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浅谈

2015-12-08 09:28孔淑贞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校

孔淑贞

摘要:介绍了部分高校教学科研现状以及造成高校课堂教学水平低的原因,提出了任课教师的因素即重科研轻教学这一理念导致教学水平低的观点。从任课教师的理念、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高校制度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指出了从纠正重科研轻教学观念、多设立教学奖、建立培养青年教师的长期平衡机制以及改善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来平衡科研与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奖;课堂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005-02

一、高校教学科研现状

高校课堂教学都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然而当今高校课堂教学却有时没有尽其应有的职责,传统教学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现象依然盛行;教师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收器,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仍旧缺乏实效。在一些高校看来,课堂教学是学生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和巩固书本知识,就是以讲授和学习为主。原本应该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却演变成了单调、机械和知识灌输的技能训练。“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1]课堂上教师只在乎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而不在乎学生能否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也不重视在课堂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和态度。中国学生由内力促使在课堂上去学习的人较少,大多是在外力的压迫下去学习,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学习是知识的堆积,过程是反复的机械训练。在高校,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良这一现象比较普遍。由于互联网、网络游戏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加之高校学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部分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努力学习,其余部分学生只关注能否拿到学分。一旦失去了课堂教学中主体的配合,教学也就失去了基础。除了学生的因素之外,任课教师的因素也比较突出。目前许多任课教师的知识、技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课堂内容非常陈旧,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赶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更说不上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尤其是很多年龄较大教师,他们掌握的知识、教学经验以及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对教师来讲需要进行教学知识、方法与理念的补充与革新。

二、轻视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1.科研重于教学的理念。一直以来高校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就存在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教师同时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能相互促进和补充;一部分人认为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同时做两方面工作会相互影响,很难都做好;一部分则认为两者是不同的事业,教学重在传播知识,科研重在发现知识。目前很多高校在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时候出现了导向偏差,存在轻教学、重科研的问题,许多教师为了评职称,把大量时间花在科研中,轻视教学质量,追求科研成果的多少、论文发表的数量,把课堂教学放在第二位,不注重更新教学内容、方法,缺乏高校教师应有的责任感。

2.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市场经济给我们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的理念带出的问题,其中存在着实际经济地位与理论经济地位的反差、实际报酬与成就的反差。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实际工资收入仍旧处在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而部分高校教师对金钱、名誉看得很重,导致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反差,致使他们对人生前途产生悲观情绪,缺乏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不能专心于教学工作。另外高校的教学工作量较大,教学任务繁重;职称评定对教师产生的压力,使得一部分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之外,忽略了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再有拜金主义的流行,个人主义思想的膨胀。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也侵蚀了高校文化,导致一部分教师的思想变得混乱,素质也逐渐降低。如今一些教师经常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在校外兼职,完全不能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到课堂教学上去,出现作风浮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现象以及团队意识淡漠、个人主义膨胀等问题。然而,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也远没达到与教师作用一致的高度。高校教师待遇偏低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

3.高校相关制度影响。高校的一些评价和考核制度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等紧密联系,不但影响了教师对职业的认知,还关系到教师的发展前景和生存质量,对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心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国家相关政策一再要求高校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目的是要改善高校轻视教学的这一现状,但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科研和教学是推动高校进步的两大动力,两者不可偏废,大学教师应该同时拥有教学和科研能力。但是,面对如今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高校对教学理应给予更大关注。

三、平衡教学科研的思路

1.纠正重科研轻教学观念。针对很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这种现象,高校必须将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摆正,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与教学并重,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理念,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作为高校发展的方向。另外,高校应制定激励机制来纠正教师的观念。首先制定鼓励教学的激励机制,实行以课程学时学习为依据的教学定编办法。过去的教学定编办法主要是根据在校学生的数量定编,导致的结果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少的专业开课却多,投入人力便多,但是教学编制算不上去,没有规矩效应;学生多的专业,虽说开课少,投入教学少,但教学的编制多。因此,要合理反映各院系在教学上的人力投入情况、承担教学任务,就需要实行以课程学时为依据的教学定编办法。鼓励任课教师多开课、开新课,甚至重复开课,增加课程资源,这样利于学生选课,增强办学的活力。

2.多设立教学奖。建立教学奖励体系。与科研的奖励相比较,教学方面的奖励并不能起到很强的激励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学奖励体系很有必要。高校可以把教学附加津贴加入到岗位津贴中,对教学名师给予优惠政策,在岗位津贴、职务聘任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这对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3.建立培养青年教师的长期平衡机制。教学实践性很强,要提高教学水平,离不开讲台的操练。教师只有到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教学的体验、感知,并反思升华,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我们不但要关注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更要重视青年教师入职后的成长。青年教师需要把课堂教学与自己的特点结合起来,不能简单地在教学观摩中移植或模仿。目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高校的教学主力,他们的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介于此,高校应着眼于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可以开展岗前培训;完善教学指导体系,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实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青年教师研究教学,潜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改善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部分高校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根据既定的项目和程序给任课教师的授课评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以及实践依据。但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只由学生一个主体来完成。高校课堂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具有许多可以量化的特征,但这些特征用量化的指标来准确地界定是比较困难的,而很多评价指标在确定过程中通常出现简单的量化,忽略了定性与定量结合的重要性,因此并不能较准确地评价对象的特征。然而部分高校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一些被评价的教师产生了被监督的心理,学生在参与评分的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亦使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受到较大影响,这样的评价不仅对教师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对他们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部分高校同样还存在着课堂教学评价这一过程操作不规范、评价结果没有很好的反馈等问题。很多高校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科知识内容评价,却忽略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评价,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价指标出现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认为评价就是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考察,只是注重评价的管理作用却忽视了教学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第二,当前的评价只看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不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这样不可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3]增加教学督导、领导评价作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辅助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过去在高校教师的业绩评价和晋升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教师的科研数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教师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急功近利的现象。因此,一方面学校需要完善关于教学内容的评价,加强学科评价;另一方面应该更加重视科研质量的评估,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科研对地方经济的服务作用。

面对目前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水平低下、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的现状,高校的当务之急是纠正很多任课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黄玉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与提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23-38.

[2]姚利民,郑银华,等.大学教师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之路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6,(5):41-45.

[3]柳德玉,盖宇仙,等.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能力的策略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4):54-56.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