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涛
由于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人类的体质状况不断地呈现下滑趋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方面的健康,笔者认为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关注以下问题。
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当前很多学校由于场地的限制,条件的制约,只是根据要求开设了相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并按要求和计划完成了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但在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方面没有作为。具体表现在为了提高教学成绩随意提前和延长学生晨读时间,挤占学生的晨练,从而在时间上无法保证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下午很多学校都有相应的课外活动时间,但却没有具体的指导和活动要求,于是学生大多数自由随意活动,也就大大削弱了体育活动实效,也就不可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習惯。
二、提高认识,让体育锻炼陪伴学生的一生
不知从何时起,学校的体育课就变成了跑跑步,热热身,然后发放体育器材各自活动,没有常规的体育运动技能如乒乓球、篮球等的技术指导,没有体育运动知识的教导,从而也就不可能让学生有较高的运动技能,也不会产生有意识进行体育运动的人群。这样的结果就是当学生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后,因缺乏较好的运动技能而远离锻炼,因缺少相应的运动伙伴而放弃运动。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成为体育运动的主角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一切体育活动都是教师事先的计划和指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学生创造性得不到培养,这样的体育活动绝对缺少活力,缺少激情。因此,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着眼于思想的解放,着力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充分发挥学生在运动方面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指导学生,学生带动学生的办法,达到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体育锻炼的新局面。
改进学校体育教学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并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才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和最终目标。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