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学报是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学术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也是学术交流的纽带,更是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学报应积极搭建好学术研究的平台,努力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以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高校学报;平台;教学;科研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05-02
一、前言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期刊9000余种,其中高校学报2000余种。高校有重点高校和非重点高校之分。高校学报一般是高等学校主办的,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供各类教学及科研人员展示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学术研究进展的窗口和平台。作为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期刊,高校学报无疑要重点反映本校的理论研究成果。高校学报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创新,而非时尚或教育。高校学报刊登的叙述论文应当是高水平的学术性、科学性论文,也就是能够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引导学术潮流,反映学术研究最新成果的论文,其结论要能经得起时间、实践的检验。然而,普通高校学报上高质量、创新性的论文并不多。高校学报的级别虽然不是因学校的级别而确立,但是无疑重点高校云集了众多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他们的研究更具有前沿性和建设性。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会优先考虑自己高校的学报。因此,他们在学报发表文章,相应的学报名气也会因此大增。而地方高校学报,由于优质稿源不足,要想扩大学报的影响、提高知名度,就必须独辟蹊径,尤其是新升本的地方高校,由于缺乏优势学科,专家队伍尚不完善,就更加需要走特色之路。
二、创办特色栏目吸引优质稿件
地方高校学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具有自己明确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向。在坚持学报办刊宗旨的前提下,同时设有相对稳定的栏目。地方高校学报依据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或者优势学科或地方历史名人来设置栏目,是对高校学报所处的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资源倍感骄傲与深刻理解思考的结果,是对学校学术资源与科研能力的深度挖掘。
特色栏目要保持连贯,要保证稿源的充足性和连贯性,才能取其精华。不管是学术名家还是研究新人,只要其研究成果具有学术价值,不论作者身份如何,都给予发表。
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形成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不少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形成特点:一是以民族文化研究为特色创设的栏目;二是以古地名、古国名、古朝代名称为特色创设的栏目;三是以区域文化为特色创设的栏目;四是以历史政治文化名人为特色创设的栏目。这说明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产生是与其所处的知识环境、地域特征密不可分的。
通过优势学科创立栏目,既可以将本校优秀的专业予以推广,吸引更多专业同行投稿,促进学术交流,又可以督促本校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该学术领域前沿的新知识,与时俱进,通过申报课题、参加学术研讨会、进修学习等途径,不断有创新的成果。这其中包括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创新性的方法、创新性的观点等多方面。这些成果再次形成科研论文,学报为其提供科研成果展示的平台,大家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学报的价值。
通过历史文化名人设置栏目,如果是已故的名人,那么设置相应的研究栏目既是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尊敬与怀念,对后人起到鞭策的作用,也可以邀约这方面研究的专家赐稿,扩大稿源;若是还健在的文化名人,那么还可以邀请该名人担任特邀嘉宾,邀请其将最新的论著刊载在学报上,并邀请同行的专家学者撰写书评或观后感,以此形成研究的思潮,更可以提升学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报相应的稿源也会逐渐增多。名人专家和学报都可以达到双赢。
高校学报要在整体上有长足的进步,有广泛的影响力。办好特色栏目就是高校学报打造高品质期刊和提升刊物学术影响力的必要途径。
三、特聘栏目主持人搭建交流平台
如果一个期刊没有自身的特点,缺乏栏目创新和精心设计,那么不仅会掩盖优势项目和特色文章的光芒,更不利于期刊的发展,而且也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特聘栏目主持人也是扩大栏目建设、提高学术质量、吸引更多优质稿件的途径之一。栏目主持人的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学报》在2000年提出的,他们也是从当年的第一期开始采用栏目主持人这一特色的办刊方式。之后很多高校学报都相继推出栏目主持人。邀请该学术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担当栏目主持人,是学术期刊及特色栏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例如《滨州学院学报》“孙子研究”栏目,就聘请了中国孙子研究的权威人物——赵海军博士担任栏目主持;《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客家研究栏目”聘请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合办;《唐都学刊》“伦理学研究”栏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教授担任栏目主持。上述举措大大提高了刊物和栏目的知名度,也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稿件,很多文章都被相继转载或收录。
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栏目主持人是增强学报栏目力量的较好办法,他们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他们在本学科和本专业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对本学科的前沿学术信息有较全面的了解。凭着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洞察分析,熟知前沿的学术信息。同时作为专家学者的栏目主持人有其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优势,他们有自己的学术团队,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吸引一大批的优质稿件。
近年来,日益激烈的期刊同质化现象加剧了竞争,期刊的竞争逐步由发行量竞争、质量竞争升级为特色竞争。但是,学术期刊千篇一律的现状使得其生存与竞争的能力相当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各个学报编辑部可以邀请知名学者担任栏目主持人。既可以利用名家的知名度吸引优质稿源,也可以通过专家的宣传,将他的学生或者同行的优质稿件吸引到刊物。
学术重在交流,才能发展,高校学术期刊要做到栏目的创新和深入,就要扩大办刊视野,把组稿约稿的范围扩大到国内甚至海外,吸引国内外学术同仁参与探讨,甚至形成学术争鸣,最终逐渐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力量,为学术期刊保证充足的优质稿源。
当然,我们更加期望高校学报能够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
四、做好外联工作吸引优质稿件
打造优势学科,不仅仅是学校和院系要积极努力的,学报编辑部作为高校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积极为学校的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报的宗旨就是要为学校的发展和科研做好服务。因此,学报编辑部要积极与校内外专家学者取得联系,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和他们的研究进展,同时利用校内专家学者的学术背景,积极争取校外专家甚至海外学者的相关优质稿件,以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带动本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潜力,吸引、鼓励本校教职工和科技工作者把优质稿件投向本校学报;另一方面,要围绕本校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定位,有选择地吸收优质外稿,尤其是要向国内外名牌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约稿,以带动本校相应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在办刊工程中,高校学报要坚持“开门办刊”的办刊思路。打破学报一贯的“内向式”、“被动式”的办刊模式。坚持实行开门办刊,积极约稿。既要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学科,又要注重与学科建设紧密联系,鼓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编辑应在掌握学科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论坛、编辑实务培训等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主动地向校内外专家约稿,精心编辑、集中刊发具有先进研究水平的或具有建设性的、和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也有助于壮大学报的作者队伍,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整体水平。学报编辑要加强与本校校内学科带头人、基金项目或课题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课题进展情况,对专家学者的优质稿件优先发表。全面提高刊物质量,凸显品牌特色。
五、总结
高校学报要提升办刊品位、扩大影响,就必须对栏目的选题及策划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学习和分析各大优秀高校学报的办刊经验来看,凡是知名度高、影响较广泛的学术刊物,几乎全部独具匠心地设置了具有个性优势的特色栏目并且有特邀专家担任栏目主持人。
作为高校学报,应以服务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为己任,为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提供平台,不断努力,突出自身特色,办出精品期刊。
参考文献:
[1]邓秀林.特色栏目与高校学报的生存发展问题浅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仲圆.发挥地域优势构建特色栏目[J].价值工程,2012,(3).
[3]陈红娟.普通高校学报优秀稿源严重流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刘建朝.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3,(4).
[5]木星.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
[6]王小风.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设置的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6).
[7]罗清恋.依托学科 突出特色 服务地方——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发展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2).
[8]王珊.论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9]于涛.浅谈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
[10]钟俊昆.学术期刊栏目主持人制:背景、现状与路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