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禅宗教育的特点

2015-12-07 20:03周恩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中道禅宗教育

周恩成

摘要:佛教禅宗教育也是独特的教育存在。这种教育从古至今就宣示了人的本心自性就是宇宙所有存在的最高本质。禅宗教育将教育的一切现实性和可能性都含摄在对本体的实证之中,历史上许多禅门公案,也应成为教育研究的案例,有待从中挖掘、发现教育的真谛。禅宗教育的特点是:教育目的的本体明证性、教育内容的般若空性以及教育方法的“中道”精神。

关键词:禅宗;教育;中道;觉悟

中图分类号:B9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4-0097-02

佛教的根本宗旨是觉悟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佛教禅宗教育也是独特的教育存在。这种教育从古至今就宣示了人的本心自性就是宇宙所有存在的最高本质。禅宗教育将教育的一切现实性和可能性都含摄在对本体的实证之中。历史上许多禅门公案,也应成为教育研究的案例,有待从中挖掘、发现教育的真谛。禅宗教育的特点是:教育目的的本体明证性、教育内容的般若空性以及教育方法的“中道”精神。

一、禅宗教育目的的本体明证性

禅宗又称心宗,禅所悬示的本体就是人(以及宇宙万物)的自性本体。依照佛教本体论而言,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佛者,觉也,证悟了宇宙人生一切存在本体的就叫佛。佛并非指对象化了的最高神灵,佛教所言之神灵以及各种形式的众生与人是同一本性。所谓成佛就是证悟这个众生本具的同一本体。“拈花微笑”以及禅门千百则公案悬示的就是这同一本体。

一般的教育目的都比较具体明确,有相应的前提、框架。所言目的,均有实指。禅宗教育目的直指本体心源,无任何前提,唤作本体也是虚言妄指。禅宗是开启般若空性,契入生命本体的教育。禅宗本体玄妙难思,在《金刚经》、《坛经》、《心经》、《楞严经》等佛经中都有宣示。《金刚经》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万物而无其心,对万境而无其心,对万法而无其心,对万相而无其心,则得本来心”[1]。为了便于僧众后学开悟,六祖慧能大师提出了禅法三纲领,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禅宗本体的宣示至难至简,说至难者,唯证悟了本体,才知本体何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说至简者,禅宗本体人人本具,个个观成,在凡没有少一份,在圣没有多一分,凡圣本体一如。禅宗所言心性本体,含摄一切心物及其关系。心性本体的离言绝相,“说似一物即不准”,妄心真心,在自性本体位上是平等一如的。禅宗教育的目的就是明心见性,明证每个人早已具备的自性本体。

二、禅宗教育内容的般若空性

一般教育活动,师生之间必须依据一定的教育内容作为中介,体现为知识体系所承载蕴含的各方面的技术、信息和思想;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得,师生共同进步提高。而在禅宗师徒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内容已经蕴含在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之中,教师无所教,学生无所得。要说有教育内容,那就是师傅和徒弟都已共同具备的自性本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最后禅定七七四九天,夜睹启明星悟道,悟的就是这个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平等一如的本体。

禅宗教育直指心性本体,以心印心,见性成佛。一般教育所指的知识信息、技能、名相、情意思想等都包含在禅宗自性本体的功能之中。师傅徒弟之间的机锋对辩,始终是本体的相互印证。师徒之间的交流外显一些无逻辑的对答或“棒喝”的怪诞行为,其实质是以本体为枢纽的点拨激发与心心相印。同一本体,本体之间如何传授?迷悟有别,其实无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金刚经》说:“但凡言说,均无实义,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依禅宗理论,现代一般教育的所有教育内容都是禅本体的显现状态。禅不是知识,很难从教材中获得,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本体不可以学。禅宗教育无任何教育内容可学,它是对本体的启悟,内容是本体之用,而非本体之体。教育内容一着相,便成了本体之用,本体无念、无相、无住。《景德传灯录·智海禅师》中有则公案,问曰:“阿那个是智海自家宝藏(佛性)?”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为了开启众生的空性智慧,佛在《金刚经·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中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释迦牟尼亲口对弟子须菩提悬示了本体离言绝相的特点。这是本体论教学中超言绝相、以心印心的教学活动,也是禅宗教育的本质特征。

佛教世界观的基本观点是“缘起性空”。佛教认为,世间的每一种现象都是由各种条件的聚集而形成的,其本身没有固定不变的性质。世俗的一切现象幻化不停,犹如梦境,都无实体,因此,不应该把生命执着在虚幻不实的现象上,摆脱物欲、情欲、烦恼障、所知障等方面的牵引,从而使生命独立不倚,自由自在,还其空灵无相的本来面目,回复自如自在、原本现成的自性本体。

三、禅宗教育方法的“中道”精神

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教育方法是师生认识、理解、掌握知识对象内容,形成各种能力品质时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从表象上看,禅宗教育与一般教育方法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其怪诞、超逻辑性的一面。从思维存在的实质看,一般思考都必须依照一定的逻辑法则和辩证法规来进行,而禅宗思考的方法是以“中道”原则远离文字名相“法执”的缠绕,直接逼近或契入心之自性本体。“中道”了义之法也是佛教修悟本体的精神直指。《六祖坛经》上说:“佛法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佛说一切法中,原有二边。一边是空,一边是有,虽说不落地,然而离开二边,毕竟无处开口。为学机施教,或从空破有,或从有破空。中道因之开显。”[2]“中道”是一种悟性入道的思路,“中道”义指不落于两边,圆融无碍,离于相互对立的两边,边中亦不要,即是不二的胜义。本体与本体无法同一。此为“不二法门”,这是禅宗教育的极则。《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悬示的是本体的离言绝相特性。endprint

禅宗教育,手段方法不拘一格,可谓法无定法,因材、因时、因机施教。有临济喝、德山棒、赵州茶、云门饼之说,不同禅师的开悟接引风格也各成风趣。禅门临济宗“四料简”是有代表性的禅宗教育的具体方法。“四料简”即四种简别方法,即按照学人不同根器和领悟佛法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教授方法,意在破除我法二执。临济禅师说:“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具夺,有时人境具不夺”。夺人指破除我执;夺境指破除法执;夺人不夺境是针对我执重的人重在破除其我执;夺境不夺人是针对法执重的人重在破法执;人境俱夺是针对我执和法执都重之人,二者都须破;人境俱不夺,针对人、法均不执着者则二者均不须破。从学生徒弟一方来说主要是参禅,从教师师傅一方来说主要是点拨与印证,即以心印心。参禅首先要起疑情,寻找开悟的禅机,起疑情就是用问题把自己的精神意识集中起来。比方参“念佛是谁?”“父母未生之前我在哪里?”禅定观息也是参悟的常用的形式方法。参禅开悟在行、住、坐、卧、工作中都可以进行。

禅门悟性的中道之法,主要防止参悟者落入知识情欲的知解缠缚之中,禅门自性就是指的我们每个人具有的心之本体。《六祖坛经》中,六祖慧能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此心即人人当下正在起用的这个心——现在你正在看、正在听、正在思之心。此一心,迷时著相,即名烦恼,染垢、无明、妄心;悟时离相,即名菩提,清净、光明、真心;它们是一体异名,实无分别。达摩祖师西来直指之心,即指此迷时烦恼妄,悟时菩提人之真心。六祖惠能道:“烦恼即菩提”,此亦是开显“中道”之义。

“中道”之法旨在超越二元论的对立之境。永嘉禅师道:“无明实性即佛性”。用妄心即是真心起用,用妄心即在显真心。真心邪用,全真现妄,佛即众生;妄心正用,全妄即真,众生即佛;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用虽有异,体性无别”。此妄心一般是知、情、意、行等相关内容之所指,真心就是无真、无妄、无烦恼、无菩提、无一切相对之境的本真状态。

禅宗教育有法无法,法无定法。“中道”,不着相,不执着,是各种外在形式方法的精神内核。释迦牟尼有一个心印传法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偈中的“法”指一切的理和事,或指一切方法,或指一切知识内容与形式。偈中四句话整体贯穿的就是“中道”之方法精神,反映的是本体与方法的合一,本体与内容的合一,本体与目的的合一。离一切相契入本真,所谓内容、目的、形式也是权便分法。禅宗教育的特点就是内容、目的、方法都不可得时的本体的以心印心。“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中道是“不可得”、“无所得”。“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除非亲证本体,方才有个消息。

总之,禅宗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根本任务应是澄明本体,而不应仅限于满足人的各种选择和需要。禅宗教育从古至今就宣示了人的本心自性就是宇宙所有存在的最高本质。各种宗教、哲学之本体实指与学说,都莫如禅宗之本体客观直接与究竟。禅宗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就是为了契入人以及宇宙万象的本体。实证了本体,人的理性、意识、情感才能反观到自己的本来面目。禅宗教育也就是让人由迷到悟,让人的本质实现其最大化的教育活动。禅宗教育将教育的一切现实性和可能性都含摄在对本体的实证之中,历史上许多禅门公案,也应成为教育研究的案例,进一步有待我们从中挖掘、发现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萧天后.禅宗心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60.

[2]吴信如.唯识秘法——船山佛学思想探微[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道禅宗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禅宗软件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禅活
静淡
观茶
人生棒喝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