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新华”谈调查研究
□ 文/李耐因
编者按:2015年2月,李耐因在“新时期新华社调查研究培训研讨班”做了“谈调查研究”的讲话,细述了他多年从事调查研究的经历和感悟。他谦称,已离开工作岗位20多年,讲的都是“老话”。但从这些“老话”中,我们能感受新闻工作的那些变与不变,以及怎样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深入实际不是到了地方、到了单位就行了,要害在“深入”两字,抓细部、抓细节,笼统了解不行,必须掌握细节、细部、具体事实。一篇文章都是大话空话不行,必须有细节,才能反映真实面貌。走马观花不行,要有真货。
新华社国内部有名叫张广友的记者,后来任《农民日报》总编辑。唐山大地震时,他最早进入现场,当时唐山已经一片瓦砾,桥也断了,铁路拧成麻花。张广友是趟着河进入的,发现街道堆满瓦砾,活着的人没饭吃、没水喝,抢东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张广友将这些信息及时反映上去,对当时抗震指挥部的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地震之后,连降大雨。他只带了块雨布进去,饿了就啃几个馒头。我是半个月之后去的,当天去当天回来,只呆了一天就三四天吃不下饭,而张广友在那里呆了半个月。
深入实际不是简单的事情,是很艰苦的,只有这样深入实际,才能取得有价值的信息。还有一年,河南驻马店水库崩塌,几个县一片汪洋,又是张广友去的。他乘着小木船进入灾区、报道当地情况。当时,河南都是土房子,一泡就塌了,有的人抱着柱子随水漂走了,有的人跳到大缸里漂走了,有的人爬到树上避水。蛇也爬树,树上的人不敢打瞌睡,还要打蛇。张广友不是一般性地笼统描述,而是提供大量灾区灾情的细节。这对抗灾指挥部很有参考价值,指挥部马上通知下游沿河设岗、设卡救人。他吃住在船上,那时还没有方便面。蚊子一群一群地咬人。他本来是个胖子,回来时瘦了好几圈,背上化脓了。
国内部文教组还有位记者叫张继民,他跟着中国科学家到雅鲁藏布江探险,丈量出世界第一大峡谷是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他们一路步行,两边树上都是蚂蝗,一看见人来就落下来吸血,他们一路打一路走,很苦。回来后,张继民四处呼吁。最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了他们的报告:确定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张继民对世界地理做出了贡献。
当记者是要需要付出体力、付出心血的。莫小看这四个字:深入实际。即便在城市采访,也要深入实际。什么叫深入实际?那就要看你是不是抓住细节和具体事实。将来写文章,细节是亮点,细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深入实际,是看,用自己的眼睛细心观察。而深入群众,是听。要调查一个事情,对有关系的当事人要采访,对没关系的人也要采访;赞成的人要采访,反对的也要采访。领导干部、县委书记、县长、乡长的话要听,普通干部、老百姓的话也要听。
不能光听一方面的,领导人说成绩多大,是不是这样呢?外单位的人对这个单位有什么看法?兼听则明,这也不容易。广泛听取各方面看法,这才叫深入。报道一些先进人物,不能光听领导人、身边人的话,对他有意见的人的话也要听,你得综合各种各样的意见。
深入群众也不容易。穆青,到农民家里去,坐在农民炕头上,吃着刀削面,谈话是非常诚恳的。只要有一点儿架子,不是很平等地、耐心地去听,就获得不了真实的情况。而且,并不是到群众家里去,就能获得真实的情况。有些人跟你说假话,有
李耐因简介:1926年出生,从事新闻工作42年,先后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多次重大战役报道。1979年后,李耐因先后担任新华社国内部文教组副组长、组长、国内部副主任、《瞭望》周刊第一副总编、总编辑等职务,发表的多篇通讯、评论被评为新华社社级好稿、全国好新闻。其中《不朽的友谊》《站在战斗前列的人》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和速成中学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