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现状调查

2015-12-06 06:51王钰岚王学戏
文教资料 2015年25期
关键词:思维力单亲家庭独生子女

王钰岚 王学戏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现状调查

王钰岚 王学戏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对问题学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目光转向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品质,本文是在对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关于积极个性品质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数据分析,希望为以后的各项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数据依据。

高职学生 积极个性品质 现状调查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然而,高职院校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上,对学生心理健康,特别是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关注较少。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普遍较低,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而影响以后的就业。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多关注的是探测学生中已经存在在心理问题,起到预防预警的作用,并没有重视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揭示高职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现状,分析“双元制”办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积极个性品质,为以后的培养途径、评价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一、问卷说明

本次问卷针对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大二学生,涵盖文、理学科,共发放问卷2388份,回收2388份,回收率100%。

我们根据现有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问卷,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编制针对高职学生的积极个性品质调查问卷。本问卷包括六个维度:认知维度(创造力、好奇、热爱学习、思维力)、人际维度(真诚、勇敢坚持、热情)、情感维度(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智慧)、公正维度(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审慎、自制)和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

二、调查结果

1.认知维度

在认知维度下,我们调查了创造力、好奇、热爱学习和思维力四种个性品质,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文科和理科的高职学生在思维力品质上有较大差别。

表1 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全面的认识

表1的题目都是考察思维力的,结果显示,在性别、年级、家庭等方面区别不大,但是在专业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表1中能够对事情有全面认识的理科生占31.6%,文科生占24%,说明理科生的思维力品质优于文科生。但是,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思维力品质发展不容乐观,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这两项的学生不足三成,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热爱学习这一品质中。

2.人际维度

人际维度包括真诚、勇敢坚持、热情三种品质,调查结果表明,热情品质在独生子女情况和成长环境中出现差别。

表2 人们形容我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

表3 我愿意主动和别人交谈

表4 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以上三个题目都是考察学生的热情品质,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农村还是城市对热情品质的影响较大。在表2中,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的农村学生占52.3%,而城市学生只有34.0%;表3中愿意主动和别人交谈

的农村学生占42.1%,城市学生占34.7%;表4中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60%的农村学生和48.1%的城市学生会伸出援手。从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对待他人更热情,究其原因,应该是农村的居住环境比较开放,邻里之间的交流较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放的个性。因此,在热情品质上,农村学生优于城市学生。

3.情感维度

在情感维度下,我们调查了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智慧三种个性品质。问卷结果显示,不同学生在这三种品质上都有所差异。

表5 我总能感觉自己生命有爱存在

表5显示,高职学生感受爱的能力总体较强,但是在独生与非独生、成长环境是农村还是城市这两个方面有差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我总能感觉到生命中有爱存在”这道题中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的比例分别是55.6%和67.4%。农村学生感觉到爱的存在的比例为64.4%,比城市学生的54%高出较多,从这道题可以看出,非独生和农村学生感受爱的品质优于独生与城市学生。

表6 不管我的家人和好友做了什么,都不能阻止我对他们的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6调查的是爱与友善的品质,家庭类型对这项品质的影响很大,原生家庭指的是子女与亲生父母共同组建的完整的家庭,这类家庭中的学生爱与友善的品质普遍较好,55.2%的学生在这个题中选择了“非常符合”与“符合”;单亲家庭指子女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或因离异,或因离世,此类家庭中的学生仅有15.8%选择了“非常符合”与“符合”这两项,而选择“非常不符合”与“不符合”的反而占了26.3%,远高于原生家庭中的6.7%。由此可以看出,原生家庭的学生比单亲家庭的学生在爱与友善的品质上表现得更好。这也提醒我们,父母的共同的陪伴与关爱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

同时,表6中的数据显示,非独生学生和农村学生爱与友善的品质都优于独生和城市学生。另外,在社交智慧这一品质上,不同类型的高职学生体现的差异不大。

总体而言,在情感维度下,非独生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品质要优于独生和城市学生,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分析这两类学生在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区别,以期获得培养优秀的情感品质的高职学生。

4.公正维度

公正是个体内部的优秀品质,包括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正直公平”的品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经数据统计,发现独生子女状况对团队精神品质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领导力品质上,男女生之间、不同的年级之间存在差别。

表7 我非常喜欢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

表7调查的是团队精神,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喜欢成为团队中的一份子,说明在团队精神这一个性品质上,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究其原因,应该是非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的团体,他们在这个团体中学会了更多的团队合作能力,体会到更好的团队精神。

表8 我非常擅长策划集体活动

表8中的问题是针对领导力品质的,在这一问题中,选择“非常符合”与“符合”的男生占33.1%,女生占25.9%,因此,高职男生的领导力品质优于女生。另外,从大一和大二不同年级的领导力品质的对比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学生的领导力品质有所提高,但是总体来说,高职学生的领导力品质普遍偏低,因此,高职院校应开发出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领导能力。

5.节制维度(宽容、谦虚、审慎、自制)

节制维度下的四种个性品质在不同的高职学生身上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仅在宽容品质上,原生家庭的学生比单亲家庭的学生发展得更好。

表9 当人家待我不好时,我尝试以谅解来回应

表9的数据显示,单人家对我不好时,51.3%的原生家庭学生愿意谅解他人,比单亲家庭的46.7%稍高,说明原生家庭的学生宽容品质优于单亲家庭。

6.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

在超越维度下,高职学生的各项品质普遍发展较好,大都选择了“非常符合”与“符合”两项,说明高职学生都表现得非常善良、正面、充满希望。但在幽默风趣这一品质中,原生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学生表现出较大差别。

表10 我从不让沮丧的境遇带走我的幽默感

在表10中,针对 “我从不让沮丧的境遇带走我的幽默感”这一问题,51.5%的原生家庭学生选择了“非常符合”与“符合”这两项,而同样的选项,仅有38.1%的亲家庭学生选择,说明原生家庭的幽默风趣品质优于单亲家庭。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性别、家庭、专业、年级、独生情况下的高职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认知维度下,理科生的思维力品质优于文科生;(2)在人际维度下,农村学生的热情品质优于城市学生;(3)在情感维度下,非独生和农村学生在感受爱和爱与友善这两项品质上优于独生与城市学生,而原生家庭的学生比单亲家庭的学生在爱与友善的品质上表现得更好;(4)在公正维度下,独生子女状况对团队精神品质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非独生子女的团队精神品质优于独生子女,在领导力品质方面,男生以及高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更好;(5)在节制维度下的宽容品质上,原生家庭的学生比单亲家庭的学生发展得更好;(6)超越维度下的幽默风趣品质,原生家庭学生的发展状况也优于单亲家庭。

从以上差别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原生家庭学生,这三类学生的个性品质普遍优于其他学生,说明家庭因素对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影响甚大。另外,从总体情况看,高职学生的思维力、热爱学习及领导力品质发展不容乐观。

针对以上特点,作为培养乐观向上、积极务实的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高职院校,我们应该分析不同的家庭教育的特点,总结出优秀的教育模式,将之与高校的教育模式相结合,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思维力、领导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探索“双元制”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和实效评价机制,争取培养出技能好、品质优、素质好的高职学生,为社会建设输送优秀的人才。

[1]刘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及培养[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11-21.

本文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及技术应用研究》下的子课题名称《“双元制”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ZJ-V14-ZY87)的理论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维力单亲家庭独生子女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创新思维力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