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略读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2015-12-09 04:40:56柯毅容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主动性小学教学模式

柯毅容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进,我国中小学学习的模式也逐渐改变,课程标准指出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地养成学生略读的良好习惯以及自主掌握良好略读的学习方法也成为目前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小学略读课存在的各个问题的逐个分析,旨在找出一个小学略读可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帮助老师们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略读课;教学模式;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222-02

当前教育改革范围很大,尤其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是将学生小学阶段的略读课放在了改革的重点上。一般来说,略读课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自读”,之后与同学之间进行彼此想法的“交流”,最后让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的积累。不过这个最初的简单模式,也逐渐被演变成了一些其他的模式,可以说是自读模式上的扩张,这些模式有重点阅读模式以及学生互评模式,当然无论这些模式怎么变,始终都是将学生的主体性放在了略读课的根本上,呈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然而实际的教學课堂,却没有发挥学生本身的自主性,更多的是传统精读课堂的延续,因此并没有将教育改革的目的落实到实处。

一、小学略读课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虽然新一轮教改的目标是好的,但是真正落实到实处却不容易,据实际调查的教师上课情况分析,目前的小学略读课存在以下两个严重弊端: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精读课与略读课不加区别,完全采用精读课的教学模式,所有教学都精雕细琢;其次,与前者相反,就是就略读课完全不重视,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这两种极端,也导致新教改的目标难以达到,不论是要全权把握还是任其自由发展,都完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因此探究出一种有效的略读课教学模式极其重要。

二、教师对小学略读课的认识

就目前教育课堂来说,大部分老师虽然不会走上面的两个极端,但是绝大多数老师对于新课改中略读的解读也存在着很多的不理解,也就是对于略读为什么存在及其存在的具体意义都不是很了解。如果教师不能对这个问题有个有效的认识,就不可能会对教学有比较实际的理解。因此,加强一线教师对于新课标小学略读课的认识,十分重要。也只有如此才能将学生的参与程度极大地提高。

三、到底何为略读

说到略读,大部分都会在头脑中显现如此一个概念,那就是跳读,实际略读也大体如此,它更多的是一种阅读方式,更多的为了培养学生一种快速理解技能。略读不同于精读,但是略读也不同于不读。略读更重要的是一种选择性,只要能够掌握文章的大意,具体阅读速度如何控制,也不是那么的重要。新课改之所以倡导略读,更多的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以便于学生日后的工作与学习。略读的重点在于理解整体,并在期间快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对于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未来对事情的处理与看法都极其重要。而在小学阶段,之所以会提到课文略读,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而更重要的则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因为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对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远比精读来得快。

四、教课中如何运用略读

说到教课中如何运用略读,希望教师们能够掌握略读的最终目的与意义,一定要始终关注略读“熟悉文章大意”的这条主线,要能够准确的把握和运用略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略读的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同时略读内容也要遵循一定的连续性与渐进性。以新课标的目的出发,要能够在教课中找到略读课的正确定位,同时结合教学建议与相应的批评建议,学生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各类启发。略读作为学生所能掌握的最基本的阅读方式,也是我们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

五、略读的功能

说到略读的功能,想来很多一线老师可能对此一知半解,真正提到,也不能全面地说清楚。首先来说,略读具有巩固迁移的功能,学生从精读中学习和掌握的方法对于学生对略读科目的学习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一方面是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比如在精读中学习人物分析方法,可以很快运用到略读中,如此对于学生阅读的快速迁移很重要。另一方面就是表达方法的巩固迁移。说到阅读,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什么,读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而学生通过精读对人物语言的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当然最重要的功能可以说是略读的拓展衍生功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功能对增强学生对于一个事物多元化的理解非常重要。

六、略读教学模式探索

叶圣陶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而这一理念在略读课的应用上就显得十分恰当与得体。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教恰好是这一理念最真实的反应。教师在精读课的教授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对于知识迁移的能力,如此学生在略读课自学与交流过程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有句古话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在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与落实点。略读课作为精读课的补充,更多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精读课上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也才是教育学生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任务。不过在略读的过程中,教师还是要给学生们一些概括性的指导,其最主要的目的应该也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能够自由阅读,自由选取喜欢的阅读材料,而不再局限于书本上教授的知识。

略读也是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外自己搜索资料,更多的是积累了字词以及学习查找资料的能力。此外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也会学到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会养成一些做笔记的好习惯,这也是对学生培养比较重要的一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生们树立长期学习的观念也是大力倡导的,当然一个人的终身学习对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长期持续性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而且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也是要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

预习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与追逐也体现在学生对于自己的自信。由于课堂下学生的略读兴趣广,相应在精读课堂上,学生就会显示出乐于发言的情况,对整个课堂教学也显示出极强烈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讨论童年这个话题,学生由于各自的经历与兴趣,就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声,而且对于他们印象比较深的记忆也会表达得最积极详细。这样学生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彼此间也进行了大量的交流,而老师在整个课堂上的主导与指导作用也显现出来。一节课下来,老师也会较传统课堂轻松许多,学生也会精神很好,不仅达到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先生”上课堂讲课的教学模式也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几个人只有参与,而整个课堂的气氛实际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当然这些“小先生”课前的确是做了准备的,但他们也是学生中的少数,所以真正的教学目的并没有达到。

教师要想略读课的效果达到最好,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觉的培养意识,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期间老师们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活泼、热烈的课堂气氛。略读课实际是新教改全新理念的完美展现,而实际参与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课堂全方位地还给学生,最关键的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将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发挥到极致,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整个课程教学中。比如在教授有关童年的课文时,就要让学生提前在课下搜集相关的童年资料,同时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对于这个话题能够畅所欲言,让整个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更多的还是需要老师们对于学生们全新的引导,讲解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对于略读课堂是极其重要的,这样还可以将精读课堂的气氛也带动起来。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教育理念: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承担者,更多的应该是課堂中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参与课堂的能动的个体。此外,略读课的教学不应该受到精读课的束缚,因为两者虽然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两者的教学手法应该有所不同。在精读课堂上,由于教材都是指定的,所以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学习一种方法,才有利于学生后期略读课中对于类似知识点的理解。而对于略读课堂,更多的应该是对一种未知知识的探索,让学生们在自我兴趣的驱动下努力认真的学习。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罗杰斯也曾经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学习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培养,要将整个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独立的个体,一旦接受知识起来,潜力也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是要调动起来的,这也是略读课的首要要求。

综上所述,建立一种良好的小学略读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必须要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观念,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要能够从思想上改变对于略读课的认识,要从观念上摆脱这种思想误区,不要把略读课当做精读课来讲,也不要将略读课完全置之不理,要从中寻求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此外,对于学生,要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就要从根本上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自觉注重身心的发展。当然教师本身对于课堂氛围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要能够给学生们构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自由与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引导学生讲略读课所学习的阅读经验带到精读课堂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程文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孙莉.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3]朱丽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跨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王鲁男.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主动性小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03:10
探讨核技术专业教学中强化电子技术的学习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35:08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16:02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