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可可+宋张娟+许益笑
摘要:本文以台湾辅仁大学医学院PBL教学师资培训为例,介绍PBL教学流程、引导技巧、评价方法和案例编写等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内地PBL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医学教育;PBL;台湾辅仁大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277-02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来解决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实践证明PBL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4年5月,我校50余位老师有幸参加了台湾辅仁大学的PBL师资培训,拟在我校推广PBL教学。本文对台湾辅仁大学医学院的PBL教学流程、引导技巧、评价方法和案例编写等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综述,以期对内地高等院校的PBL教学有所启示。
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台湾辅仁大学医学院,一直采用和加拿大McMaster大学相同的PBL教学方法。近几年来,该医学院的PBL成效有目共睹,受到其他院校及老师们的肯定和赞赏,该医学院的老师常被邀请至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分享他们的PBL教学经验,并协助各校进行PBL课程设计、评量规划、教案编写及师资培训等工作。
一、PBL小组学习流程
按照辅大经验,PBL过程包括7个步骤:①确认案例中重要的数据及相关问题:目的在于挖掘并组织案例的重要事实数据,分辨各项信息的用途与意义,分析病人事实资料并列出案例中病人的有关问题,应用正确的医学词汇描述患者的问题。②提出假设:将疾病症状与可能疾病进行联想,在初步了解疾病的基础上,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并运用逻辑思维推理案例的可能问题。③系统性搜集数据以证明或反驳假说:学生能提供分辨假说可能性高低时所需要的资料,能有条理地询问或列出需要的额外信息,对不同疾病有较广泛的认识和初步了解。④提出待学习的议题及学习目标:制定足以解决案例问题及假说的待学习议题,通过整合学习议题,设定学习目标的优先次序。⑤自我导向或小组学习、综合整理所获得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查询资料的技巧,完善个人的学习方法,增加相关知识。⑥与其他同学相互分享所学得的知识,且重新分析病人的问题: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共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并能适时、适量地表达己见,能批判搜集的资料与提出假设的相关性,并整合组织数据以区别不同假设的可能性。⑦反馈:在每次PBL课结束之前,花大约1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及与小班导师之间口头互评,旨在改进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技巧、小组互动及小班导师的角色,以加速学习进展。上述7个步骤也可归纳为3个阶段,其中的步骤①②③④属于脑力激荡阶段,步骤⑤为数据查询阶段,步骤⑥⑦为小组讨论阶段。
二、PBL小班导师的引导技巧
小班导师是促进PBL学习过程的人,主要起指导作用,但不进行授课,不直接告诉学生对与错,不告诉学生该读什么、该学什么,也不提供实际的信息。而小班导师应具有容易亲近、幽默、良好的观察力等特点,且在PBL教学全程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小班导师的具体作用是:引导讨论深度,协助了解教案,协助学生整合所学的知识,并适度介入和刺激学生的讨论兴趣,协助产生学习议题,发展学习策略,促进小组学习动机。小班导师的具体做法为:在学生讨论所搜集的资料时,避免直接传授知识,但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专业名词,以帮助他们列出key words;也可回答一些特定或较深入的问题,如名词解释和指标的正常值;但应避免直接评论数据的正确性和价值;应以非直接性的问题刺激学生脑力激荡;提示线索、结论或相反论点来引发讨论;指出所需要的其他更多信息。比如可以问“你的学习数据是如何找到的?来自哪里?”“你所引用的那篇文献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等问题以了解学生是如何开展自我学习、搜集资料的;通过“你们是否了解我们正在讨论的机制?”“是否有同学可以讲讲……”“有谁不同意这个想法?”等提示来增加小组互动和学生参与度;或通过“还有别的情况会导致这个现象吗?”“你为什么要了解这点?”“对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知道些什么?”等提示来深化问题讨论;也可以邀请学生在白板上划出机制的相关图表,或列出导致此问题的三个最可能原因,或排序一下你对这个病人问题的假设等来深化问题讨论;当学生给予的资料或陈述的观点不正确时,可以采用“我们是否都同意他的说法?”“可以再多告诉我们一些”等提示,让学生彼此挑战所找到的数据的正确性,同时老师也可记下同学所提出的错误观点,待下次上课时再讨论。作为tutor,应完全了解PBL的流程、完全投入学生的讨论,在学生未讲清楚、有错误、离题时能适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可以从tutor的问题中了解自己在资料查找、批判性思维、摘要整理等方面的缺陷,学生可以学到tutor的思考模式和思考逻辑。因此,学生眼中的好tutor能够刺激你、纠正你,甚至让你无地自容、无话可说。
三、导师对学生的评价
小班导师除了协助学生学习以外,还要及时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形成性评价指口头反馈评价和导师填写评价表,即每次小组学习结束前留10~20分钟,学生对自我、同伴、导师及小组功能,就课程知识、问题解决能力、互动及沟通技巧、学习态度、课前准备等自我学习能力及在小班中的贡献度进行口头评价,导师填写评价表以对学生的知识、自我学习能力、思辨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哪些表现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避免对个性进行评论,由于个性不易改变,所以不应该说“你太害羞和内向”之类的评语,而要针对可以改变的部分进行反馈,比如“你没有向病人自我介绍,这样病人不会向你透露重要信息”的提示就比较好。(2)应以事实为依据,避免推理。因为主观推理会失去形成性评价的目的,让学生觉得老师对他已有成见。尽量避免“你的思考层面太少了”之类的评语,可以采用“你把胸痛的病史问得很详细,但是没有问如抽烟、高血压等危险因子”等提示。(3)聚焦在特定事情上,避免空泛,尽量不要讲“你很棒”、“讲得很好”等,因为这些评语都令受评者觉得空泛,不知导师指哪件事情!(4)善用双向沟通技巧,反馈需要双方互动,鼓励学生表达想法,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比如通过“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觉得有何改变?”等提示,让学生自己陈述。另外,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endprint
四、PBL案例的编写
PBL案例的编写通常有7个原则:(1)内容要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衔接:学习者通常根据已有的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解释模式,然后根据这个模式来了解新的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所以好的PBL案例要能帮助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这也要求案例编写者必须熟悉学生以前学过的课程内容。(2)每个PBL案例要包含多个能激发学生阐述和思考的线索:通过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已学过的知识,但线索不要太多,尽量避免一些毫无意义的线索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选用学生专业领域有意义的问题或者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学习的情境与应用的情境越相似,就越容易获得相关信息。(4)可采用一个临床问题涵盖相关的基础医学概念,以促进知识的整合:将相关联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会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以后更好的应用。(5)好的案例能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议题和查询资料,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BL的教学是由学生自行决定学习主题,自己去查找文献,并独立研读有关资料,因此PBL案例不需要过分结构化,尽量不要出现具体的问题或提供所需的参考数据,以免阻碍学习者的探索空间。(6)能引起对可能的解决方式及其他做法的讨论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议题的兴趣:一个好的案例可以让学习者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甚至促使学习者去寻求替代方案,以增加学习者对案例主题的兴趣。(7)要与教师预定的学习目标一致:为配合整体教学目标,教师撰写每个案例时要写清楚期望达到的学习目标,该目标也可给小组导师引导学生时作为参考。通常PBL案例的剧情呈“倒三角形”设计,即第一幕内容要能让学生多方位思考,含有key words,随着剧情的进行,学生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抽丝剥茧地逐渐缩小范围,导出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并能适宜地导出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配合学生程度及单元课程的进度,其份量以在2次小班学习课之间,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学习为原则。
从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实施PBL教学的经验看,PBL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其PBL教学经验,因为与内地学生相比,港台及国外的学生所受的教育和其学习过程更加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表现出更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对于PBL教学模式也非常熟悉,因而实施起来更为顺利。而内地的学生从小习惯于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学习依赖性,自学能力明显不够,且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试点开展并逐步推广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尽量以学生为主导,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