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芷 王越
摘要:新媒体时代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习现状的改变情况,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手机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手机;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04-02
近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普及,手机为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信息交流与分享的体验,同时也为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从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现状入手,厘清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最终找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策略。
一、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
1.智能手机的特点。所谓的智能手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具有正常通话的能力;其二,能够实现互联网的无线接入;其三,能够安装多种多样的第三方APP软件,实现功能的无限扩充。
2.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现状。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工具,被称为是报纸、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2014年5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网民上网最重要的终端,青少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首次超过台式电脑,占86.3%,规模达2.21亿1。如此大规模的手机使用量,说明了以手机为中心的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智能手机以它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特点在大学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更为客观地了解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在2014年11月,以重庆文理学院(普通二本院校)2012、2013和2014年级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来自26个不同专业,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分布具有一定代表性和随机性。问卷中设计了新媒体使用时间调查项,用于分析大学生对网络和手机的依赖程度,了解学生网络学习情况。从大学生新媒体利用时长的调查结果来看,大二年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网络学习时间都最长,达3.34小时/天,手机使用也最长,达1.7小时/天。大三年级的上网时间和网络学习时间最短,为2.72小时/天,手机使用时间也最短,为1.45小时/天。整体来看,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时长已经占到所有媒体工具的50%。此外,不同性别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也不相同,女生手机上网使用时长明显大于男生。
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主要的手机应用分别为语音通话、微信聊天、上网冲浪和游戏娱乐,其中,57%的应用集中在浏览微博、发微信。28%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每天听音乐、看视频和玩游戏的时间基本在三个小时左右,近70%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手机依赖的问题,7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手机从不关机,由此可见,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
调查中,近97%的学生表示课堂上使用过手机,甚至有许多学生表示,上课时忘记带手机即使逃课也要把手机拿在自己身边,否则,根本无法安心听课。有82.3%的学生表示课堂上用手机使用过网络,并做过与课堂无关的事项。在针对课堂中利用手机开展学习的调研中,仅22.7%的同学表示在课堂上利用过手机辅助自己当前的学习,3.4%的同学表示老师在课堂上引导过学生利用手机开展学习。
二、智能手机给高校课堂带来的影响
纵观各类媒体的评论,智能手机带来的影响可谓负面居多。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媒体工具,与其他信息技术产品一样,所带来的影响仍然是双面的。
1.智能手机给课堂带来的消极影响。(1)不利于课堂教学管理。对于课堂上的学生来讲,手机的诱惑力的确不小,智能手机小巧,学生常常在课桌下使用手机,隐蔽性和随意性很强,加之大学课堂人数较多,教师要逐个纠正十分困难。(2)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对手机上网的依赖性,不利于大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思维的训练。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很快利用手机将答案搜索出来,这样就违背了老师的教学目的。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如果学生不积极地分析思考,就会引发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提高自身的科研与创新能力。(3)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伴随智能手机功能的增强,各类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层出不穷,加之其他的网络互动交流软件,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在调查中,近85%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上会偶尔用一下手机。大学课堂中,有些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枯燥难懂,加之有课桌作为遮蔽,学生注意力常常会被手机所吸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智能手机给课堂带来的积极影响。(1)扩展教学内容。课堂上有些补充知识和扩展的内容由于时间原因可能没办法及时展示,而课下由于知识的滞后性来不及补充,那么课堂效果就会降低,从而影响学生的知识量。然而,智能手机首先具有便携性的特点,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这样在课堂上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可以及时获知。(2)增强教学互动。智能手机具有适时性和交互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手机设置一些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如抢答问题、快速答题和完成课堂作业等任务,能够实现零距离交流,形成浓烈的课堂氛围,快捷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3)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者。学生可以使用手机等新媒体工具,弥补自己课堂学习上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同时根据自己的喜好扩展知识。
三、课堂中正确运用手机开展教学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上,老师很容易将课堂变成一个人的舞台,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向传递的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延续了很多年,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所以建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多媒体时代下的智能手机恰好能够发挥这一优势。教师可以将一些教学案例、不同观点的交锋、相关理论、知识背景,包括自己的教案、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都可以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或者教师自己的MSN、博客空间、QQ群或网络教学平台里,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能够帮助同学们学习的进程,同时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endprint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有义务帮助学生克服滥用手机的不良习惯。在不需要使用手机辅助教学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物理隔离法,让学生交出手机放在前排。另一方面可采用心理脱敏法,让学生在手机上安装“我要当学霸”的软件,启动学霸模式,手机将被监督锁定。这样就很好地杜绝了运用手机在课堂上娱乐的做法,强制性地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听课,如果没有按照设定的时间学习而是用手机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会在自己的朋友圈自动发表尴尬的状态等。或者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建立奖惩机制,逐步改掉课堂上玩手机而不是使用手机学习的不良习惯。
3.引导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的优势是在任何闲暇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这与其说是一种学习方式,倒不如说是一种学习理念,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将这种理念灌输在每一次的授课中,合理地引导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这种理念,这样不仅仅是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帮助学生树立了一个足以使其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此外,还可指导学生安装和使用众多的学习类APP,例如金山词霸、有道词典、云课堂、网易公开课等。特别是MOOC(幕课)类网络课程,如学堂在线和coursera等。学生可以利用MOOC短小教学视频学习资源,抓住与名师互动的宝贵机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手机的强大功能辅助学习,把一些课堂资源通过手机传递给学生。比如利用手机将课堂演示文档或电子笔记传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并可随时随地地查阅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将知识点和思考题通过QQ或者微信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借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手机作为传播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融合。
新媒体时代下,智能手机媒体本身只有功能之别而无好坏之分,作为一种新的智能工具,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与其花心思设置屏障,不如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好智能手机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提升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服务。让智能手机真正地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改变课堂氛围,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达到学习目的,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随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加强,相信这一天不久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DB/OL].www.cnnic.net.cn.
[2]于旻生,李紥,郝佳.论手机媒体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刘潇.手机网瘾挑战大学课堂[N].中国青年报,2010-07-25(20).
[4]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
[5]王元花.手机流媒蔓延校园之忧[J].人民论坛,2006,(07/A):56-57.
[6]葛缨,何华敏,夏文芬.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3,1(5):46-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