2,增幅高达90.40%;年均增长164.86km2,年均增幅为8.41%。分年度来看,2004~2008年,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幅度由5.83%上升到14.36%,但2009年增长速度大幅下降至5.43%,2009年后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逐年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到2012年,全省各地级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90%的上升速度。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江苏省各地级市建成区总面积及增长率Table 1 Total build up area and its growth rate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2.2 江苏省土地城镇化的空间分异
在江苏省各地级市之间,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差异非常明显。2004~2012年间,江苏省各地级市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增速居于前三位的为徐州、苏州和宿迁,增速分别为15.37%、15.34%、11.78%,且有5个城市增速在10%以上。与此同时,增速在5%以下的城市有两个,分别为泰州(4.96%)和南京(4.91%)。2012年,无锡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比重居于全省首位(19.23%),6个城市建成区面积比重超过10%,但宿迁和淮安建成区面积比重不足5%。具体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从土地城镇化速度及水平的空间分异可以看出,按照江苏省北、中、南的区域划分,整体而言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土地城镇化速度较快,苏中(扬州、泰州、南通)和苏南(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较高。
2.3 模型建构
根据前述的理论分析,本文选取了驱动因素相对应的表征指标,并通过查阅《江苏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收集了2004~2012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驱动因素和表征指标的对应关系以及预测的影响方向如表2所示。
在模型的选择上,考虑到各个城市间有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固有差异,本文选择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来控制城市个体的差异。设定模型如下:
其中:jcqmj为城市建成区面积,pop为城市年末总人口,gdp为地区生产总值,gdzctz为固定资产投资,czb12为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值,czb13为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值,ndbh和jttdlz为两个虚拟变量,分别表示农地保护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情况。α为各个城市的个体固定效应,μ为随机误差项。为了减少异方差性对模型估计带来的影响,本文将建成区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对数处理。
图2 江苏省各地级市土地城镇化平均速度空间差异Fig.2 Difference of land urbanization average rates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图3 江苏省各地级市201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比重空间差异Fig.3 Difference of build-up area ratio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2012
表2 表征指标对应关系及预测方向Table 2 Variables and predicted effects
2.4 模型估计
根据建立的模型,采用江苏省各地级市2004~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Stata13.0进行统计描述和模型估计。运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Table 3 Estimated results of fixed effects model
通过R2、F值、P值以及各变量显著性综合判断,模型拟合程度较好。由此可以得到江苏省所有地级市2004~2012年土地城镇化驱动因素方程:
ln jcqmj=0.2934ln pop+0.0147ln gdp+0.2288ln gdzctz -0.0088czb12+0.0105czb13+0.0612ndbh- 0.0020jttdlz+1.7900
2.5 结果分析
需求因素方面,各解释变量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方向及显著性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具体而言,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土地城镇化有正向的驱动作用,人口每增长1%,推动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增长0.29%;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推动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增加0.23%,且这两个变量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对土地城镇化有正向的驱动作用,但影响较小。可以看出,人口是需求方面对土地城镇化影响最大的驱动因素。
供给因素方面,各解释变量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方向与理论分析则出现了一些差异。具体而言,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产值比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比值每增加10%,推动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增加0.11%,而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产值比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负向驱动作用,比值每增加10%,推动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减少0.09%,与预测的影响方向不同。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于整体经济较为发达、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江苏省而言,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土地要素的投入方式由数量增加向强度加大转变,因而土地由第一产业用途向第二产业用途的数量转化方式逐渐被土地的集约利用所代替,也就表现出负向驱动的情况。
实施严格的农地保护政策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可使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增加6.12%。2006年,国土资源部将江苏省确定为增减挂钩试点地区,此后江苏省通过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在充分保护耕地面积以及质量的前提下置换出了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从而大大促进了土地城镇化进程。农地保护政策也是供给方面对土地城镇化影响最大的驱动因素。
集体建设用地政策的回归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这一变量未对土地城镇化产生显著影响。在江苏省农地保护相关政策对存量转化方式的促进作用超过了对增量扩张方式的抑制作用,集体建设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流转具有更大动力的情况下,这一结果显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政策没有发挥预期的效用。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土地城镇化的驱动因素包括需求和供给两大方面,需求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要素投入,供给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比较收益、农地保护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政策,其中土地利用比较效益通过影响土地城镇化的增量扩张方式影响土地城镇化,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通过影响土地城镇化的存量转化方式影响土地城镇化,农地保护政策则会对两种途径均产生影响;
第二,2004~2012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建成区总面积快速增长,但各城市之间在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幅、占比和土地城镇化率之间都有着较大差异;
第三,计量分析显示,需求方面,江苏省各地级市总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人口是需求方面影响最大的驱动因素;供给方面,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产值比和农地保护相关政策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之比对土地城镇化则有显著的负向驱动作用,其中农地保护相关政策是供给方面影响最大的驱动因素。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江苏省可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着手,酌情控制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并且缩小各市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差异;
第二,在需求方面,重点关注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合理控制城镇人口规模,实现对土地城镇化速度、水平和与人口匹配程度的控制;
第三,在供给方面,重点关注集体建设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增量转化的途径,在切实保护农地的前提下,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逐步放开并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
References)
[1] 吕萍,周韬,张正峰,等. 土地城市化及其度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8):24-28.
Lü P, Zhou T, Zhang Z F,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and urbanization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J]. China Land Science, 2008,22(8):24-28.
[2] 李昕,文婧,林坚. 土地城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42-1049.
Li X, Wen J, Lin J. Review of research on land urbanization and related studie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2,31(8):1042-1049.
[3] 曲福田,陈江龙,陈雯.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231-241.
Qu F T, Chen J L, Chen W.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land conversion economic driving force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5,20(2):231-241.
[4] 吴次芳,杨志荣. 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2):29-37.
Wu C F, Yang Z R. Comparatively study on land conversion driving factor: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8,38(2):29-37.
[5] 周京奎,王岳龙. 大中城市周边农地非农化进程驱动机制分析—基于中国130个城市面板数据的检验[J]. 经济评论,2010,(2):24-34.
Zhou J K, Wang Y L. On the driving forces of nonagriculturalization of rural land around large and medium cities: 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panel data of 130 cities in China[J]. Economic Review, 2010,(2):24-34.
[6] 鲍海君,徐贞锋,徐保根. 城市扩张:土地利用耕地保护与规制路径[J]. 上海国土资源,2013,34(4):44-47.
Bao H J, Xu Z F, Xu B G. Land use, cropland protection, and its governance during urban expansion[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3,34(4):44-47.
[7] 高魏,李勤奋. 上海市农地非农化驱动机制研究[J]. 上海地质,2009, 30(3):10-16.
Gao W, Li Q F. Study on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land conversion in Shanghai[J]. Shanghai Geology, 2009,30(3):10-16.
[8] 万胜超,王良健,刘敏. 基于空间的省际农地非农化驱动因素研究[J]. 经济地理,2012,32(7):123-128.
Wan S C, Wang L J, Liu M. An analysis for the driv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version in China based on spatial econometric[J]. Economic Geography, 2012,32(7):123-128.
[9] 朱龙高,王富喜. 烟台城市空间扩展的过程与机制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4,35(3):50-53.
Zhu L G, Wang F X.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in Yantai city[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3):50-53.
[10] 雷士芬,张全景,柳博会,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日照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J]. 上海国土资源,2015,36(2):46-50.
Lei S F, Zhang Q J, Liu B H, et 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driving forces behind land-use change in Rizhao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5,36(2):46-50.
[11] 李赫龙,梁红梅,潘英华. 沿海城市竞争力评价及资源环境约束分析[J]. 上海国土资源,2014,35(1):27-31,50.
Li H L, Liang H M, Pan Y 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and restriction analysi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coastal cities in China[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1):27-31,50.
[12] 张占录. 北京市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J]. 经济地理,2009, 29(7):1182-1185.
Zhang Z L. An analysis of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Beijing[J]. Economic Geography, 2009,29(7):1182-1185.
[13] 陈春,冯长春. 中国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 (10):72-78.
Chen C, Feng C C. Driving forces for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20 (10):72-78.
[14] 赵可,张安录.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实证研究—基于辽宁省14市市辖区数据[J]. 资源科学,2013,35(5):928-934.
Zhao K, Zhang A L. Driving forces behind urban land expansion based on panel data for 14 cities in Liaoning[J]. Resources Science, 2013,35(5):928-934.
[15] 刘瑞,朱道林,朱占强,等.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J]. 资源科学,2009,31(11):1909-1926.
Liu R, Zhu D L, Zhu Z Q, et al.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sprawl in Dezhou city based on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J]. Resources Science, 2009,31(11):1909-1926.
[16] 梅昀,邓胜华. 基于通径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2):9-14.
Mei Y, Deng S H. Research on the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based on path analysis: Taking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J]. China Land Science, 2010,24(2):9-14.
[17] 陆效平,王静,金志丰. 江苏省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4,35(3):43-46.
Lu X P, Wang J, Jin Z 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typ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 Jiangsu province[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3):43-46.
[18] 曾永年,马振玲,刘正春,等. 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5(12):114-118.
Zeng Y N, Ma Z L, Liu Z C, et al. The construction land sprawl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eastern Qinghai plateau[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25 (12):114-118.
[19] 石忆邵. 辩证审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之间的关系[J]. 上海国土资源,2015,36(2):9-13,23.
Shi Y S. Dialec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5,36(2):9-13,23.
[20] 洪小翠,楼江. 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制度设计[J]. 上海国土资源,2014,35(3):1
1-14.
Hong X C, Lou J. Design of the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allocation and transfer system in China[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3):11-14.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rbanization in prefectural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XU Jiao-Lin, LOU J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In this study, we first analyz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rbanization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de. Based on that, we then adopt a fixed-effects model of panel data to deal with data of all prefectural cities in Jiangsu from 2004 to 201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pulation, fixed-asset investment,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ratio of the added value of tertiary and primary industry, and farmland protection policy hav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land urbanization, while the ratio of the added value of secondary and primary industry has a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and urbanization. Finally, we conclude that the speed of land urbanization in Jiangsu is high, while population and farmland protection polic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n the demand and supply sides, respectively.
land urbanization; driving factors; panel data model; incremental expansion; stock conversion
F293.2
A
2095-1329(2015)04-0031-04
2015-08-05
2015-09-18
许皎琳(1993-),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
电子邮箱: xjljolinxu@163.com
联系电话: 021-6598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