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教育思想与科学教育危机

2015-12-11 21:19徐洪伟焦阳吴春雨周晓馥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9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

徐洪伟 焦阳 吴春雨 周晓馥

摘要:科学教育危机是二战时期西方各国科技竞争的结果,严重影响了科技人才及大众科学素养的培养,解决这一危机是目前教育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同的教育思潮对教育危机提出不同的见解。本文借助卢梭的教育思想,运用新的视角,与当前存在的科学教育危机相结合,全面对科学教育危机进行分析,以期使科学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要作用。

关键词:科学教育;卢梭教育思想;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75-02

科学教育(science education),主要以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为依托,旨在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处于冷战时期,西方各国的竞争开始转向科技竞争,大量需要科技人才。各国开始以培养科技精英为目标,此状态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科学教育对于生活的必要性,使得科学教育的目标变成“科学是为了大众”,目的是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学到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20世纪9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其科学教育的具体内容不同。

时至今日,社会环境经历异常迅速的变化,表现在科学与技术、经济与政治、人口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据统计,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科技知识每3~5年就要增加一倍。但教育系统不能快速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这种不平衡导致科学教育危机的存在。科学教育危机具体表现在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不相协调,主要表现在:不恰当的技术意识、缺乏正确的价值伦理观以及科技精英的培养与社会责任感形成滞后。将个人教育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是新世纪、新社会的要求。卢梭教育思想的精华具有永恒的意义,如对人和社会间的关系、道德情感教育、公民教育等。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经过精心设计,让爱弥儿既变成一名自由的自然人,又是一名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公民,其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对解决科学教育危机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

一、如何协调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个人意识是人类个体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映,社会意识是包含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个人意识应该与社会意识相协调,如果两者不一致,社会中的一些机构就会去填补这协调性的空白,导致呈现出一种僵化、毫无生机的社会图景。社会关系就表现为顺从,而且人与人之间也没有活力和创造力。当今社会的个人意识强调自主性,与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社会意识不相协调。在《爱弥儿》中,卢梭是这样描述的:爱弥儿终要生存在城市中,必须掌握在城市中如何生存,如何与人共处,必须将自然环境中的人和社会环境中的爱弥儿区分开来。这种自然人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中形成的,强调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注重个人的自主性。我们不能否认自主性的思想观念,但也要形成人的社会意识,这就需要将社会意识变成自己的观念,即实现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的融合。如何将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融合,卢梭将社会看作人和人相互依赖、共同进步的整体,个人的进步等同于社会进步的一小部分,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联系起来,间接地体现出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的融合。自然人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培养自然人是通过对于人的自然教育而形成了自然的社会,彼此依赖,让受教育者清楚自身的成长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掌握彼此的关系,人们就会自然地将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结合起来,实现人和自然的共生、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二、正确的价值伦理观源于适当的技术意识

在教育领域,价值伦理观是指人们情感、价值、道德伦理观念的认知。技术意识是人们对技术现象的反映。20世纪60年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加强科学技术的竞争力,以往的以知识为主体的技术意识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导致教育界一直关注科学学习的认识和认知特点,忽视科学教育中价值伦理的存在,让学生形成一种机械化、智力化的科学意识,缺少创造性情感。因此,究其根源,造成科学教育中价值道德伦理观危机的是不恰当的技术意识。卢梭对于价值伦理观的培养主要通过他的道德教育给予体现。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人们应始终将实现人的自由作为追求目标,在教授任一物质生存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引导人心向善,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通过重构自己的内心价值体系,实现个体以及公共社会的双重自由。

爱弥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开始就学习理论知识,卢梭甚至认为爱弥儿在12岁以后才可以开始看书,在此之前应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主要是为了生存。“小时候对爱弥儿的指导是偏向于心灵不受污染,可以认为是消极的,保证爱弥儿的纯真和创造思维。”那么,可以看到,卢梭对技术现象的反映以实际实践为重点。而这种技术意识所能培养的价值伦理观绝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要培养孩子注重自己和自然、社会以及他人间的和谐发展,养成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在社会实践中,卢梭强调应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社会道德的实践给人们的心中带来人类的爱。正因为做了好事,人才变成好人,这一点是确实无疑的”。

三、培养科技精英及社会责任感

科技精英是指在科学知识范围内取得成功并达到职业等级较高层次的人。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是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在科学教育中,科技精英的主要特征是以智力卓越为主。以认知和知识掌握为特点的教育范式必然会影响部分科技精英对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从教育水平来说,社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受教育者的层级越高,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就会越低,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功利性的教育使人们对受教育的目的不明确,甚至丧失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正如卢梭所说:我所做的选择是要做负起应该承担责任的人,有个人的思想、意志、目的,用它们来指导我的选择。卢梭在思考社会道德情感的时候是这样体会的,他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至关重要,身为社会成员,不可能脱离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因此,培养人们的优秀道德情感即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前提是创造优秀的道德环境。智力卓越的人,在良好道德环境的熏陶下,必然会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教育理念的改变也极为重要。教育理念决定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若不改变教育理念,人们对智力的追求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卢梭仍提到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智力的提高,而对于自然人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在社会中培养多方面均衡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功利性的想法,明确创造科技精英是为了能够很好地为社会做贡献,提高全民的整体素养,改变教育理念,加强情感态度教育,将其融入科学教育中,最终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论

总而言之,卢梭的自然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可以给解决教育危机提供一定的启示。在卢梭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的融合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和社会的紧密关系实现。同时,受教育者清楚人与自然共生的意识,而且社会也是自然发展的一种形式,人与人的接触和人与社会的共生是实现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基础。而且,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技术意识。技术意识的价值比智力的发展重要,对受教育者来说,学会生存技能较之理论辩驳更重要,这也是我们如今提倡的素质教育。最后,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具有生态意义的科学教育环境,为科学教育提供健康的土壤,培育出更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公民,提高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将知识的获得为社会的实际需求做贡献,使精英人才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其在社会中的价值。不可否认,卢梭教育思想对解决科学教育危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科学教育危机的形成较为复杂,要想改变科学教育范式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也要结合众多教育思想家的精髓。

参考文献:

[1]丁邦平,罗星凯.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8,(2).

[2]李太平,翟艳芳.20世纪西方科学教育发展轨迹探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36).

[3]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41.

[4]Tyson E.Lewis.Rousseau and the fable:Rethinking the fabulous nature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J].Educational Theory,2012,63(3):323-341.

[5]王书道.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反思与整合[J].天中学刊,2000,(15).

[6]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商务印书馆,1978:80-141.

[7]周路明,黄红.技术意识与社会[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7,(4):44-45.

[8]李敬巍.从“自然人”到“道德公民”——试论卢梭的道德教育观及现实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3(32).

[9]赵万里,付连峰.地位分层与当代中国的科技精英[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36).

[10]叶明.中国科技精英的基本素质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0).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实施的新动向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策略研究
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基于公共科普场馆的青少年科学教育
理工科高校加强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建议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