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上海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的四大期待

2015-12-11 09:17刘勇
上海城市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开发区服务业上海

刘勇

导读:在我国各地区树立未来经济发展目标时,上海应当有更高的要求和抱负,要在树目标、稳增长、转方式和调结构等四个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只有上海的发展有了更高的目标,其他地区才能有标杆所向和遵循路径,全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目标才能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探讨未来30年的上海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上海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龙头,在未来30年我国整体经济和各区域经济发展中,在树目标、稳增长、转方式和调结构等四个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树目标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上海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可以明确未来上海发展的目标是——从“4+1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加上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发展成为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具体说可以成为2050年可能的12个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之一(届时北京、香港和上海将跻身于全球城市之列)。只有上海的发展有了更高的目标,其他地区才能有标杆所向和遵循路径,全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目标才能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虽然,众多学者对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的认识和理解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为沿海港口大城市,因为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海洋经济时代,海运仍然是世界贸易的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二是具有广阔的腹地空间,因为城市规模大小与其腹地空间大小密切相关,目前城市腹地依然取决于沿海平原地区和大江大河向内地延伸的平原地区,这类城市腹地人口占全球人口的80%以上;三是具有超高的国际化水平,如城市人口中具有外国国籍的不低于10%,拥有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拥有一定规模的联合国机构、国际多边合作机构和双边合作机构等。与这些要求相比,上海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国际化方面和科技创新方面还要做出巨大努力,以不断提高上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稳增长

这里的稳增长不仅包括短期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也包括中长期保持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近年来其人均GDP水平也逐步让位于天津和北京,但是其经济存量实力、技术人才和管理能力在国内仍然是无与伦比的,上海综合经济实力仍然堪居我国区域经济的首位,在稳定和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长三角”的崛起正是上海有力的辐射和带动的结果,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技术、资金和管理的广泛辐射和扩散,以及良好港口条件的提供,带动了苏南地区和浙北地区广大县域中小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江浙一带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奇迹。今后,上海辐射带动作用任务更加宏伟和艰巨——要与“长三角”地区一起肩负起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崛起和振兴,参与和帮助打造继沿海经济支撑带以后,我国第二个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长江流域经济支撑带,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培育出我国第四、第五增长极来,同时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协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转方式

转方式总的要求就是“小政府、大社会”。对上海而言,转方式应该有三大领域的撬动。

一是通过上海自贸区试验,创建出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的经济运行体制模式出来。事实上,我国产品制造业领域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已基本形成,未来难点是服务业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自贸区试验的核心目的就是探索包括金融、贸易、人才和技术、土地和户籍等在内的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负面清单”、“权力清单”以及“责任清单”都是为创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囊括产品、服务和要素市场在内的所有市场体系一体化的新的经济制度和相应的行政制度来。

二是正确处理各类开发区和行政区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开发区成功经验的普及和制度的放开,目前各类开发区已经与区外经济实现了一体化发展。但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却没有相应地改变,依然独立于现有行政体系之外,两者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冲突和不适应,严重地影响了开发区和非开发区双方的健康发展,亟待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之道虽然需要探索,然而正确之路也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要尊重行政区划和经济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将开发区管理体制转变为一般的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开发区原有地方政府的行政功能归还所在属地,以吸收更多更大更好的企业入驻开发区。

三是尽快率先建立各社会领域和城乡之间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多领域不一致和城乡相互分割的现象,既造成严重的不公平起不到应有的缩小社会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又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要素难以流动和难以得到优化配置的不良结果。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应该在社会保障一体化上率先而为,探索出一个各领域和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的、共享的和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让社会保障真正起到保证居民幸福生活、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贫富互济互安、创造平安和谐社会的作用。

四、调结构

未来上海发展的调结构,面临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两大任务。

从经济结构升级看,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比重、调整传统制造业比重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三大主流方向。上海提升服务业比重空间十分巨大,不仅与世界城市相比有较大的距离,就是与北京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大约差15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制造业比重较高,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上海可以转变在本地直接投资上马传统制造业的模式,以走出去(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方式升级,一方面可以继续从事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上海本地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因此,上海调整传统制造业比重的任务十分艰巨,钢铁和石化产业目前仍然是上海的主要支柱产业。上海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力,未来将继续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等主要方面,进一步开展各项工作,为上海成为全球城市创造必要的条件。

从产业布局优化看,上海已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区以服务业为主、郊区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分布格局。中心城区服务业格局主要包括以陆家嘴为核心的金融中心、以外滩为核心的上海商务中心和以南京路为核心的商业网络中心等,郊区制造业格局主要包括北部宝山的宝钢钢铁基地、西部安亭的汽车产业基地、南部金山的石化基地和东部张江的信息产业基地等。未来上海产业布局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繁荣在城区、发展在郊区”的新概念,进一步强化城乡产业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防止中心城区无限扩张,治理“大城市病”。促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成为上海未来产业优化的主攻方向。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路径就是,明确中心城区边界、构建完善的上海城镇体系。建议要明确县城区范围,适度集约建城发展,形成围绕中心城区的拥有绿色隔离带、城际快速交通网线发达、具有一定产业功能和完善服务功能的新城体系,并稳步演进成未来上海主要的制造业和大型商业服务业集中区。要适当“撤乡并镇”集约发展,建设与上海大都市匹配的海派生态人文住宅,行政村则逐步改造为规模化的家庭农庄和农场。

责任编辑:张 炜

猜你喜欢
开发区服务业上海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