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宇 陈相如
摘 要:教学有效性含有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因而,应从这两个主体来研究分析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即不能以呆板、僵硬的方式进行教学,要以艺术性的手段将科学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方面: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包含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以及学习生物知识兴趣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生物;有效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生物教学中涌现出诸多热点论题,提高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性即为其一。而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先进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在阶段时间内,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更好的成绩。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从两方面入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一、注重教师教育,加深研究和实践有效教学
从古至今,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遵循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更要注重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
1.整合教学内容,促进实际性教学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严格按照教科书和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虽然可以系统地传授生物学知识,且知识点全面而广泛,但这反而制约教学。众所周知,生物学科与自然、社会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阶段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教学主动性,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搜集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自然、社会中的现象、常识与之融合,进而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快速有效。
2.协调课堂教学设计与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是否协调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教学设计而言,教师应从学生视角来思考,由提问或日常生活现象进入教学,激发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探究。注重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课后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或进一步思考。而教学策略应当及时更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放诸四海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
3.教师的自我总结、分析、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自我总结,坦诚面对自身缺点。积极参加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研究学习教学教法。及时准确掌握生物课程中的重难点。教师更应深入学生群体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分析总结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可谓百益无一害。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如今的生物教学中,教师教学仍难免被“分数”束缚,导致教师紧靠教科书的教学标准和目标。因此,教学内容乏陈而难以出新,学生疲于应对,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甚者,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成绩”,使得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中。在试题选择上多雷同、无意义的题目,徒增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心理厌倦或误认为“题海战术”很重要,从而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及方式方法。
1.关注学生兴趣所向,培养主动性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传统讲授模式中知识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多方式、种类的课外活动,例如,野外实习、生物课题辩论赛等,以此来引导学生收集动植物样本资料,相互学习、交流。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其他生物学科问题的探究活动,使得学生对生物实验,进而对生物学科产生好感和兴趣,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提高学生有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应坚定自己“教以渔”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走出以往“题海战术”的误区。在此前提下,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思维培养。以创新性作业、课堂训练等方式来指引学生在接受性学习的同时进行创新性学习。在不违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增加生物学科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减少重复、非典型的习题,让学生在完成习题作业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旧知识、接纳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日渐养成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发现了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努力。我们要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方法,通过多方面关注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完成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云红.在生物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陈凯.伙伴:有效教学的师生关系[J].四川教育,2007.
[3]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新课程生物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陈鹤.高中生物学情感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李艳.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