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关怀”

2015-12-08 19:34刘庆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

刘庆华

摘要:学生自杀的事情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仅仅号召教师关怀学生是不够的,来自他人的关怀可能只是关怀身体或心理的某一部分,这种关怀不全面或者说不充分,而每个人对自身的各种需要是最清楚的,最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关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关怀。

关键词:学生自杀;自我关怀;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68-02

2014年9月9日6时许,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鸿雅花园小区发生一起跳楼致死事件。死者王某为红旗中学高一学生,今年16岁,刚进入高中才一周多,在学校期间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这不是首例,学生自杀的事情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例如2014年2月17日早上7点左右,合肥滨湖品阁小区一17岁高三男生从27楼坠落身亡,又一个年轻的生命选择了放弃和离去。每年都会看到许多这样的消息,笔者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一位常年当班主任的教师,格外的敏感和痛心。不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怎样做才能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我们经常号召教师关怀学生,仅仅这样做够吗?教师少学生多,关怀总会有被遗忘的地方,这些被遗忘的地方不就成了隐患,而且学生总要慢慢走向社会,以后他们到了社会上没有了老师的关怀,不又成为了成年人自杀的可能。我想教育不应该是庇护伞,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学校学会自立的能力,我们关怀学生之余,不如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关怀”,“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关怀,来自他人的关怀可能只是关怀身体或心理的某一部分,这种关怀不全面或者说不充分。而每个人对自身的各种需要是最清楚的,最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关怀。特别在缺乏父爱或母爱或父爱母爱都缺乏的情况下,学会自我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我们不要曲解了“自我关怀”,自我关怀并不是什么都只顾自己,而是指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寻求自己所需要的关怀。因为爱自己源于生命本身的崇高与珍贵,我们一来到世上就是独一无二的,就是任何人都不可取代的。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失利,不能因为学习或者生活上的暂时困难,而感到失望,更不能放弃自己。要知道,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庭,属于社会。我们只有爱自己,永不放弃自己,才能够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才能理智地对待生活、对待他人,担当起自己生命“责任人”的角色。

“自我关怀”,不是自我封闭,自我菲薄,而是要自强、自立,同时还要学会融入社会。在我们自己痛苦无助、孤立无援的时候,在经历了风吹雨打、旁人冷眼的时候,能让心灵保持明亮。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愿意帮助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就产生悲观的情绪,就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要理解别人,别人没有帮助你也许有别人的苦衷;我们也要学会宽恕,宽恕别人的错误,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千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自强、自立,要让自己成为能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老是要别人帮助的人。“自我关怀”还表示个人须虚心承认自己的需要,当我们确实需要帮助时,要主动向他人敞开胸怀。我们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我们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硬撑着,而是要学会向别人,向社会寻求帮助。

“自我关怀”,不是轻狂,不是肤浅,更不是浮躁,而是知足常乐。在现在这个物质泛滥的社会,有很多人会被物质、金钱迷失方向,去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现实是残忍的,得不到时有的人就自暴自弃。我们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去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同时要学会知足,脚踏实地的生活。“自我关怀”是知足常乐,是轻轻松松去除纷扰改变精神面貌;是睿智,是乐天,是明明白白享受人生,点燃热爱生活的火苗。自我关怀的目的也不是要崇尚自我的享乐,而是要好好地照顾自己,以便能更好的去关怀他人。

二、培养学生学会怎样“自我关怀”

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培养他们坚强、乐观向上的态度。有位哲学家说:“磨难,苦难,挣扎,这是成长的过程。”只有练就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够面对困难,勇于挣扎,跨过生活的沼泽地,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教育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他们明白,其实每个人的整个人生就是一场与种种困难战斗的漫长战役。我们必须学会勇敢,我们要敢于做自己想做的,摆脱掉恐惧,大胆的去挑战自己应该做而一直没有勇气做的事。只要你大胆的迈出第一步,做一次,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我们要努力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他们孤独、想念父母的时候,教会他们如何跟父母保持沟通,多同家人或朋友聊天闲侃,分享趣事。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段很不一般的成长历程,从上幼儿园离开父母的怀抱,到以后的在学校寄宿,都会有很想父母,很想家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面对,要坚强的活下去,为自己更为父母。所以,你可以打电话给父母,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比如在闲暇时间多看看书,多学习一下,或做点别的有意义的事,也可以去多交几个好朋友,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孤单,也就不会那么想父母了,总之,最好让自己有事可做就好多了。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忙起来,最终学会把这种思念情绪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动力。

在他们遇到品德方面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辨别能力。教师不迁就学生,坚持正确的做法,又不放弃耐心地讲道理,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明确的知道哪些行为正确应该坚持做,哪些不正确不该做,渐渐学会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从而增强自我控制力。也要教会学生不要老是为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而懊恼,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然后又不断改正的过程,只要能改正就是好孩子。还要教会学生用“两分法”看事物,任何一件事物都如同一个硬币,都会有正反两面,所以看问题至少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endprint

在他们遭受心理方面的困扰时,帮助他们及时纠正不良心理倾向,减少他们心灵的创伤。不抱怨,想抱怨时,体会自己真正想要的,找到一种相对成熟的表达方式。当我们遇到困扰时,不妨先放一放。自娱自乐一下,比如自编歌曲和体操动作,自己唱歌自己录下来听,即兴作诗画画,编写小说或回忆录;或者漫游,闲逛,感受新鲜事物的冲击和熏陶;或者看电影,看别人或自己拍摄的录像,有兴趣时作整理。不要画地为牢,老让自己处于困扰的怪圈,有的时候卸下包袱,放松一下心情后,你会发现原来的困扰都不再是困扰。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关怀”的习惯

现在我们的教育比较重视养成教育,笔者也申请了这方面的课题,但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养成教育一般都局限在学习或者德育方面的养成。对心理健康,对“自我关怀”这一块几乎没有涉及。其实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更重要,也可以这么说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和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下面笔者就本人的一点经验,来谈谈如何培养“自我关怀”的习惯。

1.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水。因为在睡眠中你的身体流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上午你容易出现脱水症状。醒后一杯水帮你开启新的一天。接着整理好自己的穿戴,然后对着镜子说:“笑一笑,喔,你帅呆了!”“你太靓了!”“你酷毙了!”

2.计划好每天的最重要的事情,不太重要的可暂时放一边。每天早晨,用优先次序来规划自己的一天时间。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无外乎就是上好课,读好书,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比如,某某同学跟我有什么小矛盾,这些就不要老放在心上了,小时候总是会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有些摩擦,长大以后就都会对这些一笑而过的。

3.劳逸结合(工作或学习50分钟,放松10分钟)。通过50/10这样的增量方法,单件任务的处理效果会越来越理想。用计时器来提醒自己,每在一样重要的工作或学习中奋战50分钟后,就放松10分钟,然后回来继续工作或学习,并不断重复这样的做法。在这10分钟里,可以听音乐,与朋友聊天,放松放松,或者慢慢享受一杯水所带来的乐趣。那么,你在接下来的50分钟里会干什么大计划?

4.每天运动起来,让汗水湿透自己。有规律的运动能够让你保持健康和思维敏捷的状态。它给你带来正能量,有降压效果。每天早晨或者放学后都要锻炼下自己,挥洒下你的汗水。

5.学会感恩,快乐源于感恩。每天晚上,写下你要感谢的东西。每当压力大的时候,静下心来,慢慢回想让你感恩的东西。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6.学会每天自省。每天通过10分钟的自省来获得解脱。问自己:“自己什么方面比较顺利?什么仍需努力?”那么,今天你觉得顺利的事情是什么?有想过把它做得更好吗?

若养成这6个习惯,你可以在任何事情中做得更好,能力翻倍。将“自我关怀”变成生活的习惯,每天静下心来,拿出一点时间好好的对待自己,每天让自己的精力和情绪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哪有做不好的事情。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学会自我关怀,让我们的心灵在日夜里微笑,让我们的日子在忙碌中精彩,让我们生命的小船儿,扬着自信的风帆,潇洒地驶向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强化农村寄宿制小学养成教育的意义
浅析如何从学生行为习惯入手抓好养成教育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