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5-12-08 15:28张刚
人间 2015年36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张刚

(贵州省德江县堰塘乡朱家沟学校,贵州 德江 565200)

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张刚

(贵州省德江县堰塘乡朱家沟学校,贵州 德江565200)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一)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和谐关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以及学生间情境活动与认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因此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气氛,使学生从真实的自我面具中走出来,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它可以在班上形式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相互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给同学听,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加强同学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提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不同的发展,由于目前山区实行的是大班化教学,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教学的弹性也大,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用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二、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意识。如果确实能做到课文和课外读物紧密结合,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课外延伸,有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仍困扰着语文教学工作者,使教学效率不高。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学习网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途径;第二个层面是其他各科教学及各种课外活动;第三个层面是家庭和社会。

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技能技巧。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社会背景、人物介绍、历史典故、及其他各种有关的知识等和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

三、点拨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或方案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主体教育的理论,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教师在“善导”上狠下功夫。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如按修订板《新大纲》的要求: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想……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就要运用点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说出来。一堂课中可以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尝试法”,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你认为课文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引导收到良好效果。

四、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朗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课文中有关词语等,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敢问,学生心理上有三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老师责怪;三是怕问题多,老师厌烦,因此不愿冒险提问。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表扬鼓舞,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提出许多问题。

五、提高参与度,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甲同学答错,再请乙同学答。在这种一对一的交往形式中,学生没有或很少享受到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努力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交往形式,提倡多问,多形式的交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发展个性。为此应当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堂教学时间的延伸性:课堂教学时间仅仅只有45分钟,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课堂上积极参与思考讨论。课后主动学习,学生课后能主动学习比课后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效果好许多倍。(二)采取开放式提问: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采取开放式的提问,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多满足于“知其然”,而少追究“知其所以然”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要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猜想,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四)大胆猜想,勤于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在碰到新问题时,要突出问题的焦点,再观察现象,经过分析、思考、大胆提出对结论的猜测,然后加以验证。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所谓创新,就是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地点缀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给他们正确地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学周刊》2012年25期,《浅谈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高伟芳;

[2]《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年第21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者:宗月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26-01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