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判

2015-12-08 09:34李志平
关键词:形而上学海德格尔人道主义

李志平

(廊坊师范学院思政部,河北廊坊065000)



试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判

李志平

(廊坊师范学院思政部,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马克思把人最重要的实践方式理解为生产,海德格尔错误地把马克思的生产指认为“生物性”的,认为是一种“形而上学”,是“人道主义”,并且与技术同谋。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抽象的生产形式,将生产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们在现实的物质生活中扬弃异化的生产形式。相反,海德格尔试图在生产与技术之“外”领悟存在,最后只达到一种脱离现实的抽象。

关键词:马克思;生产;海德格尔;形而上学;技术;人道主义

生产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据核心位置,马克思把人们基本的实践活动理解为生产,我们可以说整个马克思学说就是一种广义的生产理论。随着当今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状态较马克思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候,就有人对马克思哲学(包括他的生产理论)提出质疑。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以其对存在的思考而对当代学术界深有影响,他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批判,关系到对马克思学说整体的理解,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与深思。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及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形而上学性判定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哲学的分析与批判是建立在其哲学基本立场上的,所以我们要理解这种批判,需首先阐述海德格尔基本的哲学观。存在是海氏哲学的核心,海德格尔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存在和存在意义的追问。在其名著《存在与时间》的开篇,海德格尔就引用了柏拉图的话,以表明存在问题之未被阐明:“当你们用到‘是’或‘存在’这样的词,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些词的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以为自己是懂得的,现在却感到困惑不安。”[1]这种未被阐明,海德格尔认为由于传统哲学混淆了存在与存在者,这样他提出著名的“存在论差异”:“即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区分。”[2]后者指世间现成的诸事物,前者指理解的视域,即诸存在者只有在理解的视域中才能被遇见。“海德格尔问的是形而上学传统预设为毫无问题的东西:何谓一般存在?”[3]他认为,一般存在比存在者具有本质上的优先性,同时只有“此在”才能追问存在之意义。此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所以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人的生存境遇进行了探询,他称之为“基础存在论”。

海德格尔依此批判了传统——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哲学。海德格尔认为,以往哲学(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是忘在,“哲学并不集中自身于它的基础。哲学总是离开它的基础。”[4]故整个形而上学史就是忘在的历史。毫无疑问,每个哲学家对哲学以及哲学史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但在海德格尔这里,哲学(形而上学)就等于忘在。

现在我们把问题转到马克思这里,看海德格尔如何对马克思的生产概念进行理解与评价。我们主要分析他三篇作品:《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

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的生产概念来自于黑格尔,而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者一般认为,马克思理论是对黑格尔哲学的一种颠倒,而海德格尔认为,这种颠倒(黑格尔认为现实是精神的自我把握,而马克思认为现实是人们物质生产过程及其结果)表面上处于黑格尔的极端对立中,但同黑格尔一样没有超出形而上学的范围。

因为马克思没有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并且(与尼采一起)走到了形而上学的极致,那么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学说(包括他的生产理论)的结果,就是使人走到无家可归的状态,而这也是哲学忘在的必然结论。

二、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学说与技术合谋的批判

除了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形而上学性指认之外,海德格尔也认为马克思的生产学说是与技术“合谋”的。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形而上学)进入其终结阶段了,但它并没有中止,而是在各门具体科学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与科学的本质也是形而上学,或者说形而上学在当代科学与技术之中完成自己。

科学与技术是近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科技是关于存在者之学问,海德格尔认为这也是对存在的遗忘。关于科学与技术之本质,他说:“我们沉思现代科学的本质,旨在从中认识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5]895“而现代技术之本质是与现代形而上学之本质相同一的。”[5]885看来,科学、技术和形而上学是一致的,都是对存在的遗忘。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的本质是一种解蔽,使事物从遮蔽状态进入到无蔽状态,“一切生产制作过程的可能性都基于解蔽之中。”[5]931但现代技术发生了变化,它使这种解蔽作用变成了一种对自然界的蛮横要求。人类摆置自然,自然界成了人订造的对象和能量库。同时技术不再是人的“工具”,而它们反过来控制了人,海德格尔称之为座架(Ge-stell)。在座架基础上,海德格尔又提出生产强制的观点。

这就是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形而上学性质的批判,依于此,他也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和唯物史观与技术是同谋的,也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本质不在于一切只是素材这一主张中,而是在于一种形而上学的规定中,按照此规定讲来一切存在者都显现为劳动的材料。劳动的新时代的形而上学的本质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已预先被思为无条件地制造之自己安排自己的过程……唯物主义的本质隐藏在技术的本质中……技术在其本质中实为一种付诸遗忘的存在的真理之存在的历史的天命。”[6]383-384同时海德格尔也把马克思隶属于生产和消费的人当作是对“我们现时代的人”的一种描述。

海德格尔继而认为:“马克思主义把生产设想为:社会之社会性生产(gsellshaftliche Produktionder Gesellshaft)——社会生产其自身——与人作为社会存在体(soziales Wesen)的自身生产。既然马克思主义这么想,它就正是当今之思想,在当今进行统治的就是人的自身生产与社会的自身生产。我愿断言,或毋宁说我想揣测,海德格尔说道,人的自身生产带来了自身毁灭的危险。”[7]58

所谓“当今之思想”和“现时代的人”就是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当代人们生活的一种非批判的“反映”,或者说是“意识形态”。而只有他海德格尔才考虑人如何从这种生产强制中摆脱出来:“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他不放弃自己作为生产者的规定性?此外,在当今的现实环境下,这样的放弃可能吗?这种弃绝实际上将意味着什么呢?人也许会进而弃绝进步本身,并且参与对消费和生产的普遍限制。”[7]58

三、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人道主义”性质的批判

“人道主义”在海德格尔这里有特殊含义,简单讲,也是忘在的意思。海德格尔追溯了人道主义的来源,认为其最早产生于希腊人文艺与科学的教化中,而这都是关于存在者的理论。所以,“人道主义”就是从确定了的人、自然以及世界整体的角度来规定的,所以它就是一种形而上学,或者奠基在形而上学之上。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人道主义把人归结为固定存在者:“人被看成animalrationale(理性的生物)……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定义。”[6]366-367同时,“无论人们在着眼于人的本质规定时是如何规定生物的理性的,无论是规定为‘原理的能力’也好,规定为‘范畴的能力’或其他的东西也好……这样的假定就是形而上学的方式。”[6]367-368

由此,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也进行了批判。说马克思也是从需要(自然需要,包括衣、食、生殖以及物质生活)来界定人的,而有物质需要的人是自然的人,是“合人性的人”。

因为人的需要是以生产的方式来满足的,所以,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把生产劳动视为人的本质,人的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也便是生产,这样马克思就把存在者当成人的本性,遗忘了存在。看来这个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著作非常熟悉,马克思的确说过很多类似的话,比如:“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8]54“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8]85“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9]67-68

在海德格尔眼里,马克思眼中自然状态的人就是“生产-消费”的人,并且隶属于生产和消费的进步强制,而这种生产最终将导致人类自身的毁灭。

四、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技术性”本质批判的回应

我们首先讨论技术问题。唯物主义的本质真的在技术中吗?唯物史观的确跟技术有很大关系,马克思甚至说过这样的话:“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9]142

但是我们需要说的是,马克思这里的生产不是经济学与社会学意义上的生产,而是哲学上的。马克思讲的工业和生产都是经过异化劳动“洗礼”后的概念。他本人对技术也是持一种辩证的态度。

一方面,马克思对科技持一种积极乐观态度。他首先认为科技是一种革命性的力量,认为科技的进步与民众总体的福利是一致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对科技有一种警惕之心,认为科技的发展本来是用以减少人类劳动的,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反而成了人贫困和奴役的来源,“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9]775

马克思看到了工人在机械体系中的被动性质,这实际上也是先于海德格尔看到类似“座架”的现象:“劳动现在仅仅表现为有意识的机件,它以单个的有生命的工人的形式分布在机械体系的许多点上,被包括在机器体系本身的总过程中……这种机器体系同工人的单个的无足轻重的动作相比,在工人面前表现为一个强大的机体。”[10]

但是,马克思并不笼统地反对科技本身,而是反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如果将机器本身否定掉,就有否定人类文明的危险,毫无疑问,这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

所以,马克思批判地扬弃了技术,而这种技术就不再是纯粹的有用性,而是人的本性的回归,就好像马克思说人的本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似的。马克思说:“工业……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对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而总是仅仅从有用性这种外在关系来理解。”[8]84而海德格尔恰恰只是从外在的有用性来理解工业生产和技术,将技术与技术的应用混为一谈,这样就没有办法在理论上批判地吸收生产和技术的有利方面,不能把它们看成人的本质力量,而是试图在工业和技术之“外”寻找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在这一段话之后紧接着说:“因为在异化范畴内活动的人们仅仅把人的普遍存在,宗教,或者具有抽象普遍性质的历史,如政治、艺术和文学等等,理解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8]84而海德格尔教授恰恰就是这样做的,他因为不能扬弃生产和技术,就打算靠“诗”和“思”(不是现实的诗与思,而是哲学家头脑中的“诗”与“思”)来领悟存在,可见其思想的抽象性与非现实性。马克思说:“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8]85撇开人与自然的现实的关系,人如何能够领悟“存在”。

五、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批判的回应

关于人道主义,海德格尔说:“人道主义在规定人的人性的时候不仅不追问存在对人的本质的关系。人道主义甚至还阻止这种追问。”[6]366海德格尔说的人道主义是指把人理解成固定的存在者。古希腊哲人许多都把人看是理性的动物,海氏认为这是形而上学:“人们在这们办的时候还总能关于人说出正确的东西来。但人们也必须明白,在这样办的时候人就终归仍然落入生物性的本质范畴之内,即使人们人不把人和禽兽等同起来而是把人说成有特殊的差异,也仍然如此。人们在原则上总是想着生物的人……这样的假定就是形而上学的方式。”[6]368海德格尔认为,把人与禽兽作比较,把人当成理性的动物、思维的动物、会制造工具的动物、能劳动的动物、生产的动物、会语言的动物(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6]377他所说的“语言”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语言,也不同于被他称为形而上学家们的语言),从根本上都是把人当成生物性的人,都是一种“人道主义”。

海德格尔的话似乎正好是批评马克思,因为后者曾说过,动物与人都进行“生产”,但动物只进行片面的生产,只生产它们自身,而人进行全面的生产,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同时,马克思也认为人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与动物进行了区分,这种思想也在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得到了表达。

但是,人生产自己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把人与动物进行区分,这并不是说人就是固定的存在者。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类本质。所以,马克思实际上是站在实践的立场上吸收了古代理性主义的优秀遗产。在马克思看来人本身就是自然界,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生产建立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现实的历史的联系。而海德格尔却生物性地看待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不知道人首先是感性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的本质是在人的感性的需要和对这种需要的超越(物质生活之中)得到确立的。如果脱离人与自然的现实的联系,人如何“生存”?如何做存在的“看守人”?马克思的人是在感性活动中生产自己现实生活的人,而撇开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恐怕就是一种幽灵般的存在。

六、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形而上学”性批判的回应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是忘在的意思,而马克思的生产学说并没有忘记人存在的意义,反而是海氏忘了马克思说过,实现人生存的意义和人的本性的回归,需要消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马克思说:“而无产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个性,就应当消灭他们迄今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迄今为止的社会的生存条件,即消灭劳动。”[9]121而异化的劳动恰恰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整个生命的异化和人失去存在意义的原因。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观,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剥夺了人的对象(即自然界),人变成了片面性的人,变成了抽象的生产者,同时自己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控制。所以,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也在批判它的片面性,而扬弃它的形式即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8]77在共产主义阶段,“需要和享受失去了自己的利己主义性质,而自然界失去了自己的纯粹的有用性,因为效用变成了人的效用。”[8]81

可见,马克思批判了生产的新时代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本质,并要求在现实生产中扬弃它,人的本质将携带着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复归自身。相反,海德格尔却片面地看待形而上学,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扬弃生产的异化性质。而想在生产之“外”,即“语言”、“诗”、“思”那里寻找人领悟存在的途径,最后找到的只是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

在马克思看来,精神从来不是纯粹的精神,“‘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9]81海德格尔却把这当成一种“生物性”的解读,我们也要问这位哲学教授:完全脱离于物质与自然,人如何领悟“存在”?完全脱离于技术和形而上学,人真的还能“思”吗?

通过回应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马克思生产概念:首先,要把马克思生产概念与社会学、经济学的生产概念区分开,马克思的生产概念批判并扬弃了一般意义上的生产概念;要把生产当成人的类本质,而不是把人的生命整体化为抽象的生产活动。第二,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当成决定论,包括经济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这样个人将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人将会失去生存的意义,这样会达到“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极致;第三,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试图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之外寻找人解放的途径,只会错失对人的本性与世界整体的正确理解。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1.

[2]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M].丁耘,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9.

[3]Hans-Georg Gadamer,Gesammelte Werk,Bd.3,Tübingen:J.C.B.Mohr,1987:195.

[4]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32.

[5]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C]∥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6]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C]∥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7]F·费迪耶,等.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09.

[责任编辑高锐]

■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李志平(1981—),男,河北新乐人,廊坊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哲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5-10-13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15)06-0046-04

猜你喜欢
形而上学海德格尔人道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以黄玉顺的三个方面批判为中心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论海德格尔对实在性问题的存在论分析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跟踪导练(一)5
谈教育的“严”
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冶关系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