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管理学》课程再设计

2015-12-05 01:34严红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管理学考核素养

严红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鹰潭 335000)

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管理学》课程再设计

严红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鹰潭 335000)

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覆盖面广,影响深远,同时管理课程中含有丰富的职业素养元素,基于此,作者对该课程从授前、授中、授后三个阶段进行了再设计,以期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 管理学 课程再设计

一、课程再设计的依据

《管理学》课程作为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覆盖面广,通常在第一学期开设,能否上好《管理学》关乎学生专业基础打得牢不牢,也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

《管理学》主要讲授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管理的本质、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的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自然需要懂管理,而被管理者事实上也有必要了解管理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领导意图,成为优秀的下属;组织工作中需要管理,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离不开自我管理,所以管理无处不在。为此,《管理学》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具体、有效的管理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1]。

《管理学》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管理学》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更是一门职业素养提高课程。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管理学》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工作经历,对《管理学》课程进行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再设计,以期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企业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2]。

二、课程再设计框架

《管理学》课程再设计的思路是围绕着授前、授中、授后三个阶段展开。

(一)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同样,《管理学》第一次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明确课堂的具体要求。这些可能比具体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对他们更有价值。

1.对课程进行整体介绍。通过介绍这本课程的整体架构、教材特点、学习目标等,使学生从宏观上对这门课程有整体印象,更清晰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考核要求。

2.通过游戏进行活动分组。在第一次课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分组,既增添课堂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通过游戏进行活动分组,营造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开场游戏选择把握四点:一是游戏简单,学生不会因为难度大,场上尴尬而影响学生以后上台表现的积极性;二是覆盖所有学生,学生感受到平等和重视,参与度会提高;三是为以后团队作业和游戏活动做好分组工作;四是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通过学生自我承诺强化纪律约束。在第一堂课,要切合实际地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如不许迟到、上课玩手机、戴耳塞等现象,但另一方面又尽量避开传统的迟到、表现不佳扣平时分等粗暴管理方式,因为对高职生来说,这样的威吓收效甚微,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要求迟到学生给表演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小节目,并把遵规守纪对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及表演节目对展现自我的益处讲明讲透,然后要求学生做出承诺。在从众压力下,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承诺遵守规矩,然后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同时鼓励他们信守承诺。在自我承诺约束下,学生迟到率非常低。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课程内容精心安排。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引导作用,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每一章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白管理理理论,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3]。

表一 部分活动安排

2.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在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 给学生布置课外的拓展练习。

一是读书活动贯穿始终, 学期初要求每位学生制订读书计划,每人至少读一本与管理有关的书籍,同时制定读书心得公开交流的时间。再由教师统筹安排,届时要求每位学生上台谈自己的学习所感、所想、所悟,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时促进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胆量等素养的提高。

二是鼓励学生走出去,深入到校园内外,采访管理者,走进企业现场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增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企业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进行专业化总结,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管理实际上无处不在,即使现在不是通常意义的管理者,大学生都是自己的管理者,大学时间的安排需要计划,校园活动的开展需要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因此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管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

3.教师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做职业素养的表率。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利用教学过程和平时的待人处世,渗透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等内容的思想教育,培育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关心学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进行励志教育和品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4]。

(三)授后学习效果评价以能力、素质的提升未导向

为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达到能力、素质提升的目标。在考核过程中力求做到三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该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得高分的考核方式,重在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每学期初就通过游戏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4—6个小组, 在每个章节布置个体和团队需要完成的作业, 将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着重考查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过程考核(50%) 期末考核(50%)类别 出勤 个体作业情况团队作业情况知识了解情况知识运用情况比例10% 20% 20% 20% 30%

三、结语

高职生在校期间短,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将教育和职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隐性教育方式的独特作用。《管理学》课程再设计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思政教育,避免正面说教引发的逆反心理,有助于强化教书育人效果。

[1]刘友洪,吴爽.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J].高教研究,2013(11).

[2]刘坚.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3]黄启红.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中国梦”教育活动的“三个结合”[J].高教论坛,2013(7).

[4]余海翔.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理论,2013(07).

猜你喜欢
管理学考核素养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内部考核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浅谈管理学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