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安全博弈分析
——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2015-12-10 09:32宫京成赵丹
关键词:国家文化

宫京成,赵丹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安全博弈分析
——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宫京成,赵丹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下,各文明、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融合已经成为时代之不可逆潮流。然而主权国家维系自己的主流文化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所以文化的全球化在当前往往体现为各主权国家之间文化霸权和文化主权之间的博弈。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具体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和中国为代表的中西方文化安全博弈,并依据博弈模型分析结果对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提出一些建议。

文化安全;博弈论;全球化;文化博弈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当今的国际竞争已经脱离了经济竞争的单一模式,逐渐走向了由多种因素主导的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模式。其中,以文化为核心的国家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世界文化博弈也就愈发激烈。然而一国的文化对于主权国家来说,不仅具有民族的独特性和鲜明性,更具有主权性和独立性,故而当今世界各主权国家之间的文化博弈实质上是基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文化安全的博弈。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市场的争夺占领从产品、服务市场逐渐转移到了文化市场,文化全球化成为一种新形式的资本掠夺,从而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造成了直接、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国家文化主权的不可侵犯性,国家的文化传统及文化发展选择的自由、自主性等。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它更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

“国家文化安全语境中的‘文化’是指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制度相对应的‘个性文化’,这大体上可分为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层次。”[1]所以,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威胁,主要在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两个维度上造成影响。

在意识形态安全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弱化、分化和西化。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其主要媒体上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等,试图为中国的国家形象、社会体制贴上“专制”“僵化”的标签;二是运用军事、经济、政治等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来最终达到对我国“和平演变”的目的;三是将大量带有明显西方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推销到我国文化市场,在打压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同时逐渐弱化我国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并且逐渐加强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往和认同感。与此同时,我国内部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研究方面缺乏创新,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度不够等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内忧外患”,使得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面临巨大的威胁和严峻的挑战。

在民族文化安全方面,“网络文化安全正在成为威胁国家文化安全最主要的形态”,[2]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文化产品等,挑战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牢牢把握世界话语霸权进行“电子殖民主义”,对文化信息进行有目的地筛选和垄断从而达到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入和渗透的目的;二是将好莱坞电影、流行歌曲、各类网络软件等娱乐化文化产品出口到我国,在我国民众消费这些文化产品时,潜移默化地将根植在其中的西方价值观、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观植入在民众脑海中,使我国民众对于西方价值观产生憧憬和认同而逐渐削弱对传统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归属感。

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极为严重的威胁,文化主权遭到了严峻的挑战。而实际上,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市场的争夺正是一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霸权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的博弈。我国要维护自身国家文化安全,抵制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就要和美国进行一场文化霸权与文化主权之间的博弈较量。

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适用性

博弈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等要素。现代博弈论已经不仅仅拘泥于经济学的范畴,而在生物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所讨论的文化安全博弈就是博弈论在文化安全领域的一种体现。本文就要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研究中西文化安全问题,下面就将这一博弈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一)博弈参与人:人格化的主权国家

博弈中的参与人即主体,贯穿于博弈的整个过程,故而是博弈能够形成、进行的首要条件。在中西方文化安全博弈中,博弈参与人是人格化的主权国家。美国当代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文明冲突论》一书中将世界文明划分为八大文明体系,“它们分别为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3]因为各种文明带有自身独特的民族传统和特征,所以归属于这些文明的主权国家也就拥有自己鲜明而独特的人格性文化。所以说,中西方的文化安全博弈实质上是以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主权国家所主导的国家文化安全的博弈。

(二)博弈特点:不完全信息性

经济学中对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定义是:博弈双方或多方在对除自己以外的博弈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信息了解的不够完整准确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博弈。在国家文化安全领域,首先文化安全作为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代表着国家利益,其本身就具有不可侵犯的主权性和神圣性,有关国家文化安全核心问题的政策战略必然是一国的最高的国家机密,其他国家难以获得对手完整、准确的信息和具体动态。其次,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角,控制着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的主动权和输出权,对参与文化博弈的文化体系或主权国家的策略空间和策略组合的了解和程度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4]对文化信息的接收和输出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中国所得到的信息资源都是经过美国层层筛选的,很难得到完全意义下的信息资料。这就注定在以中美两国为代表的文化安全博弈当中,美国扮演“进入者”的角色,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想要侵入广阔的中国文化市场;而中国则扮演“在位者”角色,为了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产业更为了捍卫国家文化安全,在无法预知对手行动策略的情况下,制定自己的行动策略从而取得博弈成功,确保自身的国家文化安全。博弈国家间彼此策略和行动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文化安全博弈的不完全信息性。

(三)博弈方式:非合作博弈

非合作博弈在经济学中的定义是:在博弈当中,博弈参与人的行动相互影响但却不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强调博弈参与人的个体理性以及在一定的策略环境中的个体最优决策。国家文化安全由于其本质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并且具有利益上的排他性,所以无法真正地与他国进行在安全意义上的合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参与博弈的国家总是按照自己所处的文化博弈环境,制定、采取对自己文化安全、国家利益最为有利的策略、行动。所以,非合作博弈是中西方文化安全博弈的主要形式。

综上所述,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运用在中西方的文化安全博弈问题上是具有合理性和操作性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依据其国家利益,选择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和策略进攻中国的文化市场,是模型中的“进入者”,而中国作为自己文化市场的“在位者”也必然依据博弈环境和自身利益采取对自己最优的方法防御、回击“进入者”,攻防双方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对自己最为有力的最大收益,两国之间的文化安全博弈就此开始。

三、博弈案例具体分析

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运用到中美两国国家文化安全博弈当中,首先要把中国文化市场看作是博弈进行的角斗场,在美国进入市场之前,中国是这个市场上唯一的文化产品提供者,经济上垄断着市场利益,政治上拥有绝对的国家文化安全保障。后来,美国出于自己经济和政治上利益的考虑,决定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此时“进入者”美国和“在位者”中国之间便构成了市场进入和市场阻挠进入的博弈。假设美国进入中国文化市场之前,中国在本国市场可获得的垄断利润为300,在美国进入市场之后形成了双寡头局面,其利润和为200,①美国的市场进入成本为10。由此,这个博弈有两个均衡,即(进入,默许),(不进入,斗争),如图1;其中,(0,300)的含义是(美国的经济利益为0,中国的经济利益为300,下同)。

图1:中美文化市场进入阻挠博弈②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广阔的文化市场必然会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美国又可以通过倾销其文化产品进而推广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从而获得政治利益,所以美国必然会选择进入中国文化市场。这时,给定美国必然进入市场的条件,当中国选择默许时会得到100单位的利润,若选择斗争利润则为0。所以依据模型的经济意义衡量标准,当确定美国进入市场时,对于中国而言的最优战略是默许。事实上,在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开放文化市场的承诺,使得在面对美国这样一个极具文化竞争力的对手时,“在位者”中国只能默许美国的进入。以上是基于纯粹经济利益的分析,但是将政治利益纳入考虑范畴后,不难发现:文化市场不仅具有经济性的一面,其独特的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性更是对于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从而又具有政治性。所以“在位者”中国必然不会对美国的文化入侵采取放任自如的态度,而是会依据市场形势,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当中国确定采取斗争策略时,对于美国而言最优策略应该是选择不进入市场。然而国家间的文化博弈并不仅仅是以经济的利益作为衡量标准,在博弈过程中总是将文化、经济、政治三者紧密联结起来,逐渐一体化,形成文化博弈特有的捆绑效应。故而,即使美国确信中国会对其进入文化市场采取斗争的策略,美国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采取进入策略。也就是说,将经济与政治目的同时纳入博弈后,最终的博弈结果将是(美国进入,中国斗争)。至此便开始了两国间的第二轮文化博弈。

如图2,中美第二轮文化博弈实际上是“在位者”中国针对“进入者”美国进行的一场市场进入壁垒博弈。在美国进入中国文化市场之后,中国有两个选择:一是采取消极行动,也就是对美国的进入实行低门槛进入策略,假设此时中国设定的市场进入成本为10。低成本的市场进入门槛正是“进入者”美国最乐意看到的,所以美国必然会选择进入文化市场,而此时“在位者”中国又将面临默许或是斗争的选择轮回。实际上,如果美国以低成本进入中国文化市场,以中国现有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无法和美国进行持久的市场争夺战的,而且由于主权国家的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性,由美国文化产品大量倾销而带来的文化渗透必然会对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图2:中美文化市场进入壁垒博弈

故而,采取积极行动,制定文化市场进入的高门槛是“在位者”中国在此环境下所能采取的最优策略。假设此时中国额外支付50的成本,使中国文化市场的进入成本为100,美国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所能获得的经济利润大为下降,虽然出于政治的考虑,美国还是会选择进入市场,但是美国的文化产品对中国文化市场的商品倾销规模也会减小很多,为中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并且,当这个高门槛体现为一些对外来文化产品内容、题材限定的政策、法规时,美国文化产品中那些极具美国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芯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过滤,这样便遏制了美国文化产品倾销对中国文化中意识形态、价值观方面的文化渗透和价值观殖民。

总的来说,将文化市场进入的成本提高,制定市场进入高门槛政策是中国在与美国进行文化安全博弈时所能采取的最优策略,因为这一策略能够在总体上维护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从而获得博弈的最大效益。

四、由博弈分析得到的对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一)由博弈模型得到的结论

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首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各文明之间文化交融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所以打开本国文化市场,接受世界文化交流是每个国家不得不顺应的时代潮流。其次,打开文化市场之后,不能采取消极态度,让西方发达国家随意侵占我国文化市场,因为这样势必会导致他国对我国进行文化商品的大规模倾销,从而在经济、政治方面对我国的文化市场、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最后,要避免其他国家对我国文化市场进行占领倾销,就要提高其他国家进入我国文化市场的门槛,在高成本进入的条件下会限制一些国家进入文化市场的规模,遏制他国对我国文化商品的倾销状况,从而达到保障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利益的目的。

(二)由博弈模型得到对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建议

首先,依据上文的博弈模型分析结果,应当提高我国文化市场进入门槛,实行高成本进入制度。这里的高成本不仅指运用经济手段,使外国文化商品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时交付一定的“进入费”,更为重要的是要运用政治手段,建立科学系统的国家文化安全管理体制和预警机制,提高文化商品进入我国文化市场的“政策门槛”。“包括文化市场准入制度、文化产品进口配额制度、影片审查制度、书报刊检查制度等在内的科学合理的国家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和预警机制,是预防文化霸权和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和预防措施”。[5]只有建立这样系统完善的国家文化安全管理体制和预警机制,我们才能针对一些具有强烈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意识形态思想的文化商品进行严格细致审查,尽量避免此类具有明显西方政治意图的文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威胁我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安全。

其次,积极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维护我国文化经济安全。我国虽然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文化产业弱国,文化产业发展仍旧在起步阶段,产业规模较小且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创新能力的欠缺。所以提高文化产业文化创新能力,使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能够体现时代特色而又不失中国民族文化之风韵,成为真正能够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的文化精品。这样的文化精品必然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我国文化产业才能在本国市场上逐渐发展崛起,从而达到维护我国文化经济安全的目的。

最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维护我国文化意识形态安全。西方国家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的威胁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我国以马克思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威胁和挑战。所以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义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要坚定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并且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使其成为真正与时俱进、丰富深厚、真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此外,还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能够融合中华民族精神,并且为全民族所共同认可、践行的价值观。只有真正做到了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才能维护我国文化意识形态安全,保证我国文化安全利益不受侵害。

(注:本文系宫京成主持的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宗教信息的媒体传播与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XXW 005)

注释:

①与最初的完全垄断相比,两个寡头在竞争市场过程中,会支付额外的成本(如,更多的广告宣传费用,为争夺市场份额而降低产品价格),从而使得市场总利润下降

②数据含义解释:(1)当美国选择不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时,中国的默许态度和斗争态度是无区别的,此时美国经济利润为0,中国经济利润为300,即(0,300);(2)当美国选择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时,市场总利润为200,若中国采取默许态度,则二者平分市场份额,各获得100的经济利润,但美国存在进入成本,因此其最终利润为90,即(90,100);(3)当美国选择进入中国市场时,若中国采取斗争态度,则中国最多可降低100的利润,而美国将不得不降低同样的利润以保持市场份额(例如中国降低商品价格,则美国不得不同比例降低商品价格),因此考虑进入成本后,美国经济利润为-10,中国经济利润为0,即(-10,0)。后文博弈模型中的经济利润计算方法同上。

[1]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4):9-16.

[2]胡惠林.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新范式——兼论第三种安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

[3]郝良华.美国文化霸权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山东大学,2012.31.

[4]段圆圆.全球化时代文化霸权与文化主权博弈的研究与启示[D].暨南大学,2007.14.

[5]关进礼.新形势下国家文化安全威胁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59.

猜你喜欢
国家文化
国家公祭日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国家
谁远谁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