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敏婷 付红珍
摘要: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自主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区域材料的有效投放又直接决定着区域活动的质量。目前的区域材料投放普遍存在着缺乏层次性、情感性和适宜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自主成长。对区域材料的探索,可以很好地促进区域活动开展,推动幼儿自主成长。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自主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97-02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深入贯彻,以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本,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已成为幼教界的共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再次强调: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向更高水平发展。区域活动正是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个别化教育、促进儿童自主成长的有效途径。而区域材料作为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重要媒介,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重要载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按自身意愿、能力、选择活动内容、活动节奏,对活动材料进行自由操作,在与材料、同伴的互动过程中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因此,区域材料的有效投放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幼儿自主成长的水平。
一、材料投放中存在制约幼儿自主成长的问题
首先,材料投放缺乏目标意识,影响幼儿自主探索。目前,很多老师都认识到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重要性,但对材料的投放仍然比较盲目,手头有什么就投放什么,或者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觉得什么好玩就投放什么,缺乏应有的目标意识,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把握不够,不能根据不同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差异投放丰富、多元的、有层次性的材料。其次,材料缺乏情感性和生命力,影响幼儿的自主成长。很多老师为了追求材料的丰富、新颖,会费很多心思寻找新颖好玩的材料。但缺乏对材料教育价值的深入剖析与挖掘,导致很多材料只能吸引孩子一时,没过几天,这些材料就成为摆设,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再次,投放材料过于“周全”,影响幼儿自主创新。很多教师认为区域材料越丰富越能促进幼儿发展,导致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在材料管理上缺乏智慧,影响幼儿的自主多元发展。在区域材料的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材料一旦投放,为方便管理,保障秩序,或者说为了培养所谓的“专注力”,很多老师会对区域材料的使用提出刻板的限制条件,这种缺乏智慧的限制与管理会影响幼儿自主持续的发展。
二、有效投放区域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成长
(一)灵活调整区域材料的投放数量,促进幼儿自主多元发展
案例一:为锻炼幼儿精细动作,同时练习分类能力,小班老师投放了不同大小、形状的瓶子。老师把瓶盖取下来单独放一堆,希望幼儿能进行正确配对。彤彤走过去,拿起一个瓶子,试了1个盖子,不成功,换了一个瓶子,又随便拿起一个盖子试了试,还是不成功,接着,又换了一个瓶子,再拿起一个盖子,仍然不成功,非常沮丧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儿,乐乐又去试了半天,也没成功,乐乐急得脸都红了,带着哭腔说“怎么回事呀?”两个幼儿受挫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如果此时有成人在一旁提示,问题也许会较容易解决,但区域活动的一个优势就是让幼儿自主探索材料。如果在该组材料旁设置另一组提示材料,效果可能会好很多。比如,提示组的材料就放一个瓶子,配有多个瓶盖;或者是一个瓶盖,配有多个瓶子。这样,就能给初次玩此类游戏的孩子一个有效的提示,当他们掌握方法之后,再进行多种材料的同时操作。活动材料的数量是否恰当,并不能简单地以绝对数量的“多少”来衡量。教育目标会直接影响材料数量的要求。例如,同样是剪纸活动,如果教育目标是锻炼幼儿熟练使用剪刀,材料投放最好是人手一份,这样更利于该项技能的掌握;如果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合作、协商、等待等社会品质,材料投放就无需人手一份,可以几个幼儿共用一份材料,这样更利于幼儿相互沟通、协商。因此,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材料的熟悉程度、教育目标来把握材料的投放数量。
(二)把握材料的多元性与层次性,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
区域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健康、全面、自主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思考幼儿需要、喜欢什么,又如何将幼儿需要的变成喜欢的?其次要考虑幼儿的现有经验、教师的预期目标、支持条件等。只有准确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恰当评估其潜在发展水平,才能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育计划才有价值,准备的活动材料才有针对性。材料准备的多元性指材料的投放要丰富,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例如,同样是绘画活动,材料的丰富度至少可以从画纸、画笔两个方面去考虑。画纸可以是绘图纸、打印纸、色卡纸、刮画纸、宣纸、报纸,甚至可以用石头、瓶子、布、木板、墙面等做画纸,同样的画纸又可以在形状、颜色、大小上有所区分。画笔方面,除了传统的蜡笔、水彩笔、油画棒之外,还可以是粉笔、棉签、毛刷、布条、筷子、勺子等。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指同一类型的材料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材料所呈现出的不同层次要适合不同幼儿的发展程度。
(三)赋予材料情感性和生命力,提升幼儿的自主操作能力
案例二:为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王老师在墙上制作了各种立体动物,让幼儿喂小动物吃东西,但幼儿对此似乎兴趣不大。一次,一位家长聊到:孩子在家里总想模仿大人的样子为客人倒茶,因为怕孩子被烫到,没同意,孩子就大哭大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老师第二天便对班里的娃娃家做了简单调整,把玩具水杯变成真的水杯,告诉幼儿:今天娃娃家要迎接客人,客人要用真水杯喝茶,客人和主人都要小心,千万别把茶杯弄碎,也注意不要把水洒身上。小朋友异常激动。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接待了前来做客的5位客人,整个过程持续了30多分钟,“爸爸”、“妈妈”和5位“客人”都非常专注,旁边表演区的表演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endprint
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材料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同样是锻炼精细动作和生活自理能力,案例二中,王老师在娃娃家的调整中,投放了幼儿实际生活中的水杯,赋予这个普通的生活用品一定的游戏色彩,让它变得有情感、有生命,很好地吸引了幼儿,使原本注意容易分散、控制能力差的小班幼儿能长时间专注地进行自主操作。只有材料本身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幼儿才会在乐此不疲的操作中自主探索,“润物细无声”般地提升能力。
(四)材料投放中适当“留白”,为幼儿留下自主创新的空间
案例三:今天,中一班的很多小朋友都想去娃娃家,按照惯例,没有拿到娃娃家进区卡的小朋友只能选择去别的区域。李老师今天突发奇想,教室外面的楼梯下空空如也,索性把那里也当成一个娃娃家,不过不知道孩子们是否接纳空空如也的娃娃家。没想到刚一提议,就有好几个孩子抱着娃娃去了那里。只见他们拿来一个小椅子给娃娃当餐桌,拿来一个纸盒子给娃娃当摇篮,拿来几块积木当厨房用具,最后,他们还商量怎么把娃娃家重新装修一下,让它变得更漂亮……几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似乎比仿真娃娃家的孩子们玩得还有兴致。
从案例三中可以看到,材料投放中的适当留白不但能支持游戏开展,而且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材料准备中要避免事无巨细和为幼儿布置好一切。过于精致、真实、方便的环境布置会限制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表面上幼儿自己在玩,实际上这种“玩”更多的是教师导演、安排下的“被玩”、“被游戏”。
(五)把握投放空间的开放性,使幼儿在重组材料中获得自主成长
案例四:李老师把几个纸箱粘在一起做成了汽车,供中班幼儿玩公交车游戏。扮演司机的辉辉没有用老师提供的汽车,而是拿来脚踏车和小滑板,骑在上面,扮演乘客的强强坐在小滑板上,双脚放在脚踏车后座上。这样,“司机”在前面骑车,“乘客”只要把脚轻轻搭在脚踏车的后座上,在小滑板上坐稳就可以跟着前进了,他俩玩儿得不亦乐乎,其他孩子看到后跃跃欲试。后来的一段时间,李老师发现,孩子们简直是造车天才,有的用呼啦圈套上滑板车,一个把呼啦圈套在肩膀上,在前面拉,另一个踩在滑板车上前进;有的孩子把小板凳用绳子绑在一起……
案例四中,李老师并没有刻板地限制材料的使用空间,幼儿可以对班里的所有材料进行自由使用,这使幼儿有了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游戏意愿和想法随意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赋予旧材料新的含义,在提升其游戏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材料投放空间的开放性是保障幼儿自主成长的重要条件,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游戏情况对材料随意的添加、组合,变换出新的玩法,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引发新的探索活动。
参考文献:
[1]万中,刘敏.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J].学前教育研究,2013,(8).
[2]杨莉君.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2,(5).
[3]孙亚琴.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自主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0,(6).
[4]丁海东.区域活动现场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评价[J]教育导刊,2011,(10).
[5]吴邵萍.珍惜幼儿的生命力,还幼儿自主发展的权利—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