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左室下壁室壁瘤伴穿孔超声表现1例

2015-12-09 03:33:22于海迪,陈勇,马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4期
关键词:降支室壁瘤心包

病例报告

心肌梗死后左室下壁室壁瘤伴穿孔超声表现1例

于海迪陈勇马勇陈银花袁静杨菲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江苏省扬州市225001

关键词心肌梗死左室下壁室壁瘤穿孔超声表现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4岁,10d前开始出现胸闷、心慌、气喘症状,常在活动时发作,不能平卧,休息后能自行缓解,伴腹膨隆,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出现双下肢肿胀,稍动即有胸闷气喘症状,后转我院治疗。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速;(2)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3)V1~V4R波递增不足;(4)心肌缺血。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增大(左房前后径46mm,左室前后径 62mm),左室下壁心肌变薄,呈瘤样向外膨出,范围约50mm×30mm(图1),呈矛盾运动,其上可见回声中断约6mm。彩色多普勒示回声中断处探及室水平收缩期高速左向右分流(图2、3);三尖瓣见轻度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56mmHg(1mmHg=0.133kPa)。超声诊断:左室下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伴穿孔,三尖瓣轻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实验室检查示:心肌酶谱增高,肌钙蛋白(cTnI)0.198ng/ml。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之第一对角支近段闭塞,回旋支近段及远段60%~70%狭窄,血流TIMI 3级;右冠中段闭塞,血流TIMI 0级。

2讨论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15%,是由于梗死区心肌扩张变薄,心肌坏死、纤维化,少数钙化,左室压力使其逐渐向外膨出所致,常累及心肌各层,绝大多数累及心尖[1]。瘤体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向外膨出,膨出部位室壁运动与左室后壁呈矛盾运动或运动消失,并可随左室压力升高逐渐增大,甚至破裂,并引起心包填塞而导致突然死亡[2]。

本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室下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伴穿孔,与前降支之第一对角支近段闭塞所致心肌节段运动异常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是少见的下壁室壁瘤形成并破入右室,且梗死范围局限,并未直接破入心包,而是累及后间隔致室间隔穿孔[3],故暂时无心包堵塞,左心收缩功能也仅轻度减退,从而暂时保住性命。

参考文献

[1]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5-486.

[2]杨秀霞.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临床价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2):177.

[3]李拥军,都军,苏便苓,等.室壁瘤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18(2):118.

(本文通讯作者:陈勇)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10-22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4-3336-01

猜你喜欢
降支室壁瘤心包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超声诊断室壁瘤切除术后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室壁瘤超声诊断标准?
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CTA对股动脉显著性狭窄后侧枝循环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3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旋股外动脉降支侧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筋膜瓣为预构皮瓣血管载体的解剖*
重庆医学(2014年15期)2014-08-14 11: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