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政务网站在防震减灾宣传中的作用

2015-12-06 02:49张玮晶张天罡
中国应急救援 2015年5期
关键词:门户网站政务科普

◎ 张玮晶 张天罡

积极发挥政务网站在防震减灾宣传中的作用

◎ 张玮晶 张天罡

门户网站是防震减灾工作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窗口,是发布国内外地震相关信息、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的综合信息平台。搜救中心门户网站作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对外窗口,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应急救援主业,拓展服务功能,增强信息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有效性,增强与震区民众及广大网民的互动性,本文就网站的科学设计与运行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防震减灾宣传 政务网站 科学管理 新型设计

近十几年来,中国地震局和各级地震机构相继建立了门户网站,制订了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制度。民众可以从地震机构的网站获得震情灾情信息及防震减灾知识与工作情况。但由于大部分基层地震机构的网站没有专职信息编辑人员,信息更新较慢,特别是遇到地震突发事件时,信息更新慢、回应社会关注问题不及时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同时,网站板块专业性内容多,可读性不强,综合信息多为会议及领导活动报道,民众关注度低,使得网站信息服务的作用与效果低于气象、环保等机构的网站。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4年组建后随即建立了门户网站。十年来,网站在发布国内外地震信息与应急救援动态、搜救中心工作信息和宣传防灾应急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搜救中心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但网站同样存在内部工作交流信息偏多、而社会关注的重要震情灾情信息、抗震救灾信息、应急救援科技信息偏少和发布不及时等问题。同时网站的设计已不适应新时期应急救援和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缺乏民众信息的主动收集和网民互动等功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微博、微信凭借其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对搜救中心提升门户网站信息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本文就门户网站建设的设计改进与科学管理进行探讨,为政务门户网站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发挥政务网站在防震减灾宣传中的作用。

1、以社会服务为导向,改进网站设计理念与原则

作为搜救中心政务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中心门户网站肩负着占据舆论主动权、掌握话语权的重要使命。在网站设计时,首先是考虑如何拓展网站的服务功能,强化震情灾情的实时发布、抗震救灾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跟踪报道、民众灾情信息与救灾需求的快速收集,为此,单独设置震情灾情、应急救援、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中国国际救援队等专门板块,进一步完善震情灾情信息发布机制,畅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网络信息直接交流渠道。同时加强新媒体载体建设,增设新媒体专区,在门户网站上设置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微信、12322灾情热线,提升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的活力和效率,增强信息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有效性,增强与震区民众及广大网民的互动性。并增设与应急救援工作相关的业务型版块与科普型版块等,通过不同方式迅速提供真实、有效的地震信息,主动、及时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与自救互救技能,实现集“安全、资源整合、信息公开、重点明确、公众参与”于一体的网站平台。

2、网站的科学管理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网站内容信

息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地位。优秀的内容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网站快速全面的搭建栏目,准确的发布信息,安全的运行。[1]

2.1 审批权限的管理

门户网站是搜救中心对外公开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是履行部门职责,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窗口。所发布的所有信息,为对外公开的非涉密级信息。各类信息报送和发布前,必须实行严格审核把关,根据不同类别放置中心网站专栏。办公室负责对首页信息的终审、统计和上网后浏览监督。综合信息要通过经办公室审核报中心领导审批后,由办公室放置首页专栏。部门栏目信息,按部门权限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后自行编辑上传发布。办公室负责对信息更新频率、信息发布数量、信息反馈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网上信息的监控和检测,防范有害信息网上传播。

2.2 网站安全的管理

政务网站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大部分政务网站采用管理方式均为两个方面:人工管理,包括发布消息审批程序、网站日常的人工维护等;自动管理,包括运用物理防火墙、防篡改程序等自助式防御体系,以期达到强化网络安全策略,监控网络存取和访问,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防止黑客的攻击的目的。在搜救中心的网站管理上,还采用用户权限分级的方式,将政务门户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分为两种类型:报送用户和审核用户,并加设安全口令。信息报送用户可以在网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发布各类信息;审核用户整理审核信息,一般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可使网站更安全、方便和快捷。

2.3 网站运营管理

网站就像企业一样,若想得到好的回报,就应当进行科学的运营,网站运营最重要的就是网站的维护和推广。对于网站的维护,我们可以委托专业的技术公司,也可以培养单位人员学习新知,学会使用html语言编辑网页,熟练掌握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另外可以利用新兴的新媒体 ,例如微信、微博等推广方式进行网站推广。网站运营管理的好,网站就会点击率高,知名度影响度就会好。

网站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静态展示阶段、动态展示阶段和互动阶段。目前搜救中心网站基本处于静态展示阶段,只有少部分动态展示阶段。所以应该在动态展示阶段和互动阶段功能上加以加强,利用ASP/JSP/.net等+数据库的方式或Ajax/ XHTML/CSS+数据库的方式改进中心网站的后台程序;利用flash+三维立体图等方式丰富网站页面。另外移动便携终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所以开展移动终端的网站建设适在必行,运用最新的HTML5,开发适用于在移动设备上浏览的网页,引导移动技术潮流重新回到浏览器时代。还可以加入“统计数据”板块,通过专业的网站统计分析系统,以“受众”为中心,对网站访问信息记录并归类,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如网站访问量的增长趋势图、用户访问最高的时段、访问最多的网页、栏目、停留时间、用户使用的搜索引擎等,从而挖掘出网民有兴趣或关注度高的信息类型,实时改进。

2.4 网站模块管理

我们最常见的模块组合就是计算机,根据模块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组装出不同功能的计算机;例如针对网络运行的服务器型计算机,针对图形处理的图型工作站。我们的网站设计也可以采用模块化管理,通过管理模块的组合、增减等使系统更具灵活性,展示多样性。例如:在尼泊尔地震时,在搜救中心网站上:我们可以添加“尼泊尔地震”地震专题模块;在职工宣传中,我们加入“最美基层干部”模块。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把各个模块进行组织,删减,形成不同侧重点的展示形式。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3、门户网站改版的新设计及展望

3.1 新增栏目涵盖广,亮点突出内容详

搜救中心新网站的设计,有以下几个创新:一是发布内容和工作分工更加明确。新增工作动态栏目(图片新闻、视频新闻),反映中心领导参加重要会议、进行调研和公务活动、各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重点工作进展等信息,信息简短,简明扼要。二是丰富重点要闻栏目的内容。主要反映中心的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部署,重点反映中心承担或参与的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状态、重要过程。三是业务工作平台信息

分工明确,增设应急救援对口的新栏目设计。具体分为震情灾情、应急救援、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中国国际救援队、支撑保障、科技与合作交流、文化建设、最新震情、科普教育、通知公告、图片与视频十一个板块,内容涵盖工作进展、重要成就、工作亮点等。

尼泊尔地震救援展板副本

3.2 门户网站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政府网站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政务微博、微信是移动互联时代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兴方式,也是转型期社会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积极抓手。微博、微信现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热点,以具有代表性的新浪微博为例,新浪CEO曹国伟在2011年3月2日发布财报时介绍称,其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超过1亿。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微博得以迅速发展,也使得微博的力量不容小觑。

中心网站抓住了开启新媒体的好时机,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动中心网站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在新改版网站增设“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微信平台公众号”专区,重要的政府信息以及重大地震事件的新闻发布,选择中心网站平台首发,同时利用微博进行现场发布、即时发布,发挥微博“快媒体”优势,以抢占“第一时间”、“第一空间”、“第一事件定义权”。微信则基于朋友圈这种信息交流平台,成为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信息转发和传播的精准渠道。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我国西藏地区也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中国地震局第一时间启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赶赴尼泊尔救援,派出国家地震现场工作队赶赴西藏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工作。应急期间,中心利用新网站的优势,将网站平台、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搜救中心微信平台三组力量融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应急救援信息发布与宣传报道的合力。中心门户网站以最短的时间制作了尼泊尔地震专题网站,刊登前方最新信息和后方指挥服务组、信息保障组、综合保障组、新闻宣传组的工作动态12篇,对参加救援的中心7名工作人员进行专版宣传展示。尼泊尔地震专题网站浏览近1000次。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第一时间更新动态,期间发布此次地震应急救援相关信息和中国国际救援队最新动态的微博500篇,被转发数7.5万次,转发数215次,被评论数2.2万次,被点赞数5.7万次,评论数2.2万次。首次运用最新应急成果微信平台的宣传展示,在地震应急期间用微信制作并发布简报13期,每期浏览转发次数近1000次;纪实一期,浏览转发次数约为2450次;制作国内外震灾及救援信息快讯13期,图表共计80余份,包含网络报道人员死亡时间变化图、卫星影像图、救援队伍派遣表、医疗队派遣情况、国际救援队派遣图、国际救援队行动基地等。中心门户网站和新媒体平台有效的把搜救中心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声音传递了出去,把民众的呼声反馈了回来,为应急救援工作增添了丰彩。

同时,加强政务新媒体载体建设,提升舆论引导的活力和效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要重点发布涉及震情灾情信息、抗震救灾信息、应急救援科技信息、科普教育等信息。此外还要牢牢把握重大突发事件和网络发酵舆情中的权威回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迅速发布信息,以真实准确的内容制止谣言散布、以讹传讹,第一时间平息网络上的猜测和质疑。善于尝试和运用多媒体方式的立体发布和表达,注重分析网民特点,掌握个性化信息需求,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提高政府信息传播实效性和用户满意度。也可尝试将微博、微信的实时动态嵌入到中心网站首页界面,做到网站首页实时动态显示微博最新的消息以及网民互动情况。

3.3 加强科普宣传力度,网络科普馆带动社服工作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挥,近年来我国网络科普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网络科普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网络上以网民为对象开展科普活动。搜救中心政府网站可增设“地震科普馆”的栏目,侧重地震科普知识、历

次地震救援案例、救援训练基地地震科普馆、防震减灾科研论文集等内容,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为主,以科普视频和Flash展示为辅。增强科普互动功能,设立论坛、留言板等互动板块,给网民就科普知识提供参与交流的平台,有条件时可适时开展在线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以活跃网站气氛。同时可以与救援队微博、中心微信平台、其他新兴网络平台等开展合作,共享科普内容资源。网络科普资源共享是一般科普网站之间建立联盟和共享机制。由于现在各种新兴的网络形态也承载了不少科普内容,因此要扩大网络科普的受众面,提升网络科普效果,应该集聚多方网络力量尤其是新兴网络形态,促进各种网络科普平台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例如,中心地震科普馆可以与手机网络、搜索引擎、聚合网站等开展合作,共享科普内容资源, 制作手机客户端,这对于提高科普内容的质量和使用率、扩大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尾

创新搜救中心政务网站的功能,实施科学有效管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和公众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是地震部门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有效措施。经过对政务网站的不断调整和创新,使网站更具社会性、科学性、前瞻性,让社会公众在网站中走进搜救中心,使中心政务网站在应急救援事业的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1] 艾攻关,政务公开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2] 敬冉,姚盼,王唯种.中国政府网站发展趋势一一以湖北省政府网站为例[J]新闻前哨,2013 (1) , 29-31.

[3] 杜虹.国土资源局政务信息公开网站管理思想探究[J].信息通信,2013(2),12一14.

[4]李丹,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2015(07),140-141

猜你喜欢
门户网站政务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科普漫画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YouTube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