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归海
摘 要:历史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受传统教育觀念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陈旧、滞后,教师总是以教学主体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硬性灌输,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缺失,学习个性被压制,学习效率总是处于不理想水平。因此,遵循新课改教学理念,对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的牢笼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是目前广大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热切关注和重点讨论的焦点话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创新
新课改要求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但是,如今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即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好奇心、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的培养。所以,我对新课改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学习,希望可以从中受到些许启示,以帮助改变目前此课程教学模式单调、落后的现状。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进行一番详细的剖析、研究和论述。
一、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1.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直以来,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等都比较落后,使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自身为中心的讲授型为主,即将历史与社会的各个知识点死板、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自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操纵者,所有教学活动的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不参考和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的身份始终是一个被动者、接受者,基本上没有自主参与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分析、总结等活动过程。”鉴于此,身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我们就应当摒弃以往以自身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模式,转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主体者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历史与社会问题,并最终依靠自己能力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目录中第四单元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这节内容时,课前,我要求学生4人为一组,然后利用网络技术或者查阅课外资料的方式,对有关华盛顿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如,历史、地理、人口、经济、交通、旅游景点、著名人物等,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提前阅读,对华盛顿成为美国首都的历史条件、城市布局、作为政治中心的表现、影响力及地位等内容进行了解,然后,对搜集到和阅读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成PPT课件的形式,课堂上,每组派出一位代表到讲台上对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学生明显都对这项探究性学习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兴致,个个显得热情高涨,制作出来的课件也是十分精美、详细,甚至有的小组将介绍华盛顿的视频资料穿插其中,既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使学生对华盛顿这座城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这样,我通过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也使学生对华盛顿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本节内容的教授奠定了良好基础。
2.实施实践性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价值
以往初中历史与课堂,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其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只掌握大量的表面理论知识,却不能用其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方面,重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鉴于此,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此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不要总是将学生拘泥在封闭式的学习环境中,而是适当地将学生置于一个更为民主和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去获取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操,进而认识到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价值,在以后愿意以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参与此门课程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第八单元第三课中《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这节内容时,在学生了解了我国环境问题及其造成的危害之后,我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这样一项实践活动:选定本地一块区域,如学校附近、自己所生活社区附近等,调查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如果有,污染源是什么,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对工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由于和以往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不同,学生都对这项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灵活性特征的实践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都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其中。
这样,我通过实施实践性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到了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价值,在以后会变得乐于、善于学习历史与社会,同时,也引导学生体验了生活,让他们从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感悟因地制宜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综合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电子信息,具有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皆宜的教学优势,正是因为具有这一优势,多媒体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学科教学中。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而言,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工具的限制,即将教材上死板的知识以生动、形象、具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增强历史与社会教学课堂的灵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以兴趣盎然、兴致勃勃的心态投入,从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中“古代埃及”这部分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然后说道:“希羅多德曾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古代埃及。而后,我继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多张展现古代埃及自然环境和文明成就的图片,如赞美尼罗河的诗歌、尼罗河、象形文字、木乃伊制作过程、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法老、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等,强大的视觉刺激,立即将学生带入到了文明古国——埃及这一国度当中,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投影屏幕,仿佛真的走进了这一文明古国中。
这样,我通过实施多媒体教学法,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带来了强大的刺激,增强了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直观性,学生也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地进入到对古代埃及这一课的学习和探索中。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长期以来,初中教学都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多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观念老化,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以教材知识为中心,以自身为课堂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此单一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死板、固执,缺乏学习个性的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遵循新课改教学理念,对当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死板学习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多方面综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今,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中学的素质教育呼唤创新教学,创新教学反过来又能促进素质教育。所以,对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就会促使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质量在教师与学生的互相配合下获得大幅度的发展和提高。
3.促进教师改变、完善自己,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教师的教学重心发生了转移,教师需要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和更先进的教学思想来作为教学指导。所以,这时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就需要从各方面改变和完善自己,如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上课方法等,如此便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实现教师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实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的创新意义还涉及很多其他方面,在这里,我不再一一赘述。我相信通过广大历史与社会教师对教学模式创新意义的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并积极探索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将会不断推动我国初中历史与社会创新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改在我国的全面推进和盛行,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我们,必须对当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之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和中学生的认知特征,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对这一课程产生极为高涨的学习热情,进而促使这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获得最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世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2]张小芳.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
[3]欧阳艳 .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本,2008(09).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