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莫非”考

2015-12-09 08:06卢烈红
语言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

卢烈红

(武汉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2)

自北宋开始,文献中可见一种奇特的组合——“何莫非”。本文对这一组合进行讨论,就其语义功能和句法特点、发展历程、内部构成和生成机制略陈管见。

一 语义功能和句法特点

北宋时,文献中出现了“何莫非”组合,至“五四”以后,书面仍偶见使用。请看下面的6例:

1) “率性之谓道”,《或问》只言“马首之可络,牛鼻之可穿”,都是说以人看物底。若论飞潜动植,各正其性,与人不相干涉者,何莫非道?恐如此看方是。(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六十二,第1494页)

2) 青神开百丈,江岸转荒凉。薜荔缘松起,蒹葭并竹长。深披豺虎径,毒犯虺蛇乡。何莫非王事?牵夫可惋伤。(元·姚燧《发舟青神县》。《元诗选二集·乙集》,第188页)

3) 凡自古为君子儒者,何莫非此道?道统之源,集大成于夫子,续于儒者。(元·郑思肖《早年游学泮宫记》。《郑所南先生文集》,第29页)

4) 喻工部玉泉先生、尤文简遂初先生、李肃简小山先生、蒋忠文实斋先生,何莫非吾锡之人而起家于邑者?相望百有余岁。(元·尤栋《重建五先生祠堂记》。佚名《无锡县志》卷四下,第775页)

5) 自舍人之贬所,论者皆以叹,处比承居之安然,殊不少动,何莫非君子所造之深而有以自得也?(北宋·蒋颖叔《与钱舍人帖》。南宋·魏齐贤、叶棻合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十七,第242页)

6) 统榜曰“文石书院”。文石者,澎产也。其石五色缤纷,文章炳蔚。石之文何莫非人之文也?因取而名焉。(清·胡建伟《澎湖纪略》卷之四,第80页)

例1)是李方子记录的杨至向朱熹请教所提出的问题,而杨至自己的记录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皆是人物之所同得。天命之性,人受其全,则其心具乎仁义礼智之全体;物受其偏,则随其品类各有得焉,而不能通贯乎全体。‘率性之谓道’,若自人而言之,则循其仁义礼智之性而言之,固莫非道;自物而言之,飞潜动植之类各正其性,则亦各循其性于天地之间,莫非道也。如《中庸或问》所说‘马首之可络,牛鼻之可穿’等数句,恐说未尽。盖物之自循其性,多有与人初无干涉。多有人所不识之物,无不各循其性于天地之间,此莫非道也。如《或问》中所说,恐包未尽。”(《朱子语类》卷六十二,第1493-1494页)两人所记详略不同,但很明显,杨至自己所记是用“莫非”双重否定强调“都是道”,李方子所记用“何莫非道”是以反诘的方式强调飞潜动植各正其性“都是道”。两人的表述意思一样,只是方式不同。例2)姚燧的诗作慨叹纤夫的艰辛,“何莫非王事”表反诘,是说:什么不是天子之事呢?例3),《早年游学泮宫记》的作者郑思肖由宋入元,不过,据这篇作品开头“我自三十六岁科举既断之后,绝不至于学校。又三十一年,终不能忘其为儒也”云云,比照作者生年(1241),可知作品写于元代。例中的“道”指的是儒家的忠孝之道,“何莫非此道”表反诘,是说:谁不是奉行此道?例4)是说:喻玉泉、尤遂初、李小山、蒋实斋四位贤者,谁不是我们无锡之人而成长于这里呢?例5),蒋颖叔是北宋人,与王安石、苏轼同时;为安慰鼓励被贬的友人钱舍人君倚,他写了《与钱舍人帖》,“何莫非君子所造之深而有以自得也”大意是说:钱舍人对贬谪安然处之,哪里不是因为君子有很深厚的修养而能够正确对待呢?例6),胡建伟是乾隆时人,曾创“文石书院”,这段话是解释书院命名之由,“石之文何莫非人之文也”表反诘,是说:石头的文采哪里不是人的文采呢?

根据以上6例,我们可以对“何莫非”的语义功能和句法特点作出以下概括:

(一)“何莫非”是一个表反诘的组合,具体用法可别为三种:

(1)当述说对象是复数的事物时,是“什么不……”的意思,如例1)、2)。例1)述说的对象是“飞潜动植,各正其性,与人不相干涉者”,参照杨至自己记录的肯定表述方式,可以确定其为复数。例2)述说的对象是“王事”,明显也是复数。

(2)当述说对象是复数的人时,是“谁不……”的意思,如例3)、4)。例3)的“自古为君子儒者”是复数,例4)的主语是喻玉泉等四人。

(3)当述说对象是单数的事物或不能区分单复数的抽象事物时,是“哪里不……”的意思,如例5)、6)。例5)述说的对象是钱舍人的态度,例6)述说的对象是石头的文采,皆属抽象事物。

(二)“何莫非”仅用于反诘句。

二 发展历程

“何莫非”始见于北宋,有3例①我们利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制的“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进行调查。“汉籍全文检索系统”收录文献相当丰富,只是对少量文献的时代归属问题处理不当,我们对这些文献的时代归属进行了调整。本文各个时代的统计数据皆以这两种语料库所收文献为范围,二者有重复则去其重复,如有超出范围者则加以说明。。这3例,1例表“哪里不……”,2例表“什么不……”。表“哪里不……”的即上面的例5),表“什么不……”的2例如下:

7) 域中有物,天以之高,地以之厚,日月星辰以之明,人神上下以之宁,云风雨,雪霜霆震,下至于山川草木,鸟兽鱼鳖,何莫非其为之?而莫之或知,虽古之圣哲,亦不知其为谁何也,从而命之曰道。(郑侠《连州灵禧真君记》。《西塘集》卷三,第395页)

8) 是故乾得之以成道,天得之以成岁,人得之以成性,何莫非斯道也?(郭忠孝《易说》。方闻一编《大易粹言》卷一,第24页)

例7),郑侠(1041-1119)是北宋福州福清人,《连州灵禧真君记》里的这一段话是强调“道”的重要性,“何莫非其为之”是说:什么不是道造就的呢?例8),郭忠孝是北宋末年人,采录其释《易》之言的是南宋的《大易粹言》,“何莫非斯道也”是说:什么不是由于这个道呢?

到南宋,“何莫非”的用例就比较多了。综合“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和《四库全书》,去其重复,共检得南宋“何莫非”81例,另加《朱子语类》1例,总计82例。这些用例,表“什么不……”的占绝大多数,有72例,表“谁不……”的3例,表“哪里不……”的7例。下面略举几例:

9) 国之大事,何莫非政?独戎政谓之政,何也?(时澜《增修东莱书说》卷三十《周官》,第417页)

10)举天地之内之人,何莫非同胞之众子?(包恢《跋林次麟〈东宫事鉴〉》。《敝帚稿略》卷五,第754页)

11)故林林总总,充塞乎天地之间,何莫非造化自然之文乎?(黄震《广德军重建藏书阁记》。《黄氏日抄》卷八十七,第913页)

12)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文天祥《题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文山集》卷一,第363页)

13)道家者流,清净自命,其高至于拔宅腾霄汉,绝粒餐朝霞,岂必以口腹累人者?然日用饮食,何莫非道?(黄梦炎《报忠观置田记》。徐硕《嘉禾志》卷第十七,第6页)①黄梦炎《报忠观置田记》例出元初刊行的《嘉禾志》,“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原置于元代,实际上,据这篇“记”文末所言,其写作时间为南宋“咸淳五年”。

14)夫子之时,既无近世读书作文之俗,学何莫非学乎此者?(汪梦斗《北游集》卷下,第468页)

例9),《增修东莱书说》乃吕祖谦撰、其弟子时澜增修。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吕祖谦原书“始《洛诰》终《秦誓》”,《周官》在《洛诰》之后《秦誓》之前,故此例是吕祖谦之语。这6例,例9)、11)、12)、13)表“什么不……”,例10)表“谁不……”,例14)表“哪里不……”。

元代“何莫非”共72例②“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置于“宋辽金”部分的郑思肖2例,实际上出于郑氏入元后的作品,故这里计入元代的统计数据。。表“什么不……”的仍占大多数,有57例,表“谁不……”的有6例,表“哪里不……”的有9例。例如:

15)人之一身,内有父母兄弟夫妇,外有宗族姻亲朋友,近而乡党,远而四方,推吾爱亲敬长之良知良能以达乎彼,何莫非吾之所当厚善者?(吴澄《送李教谕赴石城任序》。《吴文正集》卷二十八,第294页)

16)至于周而律之繁极矣,五刑之属,至于三千。若一按之律,尽从而刑之,则何莫非投机触罟者?天下之人无完肤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二《刑考一》,第615-616页)

17)虽明公今日得致身清峻,为帝者师,震动一时,光耀四方,亦何莫非文正之余光绪业?(刘岳申《与吴草庐书》。《申斋集》卷四,第213页)

18)此其仁爱忠厚之志,何莫非帝德罔愆而好生之本心哉?(王充耘《书义矜式》卷一,第454页)

例15)、16)表“谁不……”。例16)是说周朝的律法极繁,如严格执行,那么谁不是触犯法律的人呢? 例17)、18)表“哪里不……”。

明代“何莫非”用例共132例。表“什么不……”101例,表“哪里不……”26例,表“谁不……”5例。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有1例见于小说;二是表“哪里不……”的比例近20%,比南宋的8.5%、元代的12.5%都有提高。例如:

19)子牙答曰:“陛下居天子之尊,诸侯守拒四方,万姓供其力役,锦衣玉食,贡山航海,何莫非陛下之所有也?……”(《封神演义》第九十五回,第953页)

20)天顺二年,临川吴征士与弼,入京择日而后廷见。……驾起因惨然,出至左顺门,脱帽视两蝎存焉,顶螫已肿,人始知其不能承旨,以忍痛故。噫!此何莫非数也哉?(何孟春《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卷一,第16页)

21)夫礼者,敬而已矣。惟其所在而致敬焉,礼也。故天子巡狩,诸侯各朝于方岳,何莫非礼乎?(湛若水《春秋正传》卷十五,第243页)

22)使得罪之臣伏而思曰:皇恩之浩荡如此!则受辜之日,何莫非愧悔之年?(《明实录·明熹宗实录》卷之五十九,第19页)

例19)出自小说《封神演义》,表“什么不……”。例20)至例22)皆表“哪里不……”。例20)“此何莫非数也哉”的主语“此”指的是吴与弼因蝎螫头顶而未能在英宗面前显才华这件事,是单数,句意为:这哪里不是天数呢?例21)是针对上文诸侯朝见天子“朝于庙”才合乎“礼”的说法进行反驳,句意为:天子外出巡狩,“诸侯各朝于方岳”,哪里不符合礼呢?例22)“受辜”即受惩罚,句意为:那么受惩罚之日,哪里不是愧悔之时?

清代“何莫非”发展到鼎盛,有三点值得注意:(1)用例增多,共有236例③“汉籍全文检索系统”清代“何莫非”电脑检索显示135例,剔除15次重复出现者,将清吕留良等人编《宋诗钞》中文天祥诗1例归入南宋,将置于明代的《南天痕》(明清之际凌雪所撰)中的1例、置于“民国”的梁启超文中的1例归入清代,得121例;《四库全书》中与“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不重复者有115例。;(2)表“哪里不……”的用例多见,就《四库全书》中的115例而言,表“什么不……”79例,表“谁不……”5例,表“哪里不……”的有31例,表“哪里不……”的比例近27%;(3)文献分布面广,诏书奏疏,史料笔记,政治哲学论著,方志碑铭,游记小说,均可见用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有16例。例如:

23)今日之会,良非偶尔。天后得印而有遭逢,何莫非太阴主提携之力?(吕熊《女仙外史》第十四回,第328页)

24)毕吏部道:“你说李青莲饮酒无益,那《清平调》三章,何莫非酒中来者乎?足下不饮酒,请问诗稿如青莲否?”(刘璋《斩鬼传》第九回,第178页)①例中“说”字原无,据长江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斩鬼传》第95页补。

25)本参赞先知号哲,见远为明。念尔辈蛙虽井底,何莫非孝子顺孙;雀且朝飞,宁不知宸居帝室?爰请命于督抚,将待尔以生全。(庾岭劳人《蜃楼志》第二十一回,第220页)

26)吾女求凤数年,一无所就,孰意令郎到舍,二人暗里交质,何莫非天假良缘?(魏文中《绣云阁》第二十五回,第402页)

27)不料赤鲤负义忘恩,突于一朝将吾二人责打而去,夫妇在洞,几为莩死,何莫非赤鲤所害乎?(魏文中《绣云阁》第一百一十四回,第1622页)

这5例均出自小说。除例25)表“谁不……”外,其它4例均表“哪里不……”。

“五四”以后,“何莫非”衰落。“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之“民国”部分收录文献70种,仅见2例,1例出自梁启超1901年10月发表在《清议报》上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例出自1935年成书的韦千里《千里命稿》。另外,刘武1948年撰成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汉籍全文检索系统”放在“先秦”部分,其中有2例。梁启超例应归清代,“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五四”后用例仅3例。例如:

28)老子之“塞其兑”,文子之“闭四关,止五遁”,其义均同。即释氏之“空六尘,净六根,戒贪嗔痴”,亦何莫非此义也?(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德充符第五》,第108页)

总起来看,“何莫非”始见于北宋,到南宋就已经流行开来,历元明至清而发展到鼎盛。在发展过程中,表“哪里不……”的用法比例逐渐上升。这一用法比“什么不……”、“谁不……”两种用法的抽象程度高,其比例上升,体现“何莫非”组合发育程度的提高,符合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五四”以后,这一组合就走向衰亡了。

三 内部构成和生成机制

表反诘的“何莫非”内部构成如何?它是怎样生成的呢?

先秦时期,“何”是疑问代词;“莫”主要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有时用作否定副词;“非”主要用作否定副词,有时用作动词。

根据上面对“何莫非”意义的分析可知,这一组合三个构成成分就其来源说,“何”是疑问代词,“非”肯定不是动词而是否定副词。这一组合的意义实际上是疑问代词所表达的“什么”、“谁”、“哪里”加上否定形成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组合中的“莫”是什么词性?起什么作用?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这一组合的内部构成有三种可能:“何+莫+非”,“何+莫非”,“何莫+非”。三种可能当中正确答案到底是哪一种呢?

下面先考察“何莫非”的内部构成。

上述三种可能中第一种可能可以排除。“何莫非”反诘句是以“什么不……”、“谁不……”、“哪里不……”这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可是,如果“何”、“莫”、“非”是三个词,三者以对等地位组合,那么,无论“莫”是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还是用作否定副词,“莫”和“非”都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是肯定,疑问代词“何”加上肯定构成反诘句就是表否定,这与“何莫非”反诘句表肯定明显不符。

第二种可能性也可以排除。因为大约从唐代起,“莫非”成为语气副词,表测度,意为“该不是”;至明代,“莫非”又产生表反诘的用法,意为“难道”。无论是“该不是”义的“莫非”,还是“难道”义的“莫非”,位于“何”后都难以构成“什么不……”、“谁不……”、 “哪里不……”的反诘表达。

剩下的可能只有第三种了。南宋之后文献中的“何莫而非”、“何莫而不”组合为第三种可能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南宋前期,文献中就出现了“何莫而非”、“何莫而不”的组合:

29)此乃人道正理,以行于世,而人自乐亲之,四海之内,何莫而非兄弟?是则何孤立之忧乎?(张栻《癸巳论语解》卷六,第265页)

30)论性之本则一而已矣,而其流行发见人物之所稟,有万之不同焉。盖何莫而不由于太极?何莫而不具于太极?是其本之一也。(张栻《癸巳孟子说》卷六,第477页)

张栻(1133-1180)与朱熹同时,他的《癸巳论语解》、《癸巳孟子说》均成书于1173年。在朱熹与弟子的问答中出现“何莫非”,在张栻的著述中出现“何莫而非”、“何莫而不”,三种组合同时代出现,这是很值得关注的。这1例“何莫而非”、2处“何莫而不”均表反诘,与“何莫非”用法相同。

下面再举几例张栻之后“何莫而非”、“何莫而不”的用例:

31)阴阳之忒其节,雨旸之失其宜,何莫而非我也?(欧阳汉老《禹汤水旱何由》。魏天应编选《论学绳尺》卷四,第245页)

32)清浊高下,抑扬徐疾,何莫而非自然之音哉?(李祁《周德清乐府韵序》。《云阳集》卷四,第671页)

33)凡所以为民祛患除弊兴利而致福者,何莫而非先事之祷,而何俟于今日?(王阳明《答佟太守求雨》。《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一,第881页)

34)《图》《书》出矣,圣人若何而则之?……是其变化无穷之妙,何莫而不本于《图》乎?……是其先后不易之序,何莫而不本于《书》乎?(王阳明《山东乡试录序》附《山东乡试录·易》。《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第931页)

35)此外王朝乡国、冠婚丧祭、贡献燕享,凡礼乐之所有事,何莫而非教也?(何孟春《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卷六,第71页)

例31)是南宋晚期的用例,例32)是元代的用例,后3例都是明代的用例。这些“何莫而非”和“何莫而不”,意义也都与“何莫非”同。

总之,“何莫而非”、“何莫而不”与“何莫非”同时并用,意义均与“何莫非”同,这有力地证明,“何莫非”的内部构成是“何莫+非”。

接下来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何莫非”组合中的“莫”是什么词性?起什么作用?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是从“莫”与“非”的关系着眼,一是从“何”与“莫”的关系着眼。

从“莫”与“非”的关系着眼,可以设想:“莫”为否定副词,但与“非”不是构成双重否定,而是构成同义叠合,起强化语义表达的作用。

“莫”作为否定副词,在先秦即与“何”组合成“何莫”。“何莫”先秦可见2例:

36)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

3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例36)意为: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何莫”是“为什么不”,是反诘,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应该学习《诗经》。例37)朱熹《四书集注》曰:“言人不能出不由户,何故乃不由此道邪?怪而叹之之辞。”根据朱熹的解释,此例“何莫”同例36),也是“为什么不”之意,表反诘。秦汉以后,“何莫”历代都见使用,意义均同先秦,用于反诘,表肯定。

如此说来,“何莫”即“何不”,“何莫非”中“莫”与“非”同义叠合,整个组合还是“何不”,因此可以表达“什么不……”、“谁不……”、“哪里不……”等义。但是,显而易见,这一设想面临两大障碍。一是就结构言,“何莫非”是“何莫+非”,表达同一意义的还有“何莫而非”、“何莫而不”,“莫”与“非”不是直接组合,换句话说,“莫”与“非”是跨层的,这种情况,叠合的可能性极小;一是就意义言,两个否定词组合一般是构成双重否定,叠合为一重否定的可能性极小。

从“何”与“莫”的关系着眼,可以设想:“莫”为代词,与“何”发生了语义方面的某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按裴学海的说法,应属同义叠合;而我们则倾向于认为是词义吸纳融合。

裴学海在《古书虚字集释》卷十中说:“‘莫’犹‘何’也。古谓‘何’曰‘莫’,即今之谓‘何’曰‘蟆’也。(通书蟆作么)‘莫’为‘蟆’之古音。《韩非子·难一篇》:‘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也。’上‘莫’字训‘何’。”如果裴氏的说法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何莫非”的生成机制就有可能是“何”“莫”同义叠合,然后加上“非”。可惜,裴氏释《韩非子》此处“莫”为“何”即使可以成立,也只是孤例。

我们认为,“何莫非”语义的生成很可能是“何”“莫”二词词义吸纳融合的结果。“莫”在先秦是常用的否定性无定代词,意为“没有谁”、“没有什么”。从先秦开始,文献中可见“莫非”组合,最早的是《诗经》中的2例:

38)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莫非”是“没有什么不”、“没有谁不”,用于陈述句,以双重否定表肯定。语言表达中需要特别强烈的肯定时,往往用反诘句。在“莫非”基础上要增加肯定强度,就会前加“何”构成“何莫非”反诘表达。上文例1)杨至自己所记是“莫非道也”,李方子所记则用“何莫非道”,两人的表述基本意思一样,但后者用反诘方式表达了强度更高的肯定,不容置疑。类似的还有下面几例:

39)自此而下至于文王,其眉寿无有害者,莫非此理也。(南宋·时澜《增修东莱书说》卷二十五《无逸》,第370页)

40)其所以迎刃破竹者,何莫非此理?(南宋·吕祖谦《与陈同父》。《东莱外集》卷六,第423页)

41)皇天无私赞经纶,率土何莫非王臣?(明·江敬弘《东屯吏》。明·陈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五十,第652页)

42)何莫非王土?而困此两郡民乎?(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八十五,第360页)

例39)实际上也是吕祖谦语,可与例40)比对;例41)、42)可与例38)比对。“莫非此理”对“何莫非此理”,“莫非王土”对“何莫非王土”,“莫非王臣”对“何莫非王臣”,都是加“何”后表达的基本意思相同而表肯定的强度大大提高。

“莫非”加上“何”后基本意思不变,应该是“何”“莫”之间发生了以“何”为主体的词义吸纳融合。“莫”为否定性无定代词,意为“没有谁”、“没有什么”,这与疑问代词“何”表“什么”、“谁”意义上有相同点,因此,在“何莫非”组合中,“何”吸纳融合了“莫”的相关元素,使“何莫”成为表“什么”、“谁”的合成体,“非”表否定,这样就形成了“何莫非”以“什么不……”、“谁不……”、“哪里不……”的反诘形式表强式肯定的特点;也正因为“何莫”成了表“什么”、“谁”的合成体,于是才有“何莫而非”、“何莫而不”等组合。

综上所述,“何莫非”产生于北宋,在清代发展到鼎盛;它仅用于反诘句,表达“什么不……”、“谁不……”、“哪里不……”等义;它的内部构成是“何莫+非”;它的语义生成机制很可能是:“何”“莫”之间发生了以“何”为主体的词义吸纳融合,“何莫”成为表“什么”、“谁”的合成体,与“非”组合,以反诘形式表强式肯定。

【附记】本文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2010年11月,厦门大学、武夷山)上宣读,承蒙董志翘、王云路、刘传鸿、楚艳芳等学者提出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董志翘、蔡镜浩 1994 《中古虚词例释》,吉林教育出版社。

刘坚、江蓝生等 1992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语文出版社。

卢烈红 2012 “莫非”源流考,《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

主要引用书目(依音序排列):

(1)《北游集》,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87册。(2)《敝帚稿略》,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8册。(3)《春秋正传》,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67册。(4)《大易粹言》,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册。(5)《东莱外集》,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0册。(6)《封神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新1版。(7)《黄氏日抄》,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08册。(8)《嘉禾志》,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566号,1983年。(9)《癸巳论语解》,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9册。(10)《癸巳孟子说》,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9册。(11)《论学绳尺》,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58册。(12)《明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3)《女仙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0年。(14)《澎湖纪略》,台湾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一辑,1984年。(15)《申斋集》,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04册。(16)《蜃楼志》,漓江出版社,1994年。(17)《书义矜式》,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8册。(18)《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9)《文山集》,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84册。(20)《文献通考》,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13册。(21)《吴文正集》,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97册。(22)《无锡县志》,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92册。(23)《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53册。(24)《西塘集》,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17册。(25)《新安文献志》,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75册。(26)《行水金鉴》,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81册。(27)《绣云阁》,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0年。(28)《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0337册,1937年。(29)《元诗选二集》,中华书局,1987年。(30)《云阳集》,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19册。(31)《增修东莱书说》,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7册。(32)《斩鬼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0年。(33)《郑所南先生文集》,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1985年新1版。(34)《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94年。(35)《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古籍出版社,1958年。

猜你喜欢
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最有思想的句子
Stabbing Pain with Words
最有思想的句子
经史子集——《四库全书》
论《四库全书》及《总目》对戏曲研究和学科建立的影响
商务印书馆120年
商务印书馆喜迎120年大庆
藏书楼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