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学习谈初中中等学生与学优生科学学习的差距

2015-12-05 01:34陈迪妹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笔记科学班级

李 磊 陈迪妹

(温州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从课堂学习谈初中中等学生与学优生科学学习的差距

李 磊 陈迪妹

(温州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为了探寻中等学生与学优生在初中科学学习中产生差距的原因,通过学科专家访谈、课堂观察、课堂笔记分析、学生问卷调查等手段调查中等学生与学优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情况,发现中等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笔记记录、课堂学习重点的把握、思维活跃度等方面都明显逊于学优生,据此对中等学生和教师提出建议。

初中科学 中等学生 课堂学习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学定教”新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对初中生的科学学情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对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分化成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群体,这一分化在九年级尤其明显。对学困生形成原因进行研究的学者众多,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中等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最多,却往往受到忽视。笔者将中等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与学优生进行对比,旨在探寻他们与学优生在科学学习上的差异,帮助他们缩小差距,实现“由中转优”。

二、实证研究

1.学科专家访谈

笔者首先就中等学生与学优生在科学学习上的差异,对8位具有10年以上教龄的初中高级科学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们的意见是,影响学生科学学习成绩的主要环节在课堂。学优生在课堂学习中会积极思考,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主动回答问题的热情比较高,对课堂学习中的关键点把握比较到位,专注度高,课堂学习的品质比较高;中等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跟随老师的节奏,主动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不高。

2.确定研究对象

在参考了教师们的意见后,笔者从温州市1所公办初级中学和1所私立完全中学的初中部分别随机抽取1个九年级班级,参照张明与隋洁提出的标准,把在科学考试中成绩名列班级前10%的学生划分为学优生,后10%的学生划分为学困生,其余为中等学生,依据该班级科学任课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评价,最终确定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划分[1],并取其中的学优生和中等学生进行研究。被选取的两个班级的学优生与中等学生的统计信息如下:

图1 学生信息统计图

由图1可见,学优生和中等学生在科学学习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分化。

3.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确定研究对象之后,笔者运用课堂观察、课堂笔记分析和问卷调查三种手段对其科学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1 课堂观察统计

在正式进行每个班级的课堂观察之前,笔者先在该班级中至少连续听科学课一周,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堂有人进入的环境,同时对被观察班级的学生进行初步了解。一周的适应期结束后,再对该班级进行三周以上的课堂观察,并在课堂观察期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搜集他们的相关科学学习资料。

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提问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此类提问具有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也不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对这类提问的响应,在客观上反映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互动的积极性。笔者分别对被观察的2个班级随机抽取一节新授课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A班级的这节课教师在课堂上共随机生发了23个没有指定学生回答的问题,学生自发响应了18个;B班级的这节课教师在课堂上共随机生发了34个没有指定学生回答的问题,学生自发响应了26个。笔者将学优生与中等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情况统计如下:

表1 A班学生课堂回答教师随机生成的问题的情况

表2 B班学生课堂回答教师随机生成的问题的情况

通过对表1和2的分析可以看出,中等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方面明显低于学优生。

3.2 课堂笔记统计分析

目前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授课最一般的学习反应就是记笔记。记笔记是避免遗忘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手段[2]。因此,学生的课堂笔记是其课堂学习非常重要的素材,学生在笔记上记什么,以怎样的方式记录,客观上反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品质。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时段学习资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一倍[3]。

为了不让学生觉察到可能要搜集他们的笔记,笔记的搜集工作集中在课堂观察将要结束的最后一周完成。将学生的笔记统一收上来,随机抽取3周课堂观察中的任意5节课,对班级中每位同学的这5节课的课堂笔记进行拍照,然后通过与教师板书的比对,对笔记的内容组成进行分析评价。

(1)对笔记内容的组成的统计

教师在授课结束时一般会完整保留主板书,但部分副板书可能会因黑板空间不足而被擦除;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子教案上的部分重要内容一般不会在板书上重复呈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能随机生发部分内容并口头讲授。课堂笔记是跟随课堂的进度逐渐完成的,因此课堂笔记应该由教师的主板书、部分副板书、部分电子教案和部分口头讲授的重点内容组成。对这4个部分分别赋值为1分,通过将同一节课的学生笔记与教师的主、副板书和电子教案进行对比,以及将不同学生的笔记进行相互对比,对学生笔记进行打分,得分为1-4分,并将不同学生群体中各得分项的人数折算成在该群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结果如下:

图2 学生笔记内容得分统计图

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看出,学优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关注点比中等学生更丰富细致,对教师授课的重点信息的记录更加全面。

(2)对笔记的质量的统计

将学生的笔记按照书写工整,结构层次分明,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墨对笔记内容进行分类标识,使用特殊的符号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出强调4项进行打分,每项1分,得分为1-4分,并将不同学生群体中各得分项的人数折算成在该群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结果如下:

图3 学生笔记质量得分的统计图

分析图3可以看出,在整体上,学优生的课堂笔记比中等学生可读性强。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笔记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学优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授课重难点的关注范围更加广泛,笔记的可读性高;中等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范围比学优生小,笔记的可读性也低于学优生。

3.3 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

目前师生互动仍是学生在科学课堂的学习中的主要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教师教授的内容的关注程度客观上反映了其课堂学习质量。学生的关注点越全面,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课堂学习的思维更连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断思考,并生发出问题,反映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考的深度和学习的品质。因此,笔者使用自编问卷,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和课堂上通过思考产生问题及对问题的处理情况等方面对中等学生和学优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第一,在科学课堂上,你通常会重点关注老师教授的哪些内容(可多选):

图4 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的统计图

对图4的分析可以看出,中等学生对教师课堂教授的重点内容进行关注的程度不及学优生,精神集中度也没有学优生高。

第二,在科学课堂上,你是否会通过思考产生自己的问题(单选):

图5 学生在课堂上产生问题的情况统计图

对图5的统计发现,中等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产生问题的频度整体上低于学优生,课堂思维没有学优生活跃。

经统计,会经常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产生自己问题的学优生、中等学生分别为7人、38人。进一步将这些学生对产生的问题的记录方式统计如下:

第三,在科学课堂上产生的问题,你一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单选):

图6 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的统计

对图6的分析可得,学优生更倾向于将问题通过文字和符号记录下来,中等学生则更倾向于将问题留存在头脑中。

通过对图4至图6的综合分析可得,中等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明显低于学优生,课堂上的思维也不及学优生活跃,不够注重对问题的解决效率。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中等学生和学优生科学课堂学习环节的调查可以看出,中等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笔记记录、课堂学习重点的把握、思维活跃度等课堂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明显逊于学优生,课堂学习品质整体上弱于学优生,这也与学科专家的访谈结果相一致。

研究表明,课堂学习是初中科学学习的主体部分,学生在课堂环节的学习品质对其学习成绩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很多学科专家提出,要向课堂要效率。中等学生必须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课堂上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师讲授的重难点,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及时地将课堂学习的重点和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课下及时复习和解疑,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应更重视对中等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并在课堂上给予中等学生更多的关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中等学生的转优,提升班级科学学习的整体水平。

[1]张明,隋洁.分散注意条件下学优生与学困生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01:29-34.

[2]曹文培.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63.

[3]伯海英.促进师生发展的校本课堂观察技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20.

猜你喜欢
笔记科学班级
班级“四小怪”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不称心的新班级
科学拔牙
班级被扣分后
爱的笔记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