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5-12-09 03:38王萱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浅析思想政治教育

王萱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达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本民族的土壤,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重视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交融,才能确保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043-02

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来讲是指人类自国家和阶级产生以来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来讲,则特指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使广大人们群众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而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们群众,首先就要让广大人们群众接受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就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和形式。可以说,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当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西方的理论学说怎样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之日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这一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还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通过中国的民族形式变现出来才能实现。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秀文化,是其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使广大人们群众乐于接受,才能充分体现鲜活的生命力。过去我们党的领导集体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观点和新思想,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发展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努力已融入中国文化体系,成为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还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掌握这种理论,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向纵深发展,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生长和繁荣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

二、传统文化蕴含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德育至上的重要文化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崇尚道德文化。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这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文化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从历史发展文字记载中不难发现,我国历代圣主明君,无不推崇道德教育,古代重要典籍《尚书》就有“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的记载,说明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就有以德治天下的风范。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学派更是将道德思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标志的“四书”把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内容阐释的淋漓尽致。儒家经典《大学》篇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实,除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倡德育优先的教育思想外,历史上的墨、法、道家等学派也认为,修身养性、道德人格是理想的高尚境界。传统的德育教育思想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性,对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孔子的“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念以及墨子的“兼相爱”的意识等构成了中华民族团结友善、宽厚兼容的优良传统。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已深刻的深入到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当中,不会简单地因外在的环境的变化而轻易消除。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发挥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优势,为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有益的帮助。

2.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古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在自然灾害和外来侵略面前齐心协力,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是个人或集体对所属国家的一种认同,并最终转化为整个民族的共同社会心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表现为重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大局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如抵御外敌、勇赴国难的戚继光、郑成功;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的文天祥。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至今仍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又有无数的革命先烈在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赋予了传统的爱国主义新的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英勇献身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及延安精神等传统革命精神。加强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的革命精神教育,有利于弘扬和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

三、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重视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内化。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几千年的大浪淘沙,留下了很多“精华”。我国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毛泽东认为,离开了传统文化和思想,新文化核心思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邓小平指出:“我国古代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伟大作用。”江泽民在弘扬和发展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和“天人合一”理念的当代阐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更是在多种场合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思考之中,使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运用,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结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把传统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仅靠国家政策宣传显然力度不够,要实现这种内化还需要现实生活中的感悟,在传统文化的一些节日举行相关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传统文化,如最近电视出现的公益广告“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不仅不会让大家感到是一种思想的宣讲,而且还能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通过参与相关的活动加强感官上的刺激,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采取措施要把传统文化重视起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endprint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兴衰变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难免有历史时代的局限性,产生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因此,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时,我们还应正视历史时代局限性带来的腐朽思想文化。如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的总纲领的“三纲五常”,这种重整体、轻个人的价值取向一直根深蒂固,到现在还对人们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几千年封建社会关系的等级观念是一种腐朽的思想意识,这种“官位本”的思想仍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现在的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封建专制传统多与民主法制传统,人治传统已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格格不入,法制建设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尽管传统文化中存在糟粕,但我们应该看到精华时主要的,糟粕是次要的。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国民品格。在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我们要充分吸收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同时要抛弃腐朽落后的文化。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3.把握时代脉络,实现传统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任何一种理论和思想要保持永久的青春与活力,都必须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不例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传统文化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引导作用,这种优势的发挥得益于我们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的批判继承、创造性运用起来。当今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是多样性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映衬的。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这就要求文化也必须实行开放,民族文化要在开放的世界文化中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这样才能保持民族文化的时代特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时代特征的结合。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将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顾仁友.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3]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

[4]赵宏瑞.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浅析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谯”字“酷烈”义
扶眉战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