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的塑造

2015-12-10 01:48李静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护理人员职业

李静

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的塑造

李静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心理素养,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护理工作。本文首先阐述了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素养缺失的具体表现,然后对其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关于如何塑造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的办法。

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办法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越来越注重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就医过程当中,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这给新时期医院护理人员到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目前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心理素养缺失的现象,导致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其护理工作质量不满意,产生抱怨或纠纷等比较严重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1]。因此,相关医护工作者必须对这一问题提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办法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素养塑造,提高其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缺失的表现

1.1 缺乏合理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差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带入个人情绪,和患者沟通时不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沟通技巧,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尊重患者。当患者由于恐惧等心理因素而不配合护士的工作时,护理人员不能耐心的为患者服务,最终造成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满,甚至引发护患纠纷,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

1.2 职业素养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差 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缺失还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首先,缺乏耐心。部分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再三追问时,没有足够的耐心给他们解释患者具体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导致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变化没有深入的理解而不愿意配合治疗,容易造成护患之间的误会。在面对矛盾时部分护理人员不忍让,缺乏应有的职业心理素养,最终导致事态更加严重;其次,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懒惰,缺乏责任意识,做事敷衍了事,没能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使得患者病情信息缺乏真实性,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然后,部分经验不丰富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紧张的情绪,容易疏忽大意而造成各种差错事故。一旦出现护患纠纷,部分护理人员往往表现出心理紧张、焦躁、恐慌甚至抑郁,影响正常的工作,甚至恶性循环造成更多失误,危害患者的健康和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2]。

2 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缺失的原因

2.1 工作量大,压力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明显不足,再加上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很多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甚至出现了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工作压力大的科室,很容易出现比较棘手的问题,护理人员要面对更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不高,自然会影响其工作心情和工作质量,主要表现就是职业心理素养缺失,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

2.2 职业意志衰退 造成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意志衰退。部分护理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工作中缺乏坚定的意志,缺乏护理人员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疑难或危重患者面前,畏首畏尾,不愿承担风险。

3 护理人员塑造良好职业心理素养的办法

3.1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心理问题 护理工作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常常需要护理人员为了胜任岗位职责而忍辱负重,导致护理人员失去心理平衡,难以承受这么大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动态,切实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态。首先,当个别护理人员因职业心理素质偏差与患者冲突时,医院首先要做的不是追究护理人员的职责,而是要先确定冲突的原因和性质,切忌不搞清事情的原委就对护理人员进行批评惩处。医院的领导要设身处地的多为护理人员考虑,多关切、体恤,少责备、训导。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指导,根据他们的身心状况的动态变化实时展开教育工作,比如当护理人员身心状态较好时,以专题讲座、实战演练的形式提高其对应激的心理承受力;当护理人员身心状态不好时,医院领导要多予以关怀,采取“倾听宣泄、分析引导等形式”帮助其平衡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素养[3]。

3.2 建立全面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档案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档案包含护理人员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性格特点、职业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反映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质的各种测评数据。建立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医院管理人员全面、动态的掌握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在自身岗位上得到有效的发挥。

3.3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针对护理人员工作中由于缺乏沟通而造成与患者之间的误会的问题,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教育,帮助护理人员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提高其沟通能力。首先,在言语沟通方面,需要护理人员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耐心,善于引导患者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帮助患者敞开心扉,舒缓心情。要注意谈话时多采用开放式谈话,引导患者主动与自己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回应和尊重,比如及时点头、不随便打断等,以此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其次,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表现出真诚,比如与患者目光接触,态度平和,保持微笑等,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好的职业素养[4]。

3.4 端正服务态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缺失这一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护理人员本身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端正服务态度,树立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对于自身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要主动承担过错,由于护理人员的原因而引发护患纠纷时应该及时向患者进行赔礼道歉,并且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无论发生任何情况,护理人员都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3.5 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良好的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是现代医疗工作给护理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核心成分,在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的塑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5]。因此,医院要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其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使其从心理上接受护理工作,愿意为患者服务。

4 总结

综上所述,导致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较大的职业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本身职业意志衰退等,造成护理工作质量下降。为了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养的重要性。医院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引导,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职业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1]宗嘉伟.基于护理人员素养的护理质量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71-72.

[2]丁衍文.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质的塑造 [J].当代医学,2010,16(3): 159-160.

[3]梁桂月,陆雪萍,谢春梨,等.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况及应对策略[J].内科,2013,8(1):87-88.

[4]陈世容.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心理干预及应对措施 [J].重庆医学,2012,41(23):2441.

[5]闫艳.护理人员职业化素养教育与管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13(4):96.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R47

A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护理人员职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