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树 先,田 海
(1.华中科技大学 国学研究院,武汉 430074;2.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89)
民以食为天,跟吃喝有关的词语,数量多,来源亦复杂。表示吃的词语,很容易派生出其他的意思,人们常拿饮食来表达喜悦或烦腻等意思。这是因为人类的吃,首先是为了生存,同时也是一种体验。相关信息,请参阅黄树先(2010a、2010b)。
【食】*úljµg,*ljµgs//*Gljµ(k,*k-lµ(ks,《魏风·硕鼠》:“无食我麦。”给人吃,《集韵》祥吏切。王力先生说,一般动词转化为致动词,致动词变去声,例如“食”“饮”(王力《汉语史稿》,页214-215)。“食”,又作祭祀讲,裘锡圭先生说,祭鬼神可以叫做“食”,鬼神飨祭祀也可以叫做“食”(裘锡圭《读书札记(九则)·说“食”》)。
【饲】*ljµs//*sGlµ(s,《说文·食部》段注:“飤,以食食人、物,其字本作食,俗作飤,或作饲。”裘锡圭先生说,饮食的“食”引申而有喂食的意思(《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后来加注音符“司”,分出“饲”字来表示这一意义(“饲”字本来通于人、畜,“饲”在古书里也作“飤”,《说文》有“飤”,但“飤”训“粮”,似与作为“饲”字异体的“飤”无关)(裘锡圭《文字学概要》,233页)。
【飤】*ljµgs//*sGlµ(ks,同“饲”,《说文》:“飤,糧也。从人、食。”段注:“以食食人、物。本作飤,或作饲。”字或作“飴”,《集韵·志韵》祥吏切:“饲,《说文》:粮也。或从司,亦作飴。”吃和粮食的关系,比较藏文bʑes-pa“吃(敬语);食物”。
王力先生说,“食”有四个意义:第一是吃,第二是给人吃(使食),第三是饭,第四是粮食。本来都读入声,乘力切,后来第二、第三两个意义读去声,祥吏切。第二个意义另写作“飤”“飼”。但是“飼”的意义也变窄了,变为饲养牲畜了(王力1982:258)。沙加尔也说,有不少例子反映*s-从动词派生名词,例如:“食”*bm-lök>zyik:“食”*bs-lök-s>ziH(沙加尔 2004:82)。
【豛】*Gweg,《玉篇》:“豛,齧豕也。”营只切。
汉语“食”字,见于早期文献,表明这是个很古老的词语。汉语“食”字可以跟以下亲属语言比较:
藏文 rgjags“食物”,“食”可拟*úljµg(藏文 brgjags对汉语“糒”*brµgs)。其使动式*súljµgs“飼”正好因sú->z变入中古邪母(郑张尚芳2003:154)。
藏语(b)rgyags(*ryaks)“食品,粮食”,汉语“飤”*ryöks,rjöks/zjï-(食物)。还有另一个方言形式:“食”*ryök,rjök/dz@j«k(/z@j«k/)(Bodman 1980/1995:112)。
汉语“食”*N-lj«k>*dj«k>dz@j«k(比较“食”字另读*l«ks>i,可见有 l-音来源),“饲”*s-lj«k>*lj«k>zï。上面的构拟显示“饲”(*s-lj«k)是“食”(N-lj«k)的使动式(龚煌城2004b)。
龚煌城先生认为汉语“食”,可能跟藏缅语“舔”*lyak 有联系:“食”*N-lj«k>*dj«k>dz@j«k,“饲”*s-lj«ks>*lj«ks>zi,比较藏文ldag-pa<*N-lag“舐”(参看Matisoff教授所构拟的原始罗罗缅语*lyak“舐”//lyak“喂动物,饲”。Benedict 1972:48,注释 157)(龚煌城 2004c)。
【蝕】*úljµg//*Gljµ(k,虫蛀,《淮南·说林》:“月照天下蝕於詹诸。”
【齝】*lhµ,*hljµ//*kh-lµ(,*qhljµ(,《说文》:“齝,吐而噍也。”丑之、书之切。字或作“呞”,《小雅·无羊》:“尔牛来思,其耳湿湿”。传:“呞而动其耳湿湿然。”释文:“呞亦作齝。郭注《尔雅》云:食已复出嚼之也。”
【呹】《玉篇》:“呹,牛羊呞草貌。”《集韵》弋质切。
【䭒】*slµg//*sqlµµ(k,《集韵·职韵》:“䭒,食也。”相既切。
【即】*/sµg//*tsµ(k,《说文》:“即,即食也。”《易·鼎》:“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集韵·屋韵》方六切/屋非:“,食也。”
【】《玉篇》力谷切:“,食也。”
【】*phrµg,《原本玉篇》:“,饱也。”芳逼切。郑张尚芳先生说,“”,芳逼切phök<*phĵk,对应藏文brgjags“饱”(郑张尚芳2003:149)。
【糒】*brµgs,“食”比较藏文 rgjags“食物”,可拟*úljµg(藏文 brgjags对汉语“糒”*brµgs)。其使动式*súljµgs“飼”正好因sú->z变入中古邪母(郑张尚芳2003:154)。潘悟云先生也有类似的比对:李方桂(1959)曾把藏文的-rgj-的古代形式构拟作*-rj-。而藏文一部分的-ja-可能来自*-e-。藏文brgjags<*bregs“行军之干粮”对汉语“糒”*brµ(ks(潘悟云2000:223)。
【畜】*hlug//*qhu(k,《广雅·释诂一》:“畜,养也。”许竹切。“畜”,畜生,动词喂养。还可比较“豰”,《说文》:“豰,小豚也。”也作动词,喂猪,《集韵·候韵》居候切:“豰,啖猪也。”动物跟喂养可以共用一个语言形式,参见黄树先(2012)。
底下这几个字词,作“飽声”讲,应该跟“食”有关系,特别注意底下“喝”字。
【噫】*qrµµgs,《说文》:“噫,饱食息也。”段注:“飽出息也。各本作飽食,今依《玉篇》《众经音义》订。”乌界切。字或作“欬”,《集韵·怪韵》:“噫,《说文》:饱食息也。或作欬。”包拟古的比较:藏文 sgreg,过去时 sgregs“打嗝”,汉语“噫”*sgr«ks,*skr«ks,/r«ks//a(i“打嗝”(Bodman 1980/1995)。
【噯】《玉篇》:“噯,噯气。”《集韵》於盖切。
【】*qreeg,*qraag,《玉篇》:“,饱声也。”於革、乌格切。晚期文献作“呃”,朱震亨《丹溪心法·咳逆》:“咳逆为病,古谓之噦,近谓之呃。”潘悟云先生拿“”对藏文sgreg“吐气,反胃”(潘悟云 2000:211)。
【䬵】*qraags,《广韵·夬韵》:“䬵,通食气也。”於犗切。
【餩】*qµµg,打嗝声,《广雅·释言》:“餩,䭇也。”疏证:“噎与䭇同。”爱黑切。
【䭇】*qiig,《玉篇》:“䭇,或噎字。食不下也。”《集韵》一结切。
【侅】同“噎”,《集韵·咍韵》:“饮食至咽曰侅。”古哀切*kµµ、苦哀切*khµµ、胡改切*grµµ/。
【唉】《广韵·骇韵》於骇切:“唉,饱声。”
汉语上面这组字,可跟底下亲属语言比较:藏文sgregs-pa“打饱嗝”,汉语“嗝”*krik;藏文ig-ka,skyigs-bu“打冷嗝”,汉字“呃”(施向东2000:47、108)。
这个词族是个很庞大的系列,包括的字词很多,读音大体都是收闭口音,声母以喉音为主。
【猒】*qem,*qems,《史记·货殖列传》:“原宪不猒糟糠,匿于穷巷。”索隐:“猒,饱也。”於艳切。
【饜】*qem,*qems,《玉篇》:“饜,饱也。”《孟子·离娄》:“良人出,则必饜酒肉而后反。”俞敏先生拿汉语“饜”跟藏文n#oms“满足,饱足”比较(俞敏1989)。邢公畹先生拿“猒”跟侗台语比较:“猒”也写作“饜”,上古音为谈部影母字*/jiamÞ>/jiæmÞ,可与台语*/imÞ比较(邢公畹2000b)。泰语/im5<*/-“饱”,比较汉语“猒”(邢公畹1999:300;邢公畹2000a)。表明汉语的“饜”是十分古老的词语。
【含】*gµµm,《说文》:“含,嗛也。从口,今声。”龚煌城先生拿汉语“含”字,跟藏文’gam“放、扔到嘴里”比较(Gong 1980:479)。沙加尔的比较:原始南岛语gem“握在拳头中”(Maranao语“含在口中”),词根-gem“抓在拳头里”,上古汉语“含”“函”(沙加尔《论汉语、南岛语的亲属关系》,96页)。泰语/om1<*/-“含”,比较汉语“唵”。金文有“含”字。“含”也写作“唅”(邢公畹1999:310)。
【唅】*qhµµm,《广雅·释言》:“唅,唵也。”疏证:“谓掌进食也。今俗语犹谓掌进食曰唵。”火含切。
【唵】*qoom/,《玉篇》:“唵,含也。”《广韵·感韵》:“唵,手进食也。”乌感切。
【嗛】*kheem/,《说文》:“嗛,口有所衔也。”乎监切。《尔雅·释兽》:“寓鼠曰嗛。”注:“颊里贮食处。”苦簟切。字或作“咁”,《集韵·衔韵》:“嗛,《说文》:口有所衔也。或作咁。”王力先生说,“含唅琀銜函涵嗛”是同源字(王力1982:605)。
邢公畹先生的比较:“(咬一)口”,傣雅语kam2,西双版纳傣语kam2,德傣语kam2,泰语kham2<*g-,比较汉语“嗛”。藏文úgam“干吃(糌粑)”,可以比较(邢公畹1999:295)。
【】*khluum/,《说文》:“,食不满也。”苦感切。《广雅·释诂》二:“,贪也。”
【歉】*kheem/,*khreem/,《说文》:“歉,歉食不满。”苦簟、苦减切。收成不好也叫“歉”,可比较“飢饑”,也有饥饿、歉收两个意思。
【䭠】小吃,《广雅·释言》:“䭠,叽也。”《集韵》兼忝切/忝见。
【啗】*l’aam/,*l’aams//*g-lam æ,*g-lams,《说文》:“啗,食也。读与含同。”徒感、徒滥切。王观国讨论了“噉啖啿”三字,他以为:诸家字书同音徒滥切,又同音杜览切,虽有二音切,其义则同为噉食之字(王观国《学林》卷九“啖”条,页295)。潘悟云先生说,“啗”,徒敢切,自动。另一读徒滥切,以食喂人(潘悟云1995/2002:56)。
【啖】*l’aam/,*l’aams//*g-lam æ,*g-lams,《说文》:“啖,噍啖也。”徒敢、徒滥切。字或作“啿”,《唐语林·德行》:“肃宗徐举饼啿之。”《集韵》徒感切。
【腅】*l’aams//*g-lams,《广韵·闞韵》:“腅,相饭也。”《集韵·闞韵》:“腅,相饮也。”徒滥切。
【餤】*l’aam//*g-lam,进食,《尔雅·释诂》:“餤,进也。”《集韵·闞韵》:“啗,《说文》:食也。或作餤。”徒甘切。
【嘾】*l’µµm///*g-lµm æ,《说文》:“嘾,含深也。”徒感切。
【貪】*lhuum 【嗿】*lhuum///*kh-lµm æ,《说文》:“嗿,声也。《诗》曰:有嗿其饁。”他感切。 【喊】*qhaam/,*qhrµµm/,《法言·问神》:“狄牙能喊,狄牙不能齐不齐之味。”“喊”指尝味。呼览、呼豏切。 【䶢】《说文》:“䶢,齧也。”《广韵·洽韵》:“䶢,噍声。”苦恰、古洽切。 【衔】*graam,《周礼·大司马》:“遂鼓行,徒衔枚而进。”《释名·释车》:“衔,在口中之言。”字或作“啣”。 【嚂】*g·raams,《集韵·阚韵》:“嚂,食貌。”《战国策·楚策》四:“今夫横人嚂口利机。”卢瞰切。 汉语里,存在*-m~*-p交替。 【呷】*qhraab,“呷”字见《说文》,指声音嘈杂,当吃喝讲出现在中古。柯蔚南拿汉语“呷”藏缅语*hap比较:藏文hap“满嘴”,缅语hap“啃”,彝语hap“咬”(W.S.Coblin 1986:43)。 【】《集韵·合韵》渴合切/合溪:“,齧也。” 【嗑】咬,古盍切。明代用例。“嗑”,《说文》读若甲。陆志韦先生(1999:296-297)有讨论。 【】《玉篇》:“,饱也。”《集韵》胡瞎切。 【噲】*khroobs,《说文》:“噲,咽也。读若快。”苦夬切。 【䭂】《广韵·缉韵》:“䭂,食饱。”於汲切。 【饁】*Grab,《说文》:“饁,饷田也。《诗》曰:饁彼南亩。”祭祀,《周礼·大司马》:“致禽饁兽于郊。”裘锡圭先生说,很可能“饁兽”与“祭禽”同义,就是为了谢罪以食物祭祀禽兽(裘锡圭1996)。 【】《玉篇》:“,豕食。”《集韵》侧洽切。 【】*shreeb,《玉篇》:“犬食也。”楚洽切。 【嗒】*tuub//*k-lop,《玉篇》:“嗒,舐也。”都合切。 【】*t-kuub/kl’,《玉篇》託盍切:“,犬食也。” 【】《广韵·合韵》:“,犬食。”都合切。 【呫】*theeb//*kh-lip,尝,啜,《仪礼·士相见礼》:“徧尝膳。”注:“今云呫尝膳。”释文:“呫,尝也。”他协切。包拟古拿汉语“呫”*hnep,thep/thiep,跟藏文snyab“咂嘴”比较(Bodman 1980/1995:167)。 【嚃】*lhuub//*kthup,《礼记·曲礼》:“毋嚃羹,毋絮羹。”注:“嚃为不嚼菜。”疏:“人若不嚼菜,含而歠吞之,其欲速而多,又有声,不敬,伤廉也。”钱大昕说此“嚃”,即《说文》“”字(《经典释文考异》)。 【狧】*lhaab//*thap,《说文》:“狧,犬食也。读若比目鱼鲽之鲽。”吐盍切。 【餌】*njµs,《广雅·释诂》三:“饵,食也。”施向东先生拿“饵”字跟藏文nyod-pa“食物”、snyod,bsnyod“喂、饲、哺”对应(施向东2000:58)。 底下几个字好象有后缀: (1)*-l尾。【宜】*Nral,祭祀,《尔雅·释天》:“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诗》:“与子宜之。” (2)*-g。【䭆】*rnµµg,《说文》:“䭆,楚谓小儿嬾食。”尼厄切。比较以下形式:“吃”,喜马拉雅语支尼瓦里语(Newari)nA,库基-钦语支他多语(Thado)ne#,朗龙语(Langrong)nek,原始藏缅语*na-g(吴安其 2002:187)。 (3)*-n。【餪】*noon/,《广雅·释言》:“餪,馈也。”乃管切。《集韵·换韵》奴乱切:“婚三日而宴谓之餪。” (4)*-m尾。【䭃】*njµm/,《玉篇》:“䭃,饱也。”如甚切。 【䬯】*neem,《说文》:“䬯,相谒食麦也。”奴兼、女廉切。 【呥】*njam,《荀子·荣辱》:“呥呥而噍,鄉鄉而饱已矣。”注:“呥呥,噍貌。噍,嚼也。”汝盐切。沙加尔的对应:原始南岛语nam¤am“尝,美味的”,词根-¤am“美味、可口的”;上古汉语“呥”(咀嚼)(沙加尔1995:83)。吴安其先生提供了更多的南岛语资料:“喝”,泰雅语n«buw,布农语Xud,鲁凯语uNul,印尼语minum,汤加语nu,马尔绍夫ira#k,原始南岛语*mimah(布拉斯特构拟)。“喝”,原始南岛语的形式应为*inum,是“水”*num的派生词。布拉斯特把原始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的“喝”构拟为*inum,“水”拟为*danum。泰雅语“喝”的古词根当为*num,-b<*-m。汤加语丢失-m(吴安其2006:92)。 (5)*-N尾。【喁】*NoN,《说文》:“喁,鱼口上见。”鱼容切。还有“䭢”字,《集韵·耕韵》:“䭢,食也。”女耕切/耕娘。似可跟以下亲属语言比较:“吃”,原始苗语*noNA,布努语nau2,巴哼语naN2,畲语 nuN2,勉语¤en6<*njenC。原始苗瑶语*non-Ä(吴安其 2002:288)。 “吃喝”类词语,不少由其他词语派生而来。 (1)“吃喝”类词语,不少来自嗌咽等表示颈的字,也就是说这些表示吃喝的字词,来源于颈部。 【嗌】*qleg,《方言》卷六:“嗌,噎也。”《集韵》乌懈切。字或作“益”,同“嗌”。 【噎】*qiig,《说文》:“噎,饭窒也。”乌结切。 【齸】*qleg,*lig//*k-li(k,反刍。《说文》:“齸,鹿麋粻。从齒,益声。”段注:“《释兽》曰:麋鹿曰齸。释文云:字或作嗌。按:嗌,咽也;咽,喉也。郭云:䶗食之所在,因名之是也。然则齛与齝同,言其自喉出复,故字从齿,嗌嗉嗛则皆自其藏食之处言之,字只从口,嗌或作齸者,盖亦谓出嚼之也。”王力先生也说,“嗌齸咽嚥噎(䭇饐)㖶欭”等字同源(王力1982:268)。 “咽”是咽喉,也可发展出吃喝义。 【咽】*qeens,《孟子·滕文公》:“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字或作“㖶”,《玉篇》:“㖶同咽。”或作“嚥”,《玉篇》:“嚥,吞也。亦作咽。”或作“醼”,《广韵·韵》:“醼,醼饮。古无酉,今通用,亦作宴。”邢公畹先生的比较:泰语klµùn1<*kl-“咽,吞”,比较汉语“咽”(邢公畹1999:431)。 【宴】*qeen/,*qeens,《左传》昭公元年:“赵孟为客,礼终乃宴。”又指酒食物。 【噮】*qWeens,《吕氏春秋·审时》:“而食之不噮而香。”《集韵·韵》:“噮,噮噮,食甘甚也。”乌县切。 【䬼】*qWeens,《说文》:“䬼,厭也。”乌县切。 【侒】*qaan,《说文》:“侒,宴也。从人安声。”邢公畹先生的比较:泰语/aùn1字还有“吃,飨”义。另外,“吃得过饱”也称/aùn1字。汉语“侒”字,《说文·人部》:“侒,宴也。从人安声。”朱骏声说:“疑当为宴之重文。”(邢公畹1999:257)。 【餧】*qrol,《说文》:“餧,飢也。”奴罪切。《广雅·释诂》三:“餧,食也。”於伪切。注意饿跟吃的关系。 【萎】*qrol,《说文》:“萎,食牛也。”於伪切。字或作“委”,《小雅·鸳鴦》:“摧之委之”,笺:“无事则委之以莝。”释文:“委犹食也。”通作“餵”,《齐民要术·杂说》:“(牛)经冬加料餵。”王力先生说,“萎(委餧)餵”是同源字(王力1982:430)。俞敏先生拿汉语“餧”跟藏文or“餧”比较(俞敏1989)。 (2)来自口。“哺”系列可能跟当嘴讲的“辅”有关。 【哺】哺*baas,《说文》:“哺,哺咀也。”《尔雅·释鸟》:“生哺鷇。”注:“鸟子须母食之。”《集韵·模韵》奔模切:“餔,《说文》:申时食。或作哺。” 【餔】*baas,《说文》:“餔,日加申时食也。”《广雅·释诂》二:“餔,食也。”又当喂讲,后作“哺”,《越语》:“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施向东先生拿汉语“餔”跟藏文bro,bro-chas“干粮,口粮”比较(施向东2000:59-60)。原始南岛语se(m)paq“咀嚼”,上古汉语“㕮,哺”(沙加尔1995:80)。 【啄】*rtoog,*toog,《说文》:“啄,鸟食也。”通“咮”,本来就跟“咮”同。竹角、丁木切。“啄”早期的语义可能也是嘴。邢公畹先生的比较:“啄”*trukà:泰语tþik7<*tþ-“(鸟)啄”(邢公畹2000a:546)。泰语sak7<*s-“(鸡)啄”,泰语sak7义为“刺,插”,比较汉语“啄”(邢公畹1999:469)。 (3)来自舌 【喋】rlaab//*g-lep,《九辩》:“凫雁皆唼夫粱藻兮。”洪兴祖补注:“唼喋,水鸟食貌。”《史记·司马相如传》:“唼喋青藻。”丈甲切。 【噬】*djads,《说文》:“噬,啗也。喙也。从口,筮声。”《左传》哀公十二年:“无不噬也。”时制切。这个字可能跟“舌”有关系。 (4)来自烧煮 【飯】*bons,*bon/,《说文》:“饭,食也。”《庄子·田子方》:“故饭牛而牛肥。”《礼记·檀弓》:“饭设饰。”释文:“饭,唅也。”“饭”可能来自“燔”。比较亲属语言:阿昌语、仙岛语pan31“咬”(黄布凡 1992:585)。 (5)来自“钉” 【叮】苏轼《格物粗谈·虫类》:“蜂叮,以野苋菜捣敷之。”当经切。当叮咬讲的词,或来自“钉”,字本或作“釘”,宋罗烨《醉翁谈录·嘲人好色》:“(蚊)择馨香软美之处而釘之。”还可比较下面的“噆”字。 【噆】*shluum/,*/sluub//*skhµm æ,*skµp,衔,《说文》:“噆,嗛也。”叮,《庄子·天运》:“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子答、七感切。蒋礼鸿先生说,《说文》:“鐕,可以缀著物者。”则参切。段注曰:“《丧大记》:君里棺用朱绿,用襍金鐕;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鐕。注:鐕,所以琢箸里也。按今谓钉者皆是,非独棺钉也。”噆鐕古音同侵部,鐕为今之钉,则噆即今之叮也(蒋礼鸿1981:147)。蒋说是也。 (6)来自植物名。植物多供人食用,植物名可用作食物名,演变成动词,当吃喝讲。 【茹】*nja(,喂牛马。《说文》:“茹,飤马也。”《方言》卷七:“茹,食也。吴越之间,凡贪饮食者谓之茹。”“茹”本是草,发展出吃义。同族词有“稰”*sNa,*sNa/,《玉篇》:“稰,食也。”私吕切。比较亲属语言:“吃”,毛南语na4<*naB(吴安其2002:250)。详黄树先(2010a)。 【羞】*snu,《说文》:“羞,进献也。” 【啑】*sraab//*sqrap,《玉篇》:“啑,啑喋,鸭食也。或作唼。”《史记·吕太后本纪》:“始与高帝啑血盟。”所甲切。《集韵·合韵》作答切:“,啖也。或作啑。”或作“唼”,《楚辞·九辩》:“凫雁皆唼夫粱藻兮。”补注:“唼喋,水鸟食貌。”《汉书·王陵传》:“始与高帝唼血而盟。” 白保罗 1972 《汉藏语言概论》,乐赛月、罗美珍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1984年。 包拟古(Bodman) 1980 《原始汉语与汉藏语》,潘悟云等译,中华书局,1995年。 龚煌城 198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Tibetan and Burmese Vowel Systems,《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1本第3分。 龚煌城 2004a 从汉、藏语的比较看汉语上古音流音韵尾的拟测,《龚煌城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龚煌城 2004b 从汉藏语的比较看上古汉语的词头问题,《龚煌城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龚煌城 2004c 上古汉语与原始汉藏语带r与l复声母的构拟,《龚煌城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布凡 1992《汉缅语族语言词汇》,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黄树先 2010a 食物名探源,《民族语文》第5期。 黄树先 2010b 说“享福”,《语言研究》第3期。 黄树先 2012 《比较词义探索》,巴蜀书社。 蒋礼鸿 1981《义府续貂》,中华书局。 陆志韦 1999《说文解字读若音订》,陆志韦语言学著作(二),中华书局。 罗杰瑞 1995《汉语概说》,张惠英译,语文出版社。 潘悟云 1995 对华澳语言的若干支持材料,美国《中国语言学报》1995年单刊。又见:《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潘悟云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潘悟云 2000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钱大昕 《经典释文考异》,《钱大昕全集》第1册,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裘锡圭 1990《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裘锡圭 1996 “祭禽”解,《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上海远东出版社。 裘锡圭 2000 读书札记(九则)(《说“食”》),《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 沙加尔 1995 论汉语、南岛语的亲属关系,石锋编《汉语研究在海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施向东 2000 《汉语和藏语同源体系的比较研究》,华语教育出版社。 王力 1980《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王力 1982《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吴安其 2002《汉藏语同源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吴安其 2006《历史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邢公畹 1999《汉台语比较手册》,商务印书馆。 邢公畹 2000a 台语tþ-、s-组声母的字和汉语的深层对应,《邢公畹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邢公畹 2000b 原始汉台语复辅音声母的演替系列,《邢公畹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俞敏 1989 《汉藏语同源字谱》,《民族语文》第5、6期。 郑张尚芳 2003 《上古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 W.S.Coblin 1986 A Sinologist’s Handlist of Sino-Tibetan Lexical Comparisons,《华裔学志丛书》,辅仁大学出版社。(三)“餌”系列
(四)其他词语派生出来的“吃喝”类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