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药项目开发》课程改革初探

2015-12-09 21:07蒋军荣徐峰柯中炉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蒋军荣+徐峰+柯中炉

摘要:《化学制药项目开发》是高职化学制药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围绕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考核等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化学制药;课程改革;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198-02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此背景下,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和重点,而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如何将“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改革理念落实到化工类课程改革中。笔者根据多年的专业课程教学,对《化学制药项目开发》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医化企业研发等岗位能力的目标需求,以“工学结合”为指导,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线,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制药项目开发》课程是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化学制药方向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为选择本课程内容的标准;将教学内容与化学制药典型工作过程的技能操作要求相结合,确定以典型化学药物的实验室项目研发为载体的项目化设计思路,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有在医化企业研发岗位工作中广泛的应用性,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通过具体的产品合成、后处理保证化学制药企业项目研发岗位知识技能的完整性。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同时依据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对课程内容顺序进行排列,并强调“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进而实现学习”。学生经历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并实施、检查控制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过程,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化学制药项目开发》课程的主要对口岗位是医化企业研发岗位。在这些研发岗位中,一般存在下面两种形式的研发。(1)医药新产品的技术开发,该类研发就是企业下达产品研发任务后进行的一系列开发过程,包括收集和整理研发目标物有关的技术情报文献,通过设计和选择,拟定产品的合成路线和条件,进而进行实验室小试实验研究以打通合成路线,通过小试的研究,掌握了目标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合成过程中的一些反应、分离、纯化等规律,并对合成方法及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较佳的、切实可靠的合成路线及工艺条件,并以此进行初始的物料衡算和原料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为下一步中试放大及工业化生产做好充分准备。(2)当生产过程出现诸如原辅料变更、环境变化、酸碱度变化、溶剂替代、产品提纯等系列问题时,或者出现新的工艺、技术后,也需要根据项目或具体目标、任务、生产质量要求对已有的生产工艺中某一步或几步(操作)进行研究。

根据医化企业研发岗位的技能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训练:(1)专业文献的查、阅;(2)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3)项目研发可行性报告撰写;(4)反应的实施、操作及装置拆装;(5)反应后处理选择、操作及装置拆装;(6)反应过程处理及结果分析、调整;(7)实验优化方案设计、实施及计算;(8)实验结果处理分析;(9)物料衡算、原料成本核算;(10)相关数据收集准备;(11)项目研究报告撰写;(12)相关化学软件应用。

三、课程改革措施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知识与技能联系不紧密,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被动地学习,使他们成了知识的容器和课程内容的接受者。在这种课程观指导下学到的知识只能是僵化的知识,大多无法用来处理和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了适应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借着此次课程开发为契机,开发新教材,改变传统教材的内容组织形式,以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开发的教材教学内容不再是“菜谱式”的罗列,而是以教材的导学及教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没有现成、具体的实验工艺条件和操作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自己选择药物工艺路线及条件并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打通药物的合成路线,并选择恰当的考察因素,以合理的优化方法得到最佳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实施

1.通过课程教学实施中,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生产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

2.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例:在某个药物的开发实训中,我们常采用下面这种流程来开展。

3.通过课程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性课程实训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求六人一大组,两人一小组,小组之间实训内容适当差异,做到人人动手,既独立又合作,相互间又无法抄袭,杜绝了照搬实验、照抄实验记录报告等行为。

4.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实验工艺路线及方案,了解工艺原理、操作方法、工艺流程;大组讨论安排各小组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各小组实施内容,各小组要求一人为主,另一人从旁协助,子项目完成后,再换过来做,做到人人动手;设计适当差异,学生按要求完成独立实验报告和总结,要求在报告和总结中分析,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5.综合培养,协调发展。在高职化学制药项目开发教学中,实施从局部到整体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在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思维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素质的具备情况。对《化学制药项目开发》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通过课程实施中各阶段的阶段任务进展进行相关技能测评,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总结时的技能考核对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测评。课程各阶段的任务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进展阶段的子任务,包括文献查阅、路线可行性分析(工艺路线选择和评价)、项目开发实施需准备的相关材料、项目开发实施结果、项目开发总结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进行分析、归纳,最终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完整结合。对于技能考核一般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验,比如某个药物中间体的一步合成。监考老师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其中操作能力、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都在评分标准中加以体现。

六、课程改革的收获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多的收获,表现在:学生在实验实训中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对理论性知识吃不透时,通过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倒逼知识点的理解,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结实;通过不断的实验实训,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同时实验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实践教学还使学生和教师更近距离地接触,师生间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互动;自课程改革后,在学生对所有课程满意度测评中本课程一直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张秋霞,无人艳.化工类基础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案设计[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9-22.

[2]李淑华.工学结合模式下“染整应用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纺织教育,2010,25(5):74-77.

[3]卢一卉.“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2):197-200.

[4]段小莉.浅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0,(26):52-54.

[5]李忠,安胜欣.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23):190-191.

[6]柯中炉.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学制药小试》学习领域课程设计[J].安徽化工,2012,38(5):80-82.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