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对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探析

2015-12-08 19:58梁海琴余文富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提升

梁海琴++余文富

摘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大学只是人生经历的短暂阶段,莘莘学子必将会走向社会。要成为一名有责任的公民,就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履行责任行为。志愿者行动是广大青年学生志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一种社会方式,希望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奉献,从而提升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大学生;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61-02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大学生占据着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中“90后”独生子女占据着主要地位,如吕政阳等认为:由于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机制不完善和家庭的过度溺爱等原因造成了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和缺失,如: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付出;重逃避,轻承担。因此需要通过树立榜样,正向引导社会责任意识;注重精神培养;言传身教;减少溺爱和增加社会实践锻炼来培养社会责任感。而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对社会的冷漠已引起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关注。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心灵和谐发展的人,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通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奉献,提高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是一种道德义务。这种道德义务,是在一种社会环境下逐步形成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是否能树立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理想信念,还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一个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职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试问,一名大学生,如果连自己的国家的前途以及命运都不顾了,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都不理会了,那么一个国家将如何发展呢?

而社会责任感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而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则还包括了对自我的责任感。显而易见,个体是组成整体的基数,个人对自我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基础和前提,因为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只有个人在关爱生命、关注幸福和履行关怀的过程中、在认识到个人的职责和义务的时候,才能够说是领悟了人生的价值,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试问,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敢勇于担当的人,能有多大的能力去为他人付出呢?所以说,社会责任感是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个人责任能否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则体现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

首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自我强烈的表现欲也常常致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极富精力和创造力。由于他们在较富裕的物质环境下长大,因此其非常注重自我的形象以及自我的人格,他们希望得到平等与尊重,民主观念较强。他们在接受社会和家庭给予的同时,回馈社会的心理不强烈。再次,由于是“90后”的独生子女大军,在家庭的优越环境下,更多地得到了家长的溺爱,造成了他们拥有强烈的优越感、做事情我行我素,少与人沟通交流,感恩意识缺失严重的现象。最后,由于高职院校中,对专业技能教育高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了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缺乏理论支撑,往往会让学生自视过高,忽视社会,常常将别人的关心当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他人少体谅、对集体和社会少关心,以自我为中心,等等。个人认知水平高度、家庭教育不恰当、学校教育的注重方向等因素,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流失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当今的高职院校都是以应用型专业技能的定位培养,他们担负着高职院校的未来和希望。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强调了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和自己的责任。责任公民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成才的主要目标,意见中更是多次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势在必行。

四、如何利用志愿服务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是指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例如在美国,如果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为期1年的“为美国服务”的服务,在期满后可以得到两个学期的奖学金9450美元;如若兼职则得4722美元,而且在选择联邦职业时可以免除考试;如果是参加“全国民事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的大学生,在活动满10个月后可得2632.5美元的一次性奖学金及6000美元的津贴。墨西哥的大学生是志愿服务最有特色、也是世界上发展得最好的学生志愿服务之一。政府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从事6个月的志愿服务,否则高校不予颁发毕业文凭。因为墨西哥公共高等教育是免费的,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应尽的服务。而加拿大的大学,在录取新生的时候,就比较注重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做志愿者的情况,校方认为,学生做志愿者不但能体现其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意愿,而且还能促进自我的完善,走向健康人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精神,志愿服务是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合作精神、服务精神以及丰富生活阅历的重要途径。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能承担责任,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来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endprint

1.建设队伍的规范化,增强团队归属感。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需要根据当地的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志愿者本身的专业特长来设计组建,只有具有相对的需求性与针对性,才可以站得高,看得远,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伍才会像常青树一样,越来越挺拔。有着需求与被需求两者的关系为奠基,优化志愿服务团队,使得其更加规范化,不失为增强团队归属感的一大策略。特别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必须要深入到社会当中了解所需,体察民情,与社会共成长。此外,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志愿服务群体的识别系统,例如:服装、胸卡、队旗、手册、地图、海报、队歌,等等,使得队伍更规范,也更加专业化。

2.实施服务的专业化,增强团队影响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有着自身的专业特长,在实施志愿服务当中更具优势,只要设置合理,注意突出专业特长,不失为一个拓展社会实战经验,增强个人专业实践水平的大好时机。有优势,善发挥,更容易增强团队影响力。

3.争取服务的项目化,增强团队专业性。志愿服务不能人云亦云。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志愿活动内容单一、志愿者类型单一等问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何使得团队的服务具有影响力?实施服务内容的项目化管理,不失为一个极佳的方式。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的特长,只要志愿者细心观察和了解,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就能提供让人喜欢的志愿服务,就能增强志愿服务团队的专业性。

4.加强培训及激励机制,增强团队认同感。志愿者队伍服务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志愿者,而一个团队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志愿者本身的素质以及能力。因此,一个团队要强大,必须要完善其培训以及激励机制,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培训,使青年志愿者的思想水平、业务知识、团队精神以及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增强服务能力,增长自身才干,对于志愿者本身以及团队的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志愿服务本身是需要倾注感情和精力的一项事业,如果没有了志愿者本身的参与,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在志愿者服务社会的同时,其实志愿者自身也希望被肯定、被赞誉以及渴望实现自身价值。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管理者,可以从人本管理的角度出发,满足志愿者自身的需求,激发志愿者的潜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不同观念在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时刻影响着人们,而其中一些极端的个人主义则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出现了偏差,最终使得他们陷入了一个自私、自我的错误观点中去。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以弘扬志愿精神为核心,能够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志愿服务实践的开展,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只有令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了解到社会所需,并逐步感受到自身的被需求感,才会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们感受到敢于担当所带来的使命感,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裴悦国.大学生责任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02).

[2]谭建光.志愿服务理念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

[3]荣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J].沈阳:辽宁大学,2012.

[4]陈民.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途径探析[J].河南科技,2013,(01).

[5]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研究[EB/OL].2012-12-06.

http://wenku.baidu.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提升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