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强
摘要: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与教学的魅力,才能实现学生快乐而主动的学习与探究,方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同时得到情感的提升等。
关键词:生活导入 生活情境 生活实践 生命活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65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科本身的特征,强调要为学生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乐学、爱学、会学,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感受思维的交汇与碰撞,享受思辨的乐趣与满足,品味严谨的逻辑与推理,锻炼理性的思考和方法。这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而是要从生命的角度来构建有活力、有魅力的数学课堂,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可以说生活是数学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数学发展的支撑,脱离生活的数学学习势必只能成为公式与定理的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生命的活力与教学的魅力。只有引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实施生活化教学,才能赋予数学教学以生命的活力与魅力,可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与快乐学习,有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充满着智慧与创新的火花,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的课堂才是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一、联系生活导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的学习更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推动学生主动认知、快乐探究的内在力量。可以说能否激起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饱满的学习热情,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教学效益的提高。只有建立在学生浓厚兴趣基础之上的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让整个课堂教学洋溢着快乐的气息,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现象来引入抽象枯燥而深奥的数学知识,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的亲切性与熟悉感,让学生乐于接受,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让学生的数学探究充满乐趣。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师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导入,让学生思考,AB两村要合资建立一个休闲场所,得到了两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但是在选址上有争议,你认为应该选在何处,使之到两村的距离是一样的。这样通过真实的生活实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就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直观而生动的生活之中,使得教学更具生活气息,更加富有趣味性与形象性,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究热情与学习动机,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快乐。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生活经验展开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
数学公式、定理的产生是数学家基于现实生活经过无数次实验所产生的。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深奥的知识点,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学习更轻松,就要遵循数学学科学习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引入生活,将数学教学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创设丰富而真实的生活情境,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调用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从其产生与形成过程的深刻认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学习更轻松。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出示两张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本市行政区域图,然后在两张地图上标注出三个不同的地方,将这三个地点用线连起来,让学生来思考,所形成的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三角形对应角与对应边的关系,从而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
三、基于生活实践,用所学来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学以致用是最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快乐学,有效学,让整个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这才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因此,在引入生活,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还原于生活,同时还要回归生活,指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知识不断地转化为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成就感,更加有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堂作业与课后习题的设计,不要只是让学生机械而被动地来完成课本上的习题,而是要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为学生设计更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在完成的过程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激起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与无穷的乐趣,这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如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教师可以结合人们所普遍关注与喜爱的旅游话题来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习题:学校打算组织学生去某个景点游玩,不同的旅行社给出了不同的购票方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计算哪种购票方案最划算。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激起学生更大的成就感与喜悦,进而会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学习。
总之,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是数学学科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关键、价值的体现,只有将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教学模式,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具有生命活力,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激情,让学生快乐而主动地学习。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