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效学视角下应急搜救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5-12-06 02:49钱洪伟
中国应急救援 2015年5期
关键词:救援课程体系应急

◎ 钱洪伟

人机工效学视角下应急搜救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钱洪伟1,2

应急搜救课程是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专业必修课,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框架对于应急救援培训效果提升非常关键。在梳理应急搜救概念范畴、责任、类型基础上,基于人机工效学角度,架构应急搜救课程体系,从人(救援人员)、机(救援装备)及环(救援环境)等角度进行系统建设;结合近三年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科研工作基础,考虑11个具体行业领域对搜救现实需求困境,归纳了已经开展的应急搜救课程体系的研究工作,并对该课程体系的下一步教学改革框架进行了探讨。

搜救 应急管理 技能体系 人机工效学

1、应急搜救概念范畴、责任划分、类型

马航事件、韩国沉船事故将“搜救”这个词语带入了人们的视线,搜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搜救概念繁多,囊括范围广,可以理解为应急处置过程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认为其就是应急救援整体过程。搜救历史源头繁多,搜救对象种类繁多,导致搜救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当然搜救的方式也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搜救,往往是多种环境的融合,比如马航事件中不仅仅是海上的搜救,同时也有陆地的搜救,也就是多种搜救途径比如陆海空的力量一起出动,共同完成搜救的重任。搜救作为应急管理学科技能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概念范畴、责任权属及类型是基本出发点。

1.1 搜救概念范畴

搜寻与救援简称搜救(Search and Rescue(SAR)),也有其他名称,如Emergency Assistance(紧急救助、紧急救援、急难救助)、Disaster Relief(灾害救援)、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急救医疗)[1-6]。伴随着人们社会发展及人们对搜救概念理解认知程度加深,搜救概念主要包括搜索、营救两个行为动作程序,这两个动作行为程序又包括许多具体的行为动作,搜救概念范畴主要以不同行业、领域或区域的人、物作为作用目标对象,通过实施系列的搜索、营救动作行为工具或方法策略,对作用目标对象展开搜索、营救的行动。

1.2 搜救责任划分

搜救责任划分主要是指国际搜救部门责任,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国际水域、公海(International waters)、北极搜救协定及国际搜救咨询小组(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 (INSARAG))三个方面搜救责任划分类型。其中,国际水域、公海(International waters)搜救责任是根据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Safety of Life at Sea 简称 SOLAS)(1974)划分的[7]。在北极,搜救责任由北极搜救协议决定。第七届北极理事会外长会议于2011年5月12日在丹麦格陵兰岛首府努克举行,与会国家外长签署了北极理事会成立15年以来的首个正式协议《北极搜救协定》,就各成员国承担的北极地区搜救区域和责任进行了规划,它是北极理事会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8]。国际搜救咨询小组(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INSARAG)

是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下属的组织,成立于1991年,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是由联合国牵头,处理城市搜索与救援(USAR)和其它灾害反应的政府间网络。其目的是提供信息交流公共

平台,确定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援助的标准,以及在地震救援反应领域研发国际合作和协调的方法。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除了地震灾害多发国家之外,还包括长期提供国际援助的国家[9]。

1.3 搜救类型

国际上将搜救类型划分为山地救援、地面救援、城市救援、战斗救援及海上救援等。

1)山地救援(Mountain Search and Rescue),山地救援与户外、旅游景点救援存在救援程序、技能相似之处,其主要是指搜救活动发生在山区环境中,其也适用于搜索和救援其他野外环境。直升机、搜救犬通常是有效救援工具;山地救援服务需要救援人员具有较强救援专业知识,由于山地救援特点,一般救援人员有大量应急志愿者参与;关于山地救援收费问题目前也正在探讨,付费救援服务更有可能存在于阿尔卑斯山等要求高的地方,与山区国家公园和许多滑雪胜地。

2)地面搜救(Ground Search and Rescue),地面搜救通常是于地面或者内陆水道(例如引水道)进行。传统上,此项工作通常于郊区以至荒野区域进行。地面搜救是寻找在陆上或内陆水路丢失或遇险人员。地面搜索救援对象包括在城市和郊区走失的老年痴呆症,自闭症等人群。

3)城市搜救(Urban Search and Rescue),是于城市或者市区进行,城市搜救服务主要是针对发生在市区的自然灾害(例如山泥倾泻、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交通意外、坍塌事故及矿道等危险环境中进行复杂的救援行动。城市搜救队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以多种方式组织,但它们通常与消防相关。城市搜救成为联合国的国际搜救咨询小组(INSARAG)的重要救援任务,城市搜救任务部队的分类通常是标准化的。根据分类,可以有接近70个职位。

4)战斗搜救(Combat Search and Rescue),是于战场或战区上搜寻救援伤员、重要物品的活动。

5)海上搜救(Air Sea Resue),指的是利用飞机和船只在海上展开的搜救活动。

我国目前按照行业划分,可划分山地搜救、海上搜救、航空搜救、公路搜救、铁路搜救、危化品搜救、煤矿搜救、雪灾搜救、地震搜救、地质灾害搜救及社会搜救等。

2、应急搜救在应急管理领域地位及开展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

应急搜救技能成为应急管理学科持续发展的有利工具,从而使应急管理从普世管理学科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不同领域专家探讨的焦点,针对不同搜救类型及任务,人们也开发了不同的搜救技术,如高层救助技术、山岳救助技术、水难救助技术、地下救助技术、交通事故救助技术、水底搜索、潜水拯救技术及打捞技术等,这些搜救技术在不同灾害中起到较好的救灾功效,以地震为例,应急搜救技能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救援中凸显较强的实用性。面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灾难及事故发生不可避免,国内许多教学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也都在积极开展并培育属于自己领域的专业救援队伍,而目前作为我国教学科研的主体,高等院校在应急救援及其技能培养方面基本属于空白,目前屈指可数的高校机构尽管开展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专业、学科等方面的建设工作,然而就目前我国开展应急管理教育的高校,尚未对各行各业的应急救援技能进行过深入、系统完整的教学工作,即使有许多列入了教学培养环节,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此外,开展此项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完善应急预案定位及内容、应急响应体系、预案编制及管理、基础救援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学术探讨价值。基于上述理由,笔者在几年的课程教学及科研实践中,进行了大量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工作,本文在梳理以往工作成果基础上,从人机工效学视角,对应急搜救课程的教学理论体系以及实验技能环节进行了初步的设想与探索,希冀这样的研究工作,抛砖引玉,能引起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关注,共同推动这项工作。

3、课程体系构建

考虑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非常态特点,如何开展现场实景教学及研究是世界难题,即使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也是采用设定不同场景、演练及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来再现突发事件应急情景。再现模拟与现实存在很大误差,更何况灾害场景中不同救援人员的存在,人的行为面对灾害的响应复杂性及救灾环境的复杂性等因素给研究应急搜救教学无意添加了很多困难。对于此,有专家提出,应以近年来发生的SARS事件、印度洋海啸、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为标本,搜集第一手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国际灾害数据库,认真研究每一次灾害发生后应急管理的所有细节,以“事后诸葛亮”的方式仔细分析哪些决策判断是正确的,哪些反应方式可以商榷,哪些应急物资器材应该改进,哪些组织方式效率不足,在个案的研究中形成一些可以广泛适用的规范标准。如果我们能够逐步建立起丰富的灾害数据库,对世界各地处置公共安全事件的得与失都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当我们突遇灾害时,我们就知道该如何科学应对,就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10]。事实上,应急案例、应急案例推理等思路许多国内外研究机构也在积极推进。应该说,从理论上讲,事后的案例分析找出经验,吸取教训对以后救灾很有修补价值。案

例推理更是将案例分析提升一个台阶,将以往事件经验梳理成一个案例数据库,建成预案案例库等知识模型库,一旦发生灾难事故,从案例库中通过计算机查找相关应急方案,有一定道理,但具体现实可行性如何,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救灾效果,笔者认为尚待商榷,恐怕这也是整个应急救援效果不理想的瓶颈因素。在此认识基础上,我们在梳理不同领域或行业事故发生原因时发现,许多事故发生前,都是由于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出现了重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的信息没有为作业人员所获取,从而使作业人员在按原有作业习惯( 往往含有不安全行为或救援装备相关因素) 操作时,诱发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可见,开展人机工效学角度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同性。在此认识思路基础上,从人机工效学理论方法中的人-机器装备-环境三维层面提出了构建本课程体系的理论与技能实操两个方面内容(详见图1)。

图1 应急搜救课程理论储备与技能集成

3.1 基本目标及基本原则

通过该课程实验技能的系统学习,增加学生对救援现场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作为一名救援人员应具备的救援技能知识,包括自救互救、各种设备的使用以及灾害现场环境的风险识别、预控等,最终能为不同部门应急救援基地输出合格的应急救援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在基本目标基础上,需要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3.1.1 科学性

遵循现场救援的实际,从现场实际出发,这就要求要提炼琢磨如何营造具有真实突发事件情景片段问题。

3.1.2 可行性

可行性包括经济可行性、现实可行性。开展此项工作,需要考虑本单位实际,考虑实验设备的经济成本,考虑实际灾害情景营造的成本问题等。

3.1.3 学生主体性

开展应急救援教学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围绕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学生能听懂,能看懂,能学会,能参与实践为导向。

3.1.4 循序渐进性

开展此项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同时遵循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原则,鼓励相关教师积极申报应急救援相关课题,围绕课程理论及实验室建设开展研究工作,从实验室及岗位建设需求出发,一方面提升了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一方面服务了课程理论及实验室建设。

3.2 教学理论方法体系设计框架

3.2.1 人(救援人员)相关教学理论方法设计

首先在梳理应急搜救课程体系已发表及内部文献资料,建立应急搜救技能课程体系资料数据库基础上,对不同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系统汇总。

3.2.2 机(救援装备)相关教学理论方法设计

结合地震、煤矿及消防等实战部门现场救援情况,搜集应急搜救技能课程体系情景模拟资料,建立若干技能课程情景模拟数据库,同时对数据库分类。可分为:应急搜救装备操练情景模拟数据库、应急医疗救护情景模拟数据库、应急预案及演练情景模拟数据库、应急避难情景模拟数据库及应急信息沟通情景模拟数据库。在数据库构建基础上,系统介绍救援装备有哪些,如何分类及其用途,如何操作使用及维护等。

3.2.3 环境(救援环境)相关教学理论方法设计

选择典型行业或部门,进行模拟仿真教学。比如可以选择煤矿、地震、建筑火灾等领域,设定模拟煤矿发生瓦斯事故灾难场景,在该场景中设置不同子场景等。救援环境比较复杂,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先在选定的不同突发事件简单场景中进行理论教学介绍,然后在复杂场景中进行学习等。

3.3 实验技能体系设计框架

主要是探索应急搜救技能如何在具体领域更具可操性,尽量避免纸上谈兵,缩小课程教学与现场实操直接的差距,通过该课程实验技能的系统学习,增加学生对救援现场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作为一名救援人员应具备的救援技能知识,包括自救互救、各种设备的使用以及灾害现场环境的风险识别、预控等,最终能为不同部门应急救援基地输出合格的应急救援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3.3.1 人(救援人员)相关实验技能

设计

作为救援人员相关实验技能主要借鉴常态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中关于人的技能方面的内容,包括人的心理生理指标测试、脑电指标测试以及其他生物反应指标。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应急救援的组织、策划、整体协调、现场协调、现场局势掌控的能力,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3.3.2 机(救援装备)相关实验技能设计

作为救援装备相关实验技能主要涉及装备的基本操作使用、维护,有哪些类别,每种设备有哪些用途等。通过学习,学生应系统了解和掌握各种救援器材的技术参数,熟记各种器材的安全操作程序及器材的强制报废报损程序,为实际救援和训练中的器材安全打下基础。

3.3.3 环境(救援环境)相关实验技能设计

作为救援环境相关实验技能主要是如何搭建具体灾害应急场景,如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场景、破坏性地震造成建筑物塌陷废墟状态等,并了解掌握不同灾害应急场景采用何种应急救援程序、应急措施等。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在地震、丛林、溪谷、山地、雪地、高海拔地区等特殊的地形、气候、环境条件下,利用何种器材及资源,如何对目标形成快速有效的搜索网,迅速准确他的定位,为救援赢得宝贵的时间。

基于应急搜救课程体系框架见图,以提升应急者综合应急技能为导向,按人机工效学思路,对参与搜救的人、机器(设备)、环境等要素涉及的多层次理论与实验技能,积极构建校内教学实验平台、校外相关行业实战基地的应急搜救教学模式,通过人机环三种不同维度方式进行学习,进一步梳理应急搜救理论与实验技能一体化实用特色,厘定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对公共安全及应急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提升非常关键。通过学习,学生参与对各种地形、气候等综合条件的复杂实验设计,掌握复杂条件下的救援技术,同时具备制作各种应急救援预案的能力,在今后的应急救援训练和实际工作中均能迅速地按照各种救援预案执行救援任务。

3.4 课程体系的考核标准体系

课程体系教学质量效果如何,需要建立课程的考核标准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进行设计,所谓两个方面是指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是指分别对学生和教师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个角度进行考核标准体系设计。对于学生考核可以分为理论学习与实验技能操作两个角度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其中理论学习主要考虑每个行业搜救涉及的几个方面基本知识点掌握情况,实验技能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学生针对某一设定灾害场景,如何展开有效地搜救处置工作流程、作为救援人员如何调试自身行为以及对救灾现场环境正确研判等具体工作。另外,从教师自身角度也应适当考虑设定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体系,针对该课程教学效果如何,结合学生评教及督导听课,进行自我评估,根据反馈意见,要掌握哪些地方没有理解透彻、讲解明白等,以便在后续课程中加以改进等。

4、已开展的研究工作

建立在上述框架体系基础上,已开展了大量的教研教改探索,包括应急搜救技能实训课程群、应急管理学科技能知识体系、灾民安置技能体系、煤炭行业应急管理学科认识等学科知识体系等[11-15],对应急管理学科及应急搜救理论及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近几年在教学中遴选11个具体行业领域,展开不同行业的应急搜救理论方法知识讲授工作,针对遴选11个不同行业,在教学中的操作方式见表1(以户外搜救小组教学课程内容为例)。

表1 户外搜救领域教学课程操作方式表格说明

建立在上述应急搜救课程教学探索基础上,课题组围绕应急搜救实训技能开设了若干课程群[10],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见表2)。

通过上述不同行业搜救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教师整体把关,学生独立完成每个行业搜救课程内容,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不再是观众,充当了主人翁的角色,课堂时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学生

了解了许多行业搜救情况,再在也不是一谈搜救就是地震救援、自救逃生的单一救援视野,获取了大量信息资料。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11个行业一一详细讲解,占用很多时间,该课程教学方案设置32学时,显然学时量不够,时间上难以保证。而对于这一点,笔者考虑该课程体系建设究竟是针对11个具体行业,提出每个行业自身的搜救体系课程?还是有重点的选择几个代表性行业来建设搜救体系课程?还是在梳理11个行业共性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搜救体系课程?这一点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思考的。另外,不同行业搜救,需要教师和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行业灾害发生机理,比如地震搜救,必须要学生掌握地震灾害如何发生的,地震造成建筑物塌陷后形成何种建筑物塌陷结构,这里面就涉及到必须掌握建筑结构基本知识,否则学生很难理解救援人员如何进入建筑物塌陷区,采用何种救援设备,如何操作救援设备等一系列问题,显然这些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从学生课程完成情况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工程思维,对工程地图、基本工程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应急搜救知识直面救灾现场,泛泛的管理理论方法固然重要,掌握系统深入的工程理论知识及救灾现场技能才是关键,这方面的知识缺乏,也制约了应急搜救课程教学的效果,使课程教学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形而上学”。

表2 部分汇总

5、结论

1)梳理了应急搜救概念范畴、责任、类型及搜救发展现状及现实需求。

2)基于人机工效学角度,架构应急搜救课程体系,从人(救援人员)、机(救援装备)及环(救援环境)等角度进行系统建设;据此,归纳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从基层教学环节构建应急搜救理论方法-实验技能一体化的侧重技能的应用平台是最佳切入点,对于丰富完善应急搜救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推动应急管理专业持续发展,凝练新的学科增长点,锻炼学生综合应用应急管理技能知识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1河南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2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1]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0%9C%E7%B4%A2%E5%8F%8A%E6%8B%AF%E6%95%91

[2]Canadian Forces (May 1998). “B-GA-209-001/FP-001 DFO 5449 NATIONAL SAR MANUAL” (PDF).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8-08-03. Retrieved 2008-07-12.

[3]Search and Rescue - Chapter 9”. uscg.mil. Retrieved 26 February 2015.

[4]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 2006).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RECTIVE NUMBER 3003.01” (PDF). Retrieved 2008-07-12.

[5]陈维锋,王云基,顾建华,彭晋川.地震灾害搜索救援理论与方法[M],地震出版社,2008.

[6]周涛.海上搜寻中目标发现概率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7]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4%B8%8A% E4%BA%BA%E5%91%BD%E5%AE%89%E5%85%A8%E5%85% AC%E7%BA%A6

[8]北极搜救协定,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6_4ho16P_8FaWQ2- Te4NmmmejT1Vv_2BI3bamlVCHL8W8mi9YyHouq9fOPtJChUEM_6Gj_Gc_ mOcX49oHEdYq

[9]国际搜救咨询小组,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gBeLvpq9JKG0cO1H23hZ1lI7R5ulcF1Gyea4UDk AxoJQ75i-6HYm-OlafsOezo7Q_0LnjhuwDiwLP9Z30LV_

[10]米鹏民.应急管理是门“大学问”,http://szsb.sznews.com/html/2008-06/13/content_215279.htm,2008-6-13

[11]钱洪伟. 基于人机工效思想的应急搜救技能实训课程群研究与实践[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29(11):141-143.

[12]钱洪伟.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视角的应急管理学科技能实训课程群建设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29(11):141-143.

[13]钱洪伟.生态管理视域的“灾民安置服务”课程改革及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29(3):166-169.

[14]尹香菊,钱洪伟.煤炭行业应急管理学科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76-77.

[15]钱洪伟.STS视域下应急管理学科技能型知识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科(专业)为例,中国应急救援,2015,49(1):12-16。

*经费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人-机-环”视域下煤矿重大瓦斯事故应急处置人因风险耦合机理及解耦策略(14YJCZH189);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项目(2014SJGLX171);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3-JKGHB-0025);河南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013JG053);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B2010-49)。

猜你喜欢
救援课程体系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