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5-12-07 09:16袁河桥
文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辩证开放引导

袁河桥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现代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组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新课标新大纲要求,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特点,多方引导,拓展引申,科学设疑,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引导 开放 辩证

一.注意引导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多方引导,尽量使被提问的学生回答成功,从而提高效果。要注意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在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这就要引导。如对《雪》的主旨把握。鲁迅的文章在语法上有不少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特点,如“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雪花”前用了多个修饰语,为什么?有何目的?再有“不幸否耶”,学生很难理解。且题目是《雪》,怎么开头突兀的写“雨”呢?若不引导好,学生就会稀里糊涂。其实在对“江南之雪”和“朔方之雪”的描绘中,实际上既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又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对自然的喜爱。原来,作者是借写雪写北方的雪,赋予它鲜明的个性:孤独,不屈,倔强,敢于抗争。以学生的认知,会只觉得是写景绘春,写雪赞雪而已。特别是文末的话:“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更叫学生难以捉摸,偏主旨又在这句中揭示了出来,怎么办?故教师宜充分利用文末写作时间,补充当时背景,交代作者历程,给予恰当引导,如此,学生方能较好理解:原来,在南北之雪的“对比”中,在“朔方之雪”的“旋转飞腾”中,蕴含鲁迅反抗冷酷现实的斗争品格,即要用战斗来创造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二.运用开放的艺术

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生活色彩,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环节中的手段,就要创造学生整体参与氛围,让其以合作共事的方式积极感知课文缀合成理性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要注意其开放性,特别是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更应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如教学《石壕吏》,我改变了以往讲问模式,而给学生分配好角色,让其表演“课堂剧”。先布置相应任务,要求学生理解内容,体会人物。而后,指导学生写课堂剧,借鉴语言,鼓励想象,增添台词,准备道具,注意细节,斟酌修改,排练演习。课堂剧隆重登场了。虽用时不多,但收效甚佳。未演前,学生翘首以待,兴趣一下被点燃。表演中,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更是让大家都乐的前仰后合。开放的语文课,学生既获得了快乐,又加深了理解,还展示了表演才华,一举三得。课后,所有的学生都在日记中写下了这节语文课的难忘。

三.重视辩证的艺术

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教学时提问必须考虑中学生的接受状况。如果问题难度太大,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现象和课堂冷场情况发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教材中的有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这样学生对人对事的认识才可能更为全面而准确,不至于偏颇而极端。因为,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书,它更承担起了教育人、净化人心灵的作用。如《五柳先生传》一文,诚然,五柳先生志趣高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对物质追求极不看重,对精神享受视如生命,如此品德高尚的人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值得。在充斥着物质享受的今天,在物欲甚嚣尘上的当今社会,心中可以守住一方净土,脑中只想着天下苍生的,又何其少也!可他有没有不足之处?放在那个时代,我们可以说他是圣人,是道德楷模,是社会的典范。但进入现代社会,其“闲静少言”,其“嗜酒”如命,其“曾不吝情去留”,其“环堵萧然”,未必是一种好品质。当今社会倡导交流沟通、积极进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意识,设若我们还像他那样,那社会有何进步,国家有何希望,民族如何振兴呢?要实现“中国梦”就无疑是一句空话。这里,无意贬低五柳先生或陶渊明其人,但语文课所承担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老师能够而且乐于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从而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辩证开放引导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