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日汉翻译课程教学初探

2015-12-08 18:52黄圆圆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策略

黄圆圆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日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也已成为重要课题。其中,高年级开设的日汉翻译课程是教学重难点。本文梳理了高职高专院校日汉翻译课程的特征和现状,以提升学生的翻译意识为切入点,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日汉翻译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日汉翻译;翻译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177-02

一、引言

高职高专院校日语专业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强化训练,在词汇和句型等语言知识上有了较多积累。进入高年级后,日汉翻译课程成为了教学重点,该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复习巩固语法知识,又能运用中文的写作能力,为之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日汉翻译课程是一个难点。首先,学生的日语水平在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和语言能力的灵活运用方面还十分欠缺,再加上高职高专院校受招生层次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另外,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日汉翻译课程总课时数要少很多。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授课教师关心和探索的问题。

二、高职高专院校日汉翻译课程的特征和现状

在教学目标上,曾昭涛指出,高职高专院校的翻译教学区别于本科院校:作为一种初级翻译,以传达行业信息为主要目的,重在达意;争取以规范的语言完成双语交流。高职翻译课程在本质上就是提高这种翻译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及翻译能力尽快适应毕业后的工作(曾昭涛,2009:49-52)。在教材使用上,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日语教材还很匮乏。一些名为高职教材,但实际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和简化版,其素材偏重小说等文学题材,而经济、社会类内容较少,导致翻译课的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针对这一不足,近年来新出版的一些高职类翻译教材,把在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各种翻译场景引入教材,在实用性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实用日语翻译》一书,其中涉及会议商务类、法律科技类及企业内部文书翻译等,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较为鲜活的语言。然而,已有学者指出,此类教材过于注重实用性,忽略了对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有点像“授人以鱼”,如果学生遇到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场景,便无从下手(张博,2012:116)。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要点。笔者从自身的一线教学经验出发,不避浅陋就日汉翻译教学谈几点看法。

三、翻译理论的讲授:提炼精华,贯穿实践

为了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实践,否则翻译理论的讲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而要有效地提高翻译实践的水平,却需要讲授一定的翻译理论,并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高职高专类翻译课程注重实际翻译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授课中对翻译理论的讲解采取的是点到为止、敬而远之的策略,一般在学期初期用简短的几个课时统一讲授理论部分。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学生往往只是知晓了个别概念,在翻译意识层面上并没有得到提升。针对这个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对翻译理论部分的讲解,在学期初期确实可以采取点到为止的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必要的理论基础,是培养学生翻译意识的重中之重,即“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提炼出理论中的一两点精华部分,之后将其穿插在学生的翻译实践训练中加以强化。结合翻译理论,让学生一边练习一边领悟,使学生对翻译的认识由不自觉的感性捕捉上升到理性把握。与其说翻译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如何翻译,不如说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翻译。教师帮助学生领会翻译,树立翻译意识,打下基本的翻译理念,以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有所依据。笔者在日汉翻译课程中,向学生灌输的翻译理论是严复的“信”和“达①”。之所以选择严复的翻译观,是因为纵观中国和西方翻译史,翻译的标准历来是丰富多彩,众说纷纭,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总的来说,在中国最有影响的还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虽然人们对此标准的理解和看法有所不同,但凡是谈到翻译标准的理论,始终没有脱离“信达雅”的范围,而且从总体上来说,对严复的翻译思想持肯定态度,或是吸收了他的翻译思想后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他的翻译标准对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笔者认为在高职高专类教学中首先应该重在灌输“信”——内容忠实于原文;更进一步,可以适当灌输“达”——语句通顺规范。这样的翻译理论也正符合高职高专类翻译课程的教学理念,即重在达意,争取以规范的语言完成双语交流。

四、针对常见误译,培养学生“信②”的翻译意识

高职类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的基层岗位,如跟单员、外销员等,工作中在信函处理、业务谈判、外事接待等方面经常会碰到数字翻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数字翻译的准确性应该在课堂上专门讲解,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学生的翻译训练中,笔者发现,往往是看似比较容易的数字翻译,学生的错误率较高;甚至是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单词和句型方面都没有出错,倒是在数字的翻译上栽了跟头。究其原因,是对数字不敏感,对数字翻译的准确性认识不足。针对这些普遍性错误,教师在课堂授课和作业批改中应该使学生重视翻译准确性。日语里有不少与汉语同形的汉字词,对中国学生而言,它有一定的便利之处,但是,其弊远远超过其利,成为日语学习的一大误区。在初级日语学习阶段,教师就已经强调过在同形汉字词中,诸如“手纸”“娘”“爱人”等词,语义方面相去甚远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在高年级日汉翻译课程的实践训练中,仍然存在很多学生不考虑文意、简单地借用同形汉字词的现象。比如当发现很多学生会将「中学」「高校」「大学」这三个词按字面意思直接译出,笔者并不急于直接指出他们的误译,反问道:“高校和大学是什么关系?这两个词在日语里是什么意思?”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终于反应过来,这三个同形汉字词不能望文生义,应该对应的是汉语的“初中”“高中”“大学”。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不知道「中学」「高校」「大学」这三个初级日语单词的意思,而是当实践训练时,容易受外形迷惑,在文章段落中反应不过来这些词语的真正意思。译事不谨慎,这就反映出学生翻译理念的薄弱之处。针对这点,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头脑中对翻译准确性的意识,使学生领悟——翻译无小事。

五、结合文体翻译,提升学生“达③”的翻译意识

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文体,如公文、法律、会议、广告类翻译,而这些不同种类的翻译在教材中也有所涉及。但是受各方面条件影响④,该部分专业性强,教学难度大,学生往往望而却步。笔者认为,在这些种类的翻译中,教师可以首先重点讲授广告翻译。因为,广告翻译的语言较贴近生活,晦涩难懂的行业术语不多;其次,广告翻译注重生动性,用词灵活,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积极性。从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广告翻译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能把日文原文译成像广告宣传语的学生实在是凤毛麟角。这就反映出了学生对严复提出的“达”——这一翻译意识的淡薄。严复所提出的“达”,意指语句通顺规范,在翻译中不可忽视。翻译中若忽略了“达”,会使译文显得不得体。译文就好比是人的衣装,不同的场合穿戴不同,广告翻译中的“达”指的就是译文得像个广告的样子,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重在吸引眼球。教师在进行广告翻译的授课时,笔者建议先拿出一段日文让学生试译。接下来组织学生相互比较译文,讨论究竟应该如何翻译,才能把日文原文译得更加出彩,使得译文更像一句广告宣传语。最后,教师高屋建瓴、恰到时机地对学生灌输和强化“达”的翻译理论。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实际的操练,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广告翻译的语言特点,同时在翻译意识上也有了更大的提升。

六、结语

本文梳理了高职高专院校日汉翻译课程的特征和现状,以提升学生的翻译意识为切入点,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日汉翻译课程的教学策略。具体结论总结如下:(1)在翻译理论的讲授方面,教师应该做到提炼精华,贯穿实践:在训练技能的同时领悟翻译理论;(2)在翻译实践训练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总之,注重实践性但不撇弃理论,择要而授,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意识,做到“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是日汉翻译课程任课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注释:

①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信达雅”:“信”指内容忠实于原文;“达”指译文通顺易懂,符合常规;“雅”指语言要有文采。“信”“达”“雅”三个标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②“信”指内容忠实于原文。

③指译文通顺规范。

④指授课时数的制约、教师和学生对相关行业知识的匮乏、学生日语水平的限制等。

参考文献:

[1]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49-52.

[2]薛朝晖.实用日语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博.高职日语翻译教学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116-117.

[4]郑玉和,水谷信子.新世纪大学日语(2)[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高宁,张秀华.日汉互译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