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花,赵成彬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体质教育论思想对学校体育影响的研究
梁美花,赵成彬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体质教育论的逻辑起点在于,体育同德育、智育、美育的差别是“体”字,是在身体发展方面进行的教育。因此,体育的意义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类的身体。
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还没有充分得到落实,体育课不能开满开足,学生活动场地设施也远远不够。新课程标准颁布了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年级、四年级以及初中都是每周3课时,但绝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新课程标准也在淡化体育教育。首先,体育课正在被“吃课”,尤其像基层体育教师的课,越上越少。以前耐力测试,必测项目是1500米,到20世纪80年代末缩减为1000米。2000年以后,所有的校运会都取消了10000米,只剩下5000米,有的学校为缩短赛程,连5000米也都取消了。目前的体育课,缺乏对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意志的培养,值得大家思考。
3.1 体质教育论思想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
在体质教育论思想影响下,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应是“通过从事各种运动动作的练习,使学生懂得简要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培养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培养强健的体魄,为现在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工作打基础。
学校体育应根据中小学素质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教师实际授课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有计划地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活动。如初中学生的上肢力量比较薄弱,可以在体育课中有计划地安排练习来发展学生这方面的素质。
3.2 体质教育论思想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
体质教育论思想即增强学生体质的思想,它注重增强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体育课程的内容不是运动专项技术,而是增强体质的运动形式、内容和手段方法以及各种身体活动,要按学生体质的实际情况与需要来选择这些身体运动,它不强调教学内容,多以身体练习手段为内容,一般是简单易练的单个动作。在体育课的教学和课外锻炼中,都是用非竞技技术的跑、跳、投、掷、举重等简单的运动,反复锻炼身体,这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具有重要作用。
3.3 体质教育论思想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
体质教育论思想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循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是指根据教学的要求,选择若干有利于身体发展的动作进行循环练习。即将计划完成的简单动作,分成若干个作业点(站),使学生在每一个规定的作业点完成规定的动作练习,一个动作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的循环往复的练习方法。通过这种全面、多样、连续的练习方式,可以加大练习的密度,使人体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有益于发展身体素质。运用循环练习法应注意教学目的和要求应明确;要根据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情况,确立重复的次数、强度、间歇的时间;要注意运用时机,即一般用于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本文综合考虑了运输成本、运输时间及服务水平,研究了基于成本价值的深圳港水上“巴士”经济性问题,并分析了运输需求量及运价对路径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当集装箱量较小时,集装箱拖车因其灵活性而更占优势,随着集装箱量的增加,驳船的规模运输带来的优势更加明显;2) 运价对水上“巴士”经济性的影响作用显著,随着运价的增加其经济性减弱.结合实际及研究结果提出的适当降低中转节点服务价格、推行单航线多支线港运营等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客户与航运公司双方成本,提高驳船满载率,提高港口竞争力.本文研究不仅可为货主选择路径提供依据,为深圳港相关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方向,也可为路径选择的理论研究提供思路.
3.4 体育教育论思想要求学校体育教学贯彻合理安排生理负荷的原则
生理负荷指人体在接受身体练习时的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反应。生理负荷的大小取决于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前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后者反映着对机体刺激的深度。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负荷强度的大小常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荷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贯彻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原则对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5 体质教育论思想影响着学校体育的评价手段
由于体质教育论思想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价是学校体育的基本评价手段。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水平和人的体质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它是衡量一个人体质水平的重要因素。
体质教育论思想影响着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身体健康领域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其中身体健康领域与学生的体能状况紧密相关,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健康的体魄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体质教育论思想即增强学生体质的思想,它的教学内容多以身体练习手段为主要内容,注重增强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这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具有重要作用。体质教育论思想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循环练习法,使人体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有益于发展身体素质。由于体质教育论思想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价是学校体育的基本评价手段。
5.1 增强体质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
如果从学校这个层面来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当然就是第一位的目标。这里又涉及了一个国情、教育水平、国家发展阶段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从体育的手段论向目的论转变,并完成了这个过程。现在我国还处在体育手段论和目的论相结合的阶段。这里有许多诸如办学条件、教育发展规模和完善程度等制约条件。在学生课业负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如体育合格标准、升学体育采取了考试等。这些制度就是强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这是健身的需要,是增强体质的需要。
5.2 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学校体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前沿性、参与性、主体性。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部门应从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高度,进一步把加强学生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5.3 加强制度保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完善建章立制,增强青少年体质。通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
5.4 逐步提高中考、高考体育测试分值,合理设计测试标准区分度
在中考、高考体育测试实际操作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分值太低,加上测试办法不太合理,无法拉开分数差距。笔者认为在中考成绩中逐步增加体育考试成绩的权重是一个方向。确定考试科目分值的依据主要是学习课时数、对未来学习的贡献力等因素。提高分值重要,测试标准区分度也重要。体育测试能否引起师生和家长重视,分值多少是一个因素,但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因素,即测试标准有无合理的区分度。如果测试标准与当地实际不符,标准过低,拉不开档次,那么分值再高,“学校领导不重视,家长学生不在乎”的情况也难免。应在测试结构方面,坚持实行过程管理评价(即平时成绩)和目标效果测试(即终结性评价成绩)相结合,平时锻炼和竞赛成绩相结合;内容上注意体能和技能项目相结合;从方式看,要求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等等。如侧重体能的项目可选择长跑或游泳,侧重技能的项目可选择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垫上、支跳、单杠、双杠、武术、跳绳、健美操、纵叉、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有的地方还考虑到体重、肺活量等体质情况;有的地方允许学生多次测试以获得理想成绩。系统设计中考体测,使之不断改进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 韩娜.中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5年下降肥胖近视者急增[N].北京晨报,2013-01-27(A06).
[2]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刘书元.健康促进与青少年体质三层次说[J].体育与科学,2007,28(2):7-8.
G807.3
A
1674-151X(2015)06-057-02
2015-05-04
梁美花(1978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