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艳+阮涛+刘文慧
摘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在于解决学生“知”“信”和“行”的问题,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信仰坚定、道德高尚和人格健全的有用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就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存在的困境和探索进行一系列的阐述,以求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4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坚定理想和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思政课的教学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践教学贴近生活和社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定位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可以实现大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的目标。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断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应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三者的有机统一。即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思政课的内容和特点使得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必须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让学生把书本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内倾于心,外化于行,将社会责任、职业道德、法纪规范等作为实践教学成绩考评的重要指标。通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其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拓宽其学习渠道,把社会客观要求转化为自我需求、自我养成、自我完善。所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在于解决学生“知”“信”和“行”的问题,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信仰坚定、道德高尚和人格健全的有用人才。
二、思政课实践课教学的困境与思考
在理论上学校及教师都知道实践教学很重要,但是在现实中实践教学的效果却很少被体现出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浓厚
一直以来,思政课的教学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只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教学。传统的“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忽视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倾向的传统教学观念,导致学生自由思考时间较少,甚至远离社会实践,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减少。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浓厚,实践教学往往只能成为象征性的活动,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如请示环节复杂,组织耗神费力,即使有心组织,实践教学的效果也不太理想。
(二)教学保障不到位
随着高校连年的扩招,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涉及校内课程安排和校外实践基地协调、资金不足和配套组织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学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表现在师资的缺乏上。由于思政课面向全校学生,涉及面广,教师配备大多不足,只能采取大班制教学。大班制教学容易使师生交流互动受限,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人数众多使得实践教学的安排也难以协调。而且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下时间缺乏,很难再分身组织实践教学。
其次是表现在实践教学的资金缺口上。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的实验实训,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经费缺口较大。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思政课只需要安排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授即可,不需要额外的实训实践,所以在制定教学经费使用计划时往往没有预留足够的经费以支持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的资金得不到保障。而大部分的思政教师也缺乏申请经费的经验,不了解相关的流程,可能会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意申请实践经费。
再次,表现在实践学时的安排上。很多高职院校只负责安排思政课理论教学而不安排实践教学,或者没有集中安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完全由任课教师安排。由于大班上课人数较多,外出社会之间涉及面广,还有安全问题等等,很多老师就选择了放弃实践课。
(三)实践教学内容泛化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本上处于无章可循、可有可无的状态。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也很单一,很多院校的思政课没有校外实践。实践教学变成了纯粹的“课内实践”。往往是由老师先在课堂上布置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找时间去调研,学期末交一份考察报告或心得体会完事。少数院校虽然开展了校外实践,也只是由教师带领由学生干部组成的“优秀学生”去进行考察,大部分学生没有办法参与其中,实践教学变成了以点带面,异化成了“精英实践”,实践教学的功能难以实现。
(四)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由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往往会根据作业或实践报告等标准化的形式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这种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实质上还是没有离开课堂,没有真正达到“学中做”的目的。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只重视最后的考核结果而忽视实践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想法和能力,不能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的提高。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树立实践育人意识
要发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教师要转变观念,跳出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师要从整体教育教学目标出发,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确定实践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开展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知与行相统一,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二)强化实践教学保障
要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首先,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应该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相应学时和学分;其次,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能够指导落实学生实践的实践活动;再次,实践活动经费要有保障,思政专项经费和保障经费应该落实到位,专款专用;最后,各项实践教学的资源要落实到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建立和联系更多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三)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
高职院校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使命,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努力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关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有两种比较普遍,一种是“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一种是“项目实践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点。虚拟实践教学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契合了90后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新媒体等的特点。项目化实践教学既可以调动所有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搭建一个师生交和互动的平台。以上仅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在未来的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可以群策群力探讨研究更好的适合自己院校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刘彤,汪晓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刘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行性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4]陈永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4).
[5]白小光.高职院校思想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
[7]叶忠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工学结合叠加教学探索[J].广西民族师院学院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