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观察

2015-12-10 01:48马威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间质性呼吸衰竭通气

马威

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观察

马威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并观察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IL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每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观察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ILD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包括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肺栓塞、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单纯感染等。采用无创通气疗法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采用有创通气疗法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 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主要有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单纯感染、心力衰竭等;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方法相比有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间质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临床效果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泡炎症、弥漫性肺实质、简直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障碍、X线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1]。ILD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渐进性劳力性气促、杵状指、干咳、双下肺吸气末捻发音或湿罗音,熊片状双飞弥漫性网络状影,最终会发展为严重的双肺纤维化,引起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目前临床上治疗ILD所用的药物主要有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但临床效果较差。对于发生呼吸衰竭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来说,及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2]。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和总结ILD并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以及对机械通气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IL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机械通气治疗的类型,将其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每组30例。入选标准:(1)被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疾病相关ILD或其他形式的ILD者;(2)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前30d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加重情况出现,且氧合指数低于250者;(3)进入ICU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长于24h。排除进入ICU是因为手术后检测的ILD患者。所有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2-78岁,平均68.2±3.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分析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包括:(1)包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临床基本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困难评分、杵状指、急性加重期呼吸频率、双肺底吸气性爆裂音是否存在;(2)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红细胞沉降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3)胸部影像学资料;(4)患者进入ICU接受治疗后有关于机械通气治疗方式、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5)诊断结果以及呼吸衰竭发生原因;(6)急性加重期的预后;(7)死亡原因。

1.3 统计学分析 对记录所得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单纯感染、心力衰竭等是ILD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其中32例患者为ILD急性加重;16例合并呼吸道感染;3例为肺栓塞;13例为单纯感染;2例为心力衰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有创组的病死率为83.3%(25/30);无创组的病死率为46.7%(14/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7.021,P<0.05)。所有患者住院总总病死率为65.0%(39/60)。

3 讨论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种会累及到肺间质、肺泡、细支气管等下呼吸道器官的弥漫性肺部疾病。ILD患者最常见的首诊症状为隐匿性气促,多开始于剧烈活动时,呈现渐进性加重,常伴随有快速且较浅的呼吸[3]。ILD发展缓慢,但最终会发展为严重的双肺纤维化,引起呼吸衰竭和肺心病,导致患者死亡。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则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已经进入急性加重的阶段,且治疗的效果较差[4]。ILD合并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很多,本研究总结了60例ILD合并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结果显示ILD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包括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单纯感染、心力衰竭等。研究结果还显示,60例患者中,39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发生死亡。提示对于IL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更有效的在于预防,一旦患者出现ILD急性加重或呼吸道感染等,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密切关注,并及时接受治疗[5]。

作者单位:475000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呼吸内科

机械通气是利用机械装置来替代、改变和控制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6],患者通过呼吸机的帮助来达到维持气道通畅,防止二氧化碳蓄积,改善氧合和通气,防止机体缺氧的目的。通过机械通气患者机体有可能度过基础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为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危重患者呼吸支持最有效的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在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以及增大肺活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而且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机械通气治疗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设定潮气量和呼吸频率,通过机械辅助通气,利用正压通气的原理消除患者气道阻力,排除二氧化碳潴留,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肺泡通气情况,从而纠正其机体缺氧状态并进一步帮助呼吸肌脱离疲劳状态[7]。本研究中,无创组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疗法,有创组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有创组患者的病死率为83.3%(25/30),无创组为46.7%(14/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是因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容易导致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本身会将上气道的正常菌群带入下气道中造成感染,污染的吸痰管、器械、不清洁的手等都会讲病原菌带入到下呼吸道。病原菌主要为毒性和耐药性均非常强的链球菌、杆菌或其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因此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前应该讲患者的各项临床因素考虑在内,同时也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急性无菌操作[8]。

综上所述,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主要有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单纯感染、心力衰竭等;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方法相比有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1]马文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12):1545-1546.

[2]李正兴,蒋国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3,22(05):11-12.

[3]王济德,庞运兰.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6(05):8-10.

[4]余荣环,黄运平,陈弘群,等.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非COPD病因所致严重呼吸衰竭[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5):573-574.

[5]陈宝华,苏强,左志通,等.醒脑静与尼可刹米分别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14(1):125-126.

[6]林正国.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刷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7(3):121-122.

[7]张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囊肿继发感染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案[J].中医杂志,2012,19(3):206-207.

[8]陈晶晶.间质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34例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31-32.

R563.8

A

猜你喜欢
间质性呼吸衰竭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