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萍 杨咏梅 崔宝玲 李昳 林培锋
摘要:本文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以来在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从认知问题、实践基地建设、师资资源、学生论文的选题、研究成果的归属及学生日常管理6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性的解决方案,以期校企双方共同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而努力。
关键词:研究生;专业学位;问题;思考;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086-02
一、前言
为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这一举措极大地加快了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也对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传统的培养模式提出挑战。经教育部批准,国内64所高校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即专业型硕士。笔者所在的浙江理工大学为64所高校之一。第一届招收的9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已于2012年全部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下表为笔者所在学院近4年来研究生的招生情况。
从表中看到,近4年来,笔者所在单位专业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在逐年提高。从笔者近年来参与招生工作的经验来看,考生对专业型研究生的理解和认可程度也逐渐提高。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不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工程职业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职业竞争力的工程硕士,成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参与制定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及指导专业型研究生的经历,同时借鉴相关院校的培养模式,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性的解决方案,以供同行交流和探讨。
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尚短,在如何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问题上国内讨论颇多。如,培养目标、学生的管理、课程设置、考核机制等等[1-5]。笔者就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突显的问题进行梳理,具体提出以下问题:
1.学生自身和社会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认知问题。尽管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是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别的两种培养方式,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也在逐年递增,但是直接报考专业型硕士的考生数量并不多,很多考生是由于没有被学术型研究生录取,经过调剂而考取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这部分学生由于现实和期望值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动力不足或者信心不足。另外,由于社会上很多人或者单位不了解国家的学位教育体系,把以往的只颁发学位证书的半脱产的专业学位教育(如工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混为一谈,主观上认为专业型不如学术型。这种认知上的错误直接影响到生源的数量、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各级教育部门及人才需求单位都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解和学习,纠正认识上的偏颇,给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样足够的认可和激励。
2.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匮乏。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生源多数为应届本科生,这部分学生没有就业经验,缺少对企业的认识,与企业也没有合作基础,实践实习企业通常由导师来安排。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的数量时基上非常有限,目前高校的“工程示范中心”、“卓越工程师”等实践工程也只是面向本科生的培养。而对专业型研究生,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的专业型研究生,其工程实践环节基本上是通过导师联系与之合作的相关企业而完成,联系企业单位很大程度上成为导师和个人的事情,并没有从学校层面建立起协调有序、稳定、长久的培养机制。另一方面,接受学生的企业除了担心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外,也有一些企业认为接受学生实践实习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甚至可能增加麻烦和负担。由此导致部分专业型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没有真正深入到企业,使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因此,对部分普通院校来说,建立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能够满足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合作企业一直是个困扰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问题。
3.师资资源的问题。师资队伍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型研究生的指导老师包括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侧重点不同,目前一些学校虽然对专业型研究生制定了单独的培养方案,但在具体实施上并没有做到或者没有完全做到区别对待,具体表现在:(1)很多课程都是在同一个课堂进行教学,专门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课堂工程教育不足;(2)一些学校在专业型硕士生导师的遴选上流于形式,有些没有任何工程背景的学术型导师同时也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导师;(3)企业导师数量不够,名不符实。对企业导师来说,因为培养单位要求企业导师要具有高级职称,在企业里具有高级职称、既懂技术又懂研究生培养的人员相对数量不多,而且这部分人员又都是企业技术的中坚,很难有充裕的时间来指导学生。
4.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问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但是由于企业的特殊性,多数企业不愿把研发成果交予学生做毕业论文,也不愿公开涉及到技术机密或者知识产权的问题的技术资料。另外,有些工程问题的实用性特别明显,学生很难在这其中发掘具有一定深度的科学问题,导致学生论文选题困难或者论文的理论或科学性相对简单,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5.研究成果的归属问题。研究成果的归属是一个相对敏感的问题,客观的说,企业并没有辅导研究生的责任,如2.1所说,很多实践企业是通过导师或者横向课题取得联系,再如2.3所讨论的,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研究成果涉及到企业的技术核心内容时,往往会出现成果的归属问题,一方面,学生完成学业需要成果,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要保护所取得的成果,这个问题如果處理不好,直接影响到校企双方的长期合作和和谐。
6.实践环节的日常管理问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企业的实践时间不能少于半年,学生在这期间的日常管理问题一直是各办学单位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实践单位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学校在学生实践期间的管理实际上主要以学生的自我约束为主,企业一般只提供一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并不负责学生的管理,特别是涉及到安全问题时,甚至出现有的导师个人给学生购买人身保险的情况。
三、关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建议
以上分析的仅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部分相对明显的问题,同时也是各办学单位和相关企业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6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1)作好招生宣传工作,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社会对专业型硕士学位的理解;(2)在学校层面上,探讨合作机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相关企业形成长期稳固的深层次合作;(3)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工程能力;(4)理顺、规范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以互利双赢为目标,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和研究成果效益最大化;(5)规范管理,形成制度,杜绝学生在修学期间出现管理盲区,在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途径。
四、结论
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分析了专业型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实践基地不足,师资资源相对短缺,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成果归属及日常管理等典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仍会有我们始料不及的情况出现,校、企双方应本着服务社会的良好愿望,加強合作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输出更多的能够满足和适应社会的需要的专业型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吴静.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价值测评[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30(3).
[2]雷彩虹,魏玮,许方,姚菊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29(3).
[3]苏永要,石东平,张铁军,王锦标,张崇才,孙凌涛.从实践角度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J].重庆高教研究,2013,1(5).
[4]姜金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3).
[5]吴昊.基于“破窗理论”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日常管理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